危廢處理處置行業缺口巨大,發展前景廣闊(附報告目錄)
近年來,我國愈發重視危廢處理處置行業規范化發展,陸續出臺《危險廢棄物規范化管理指標體系》、經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政策,大幅提升危廢非法經營的違法成本,同時強化源頭管控,強化重金屬、危廢、有毒有害化學品等風險全程管控,體現不斷強化危廢監管的導向。同時,我國就危廢處理處置行業建立政府監管型危廢經營許可機制,對業內企業技術實力、資金實力等提出較高要求。
在上述政策環境下,疊加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穩步推進危廢產生量逐年增長,我國危廢處理處置缺口巨大,其中無害化處理處置產能供給緊張局面亟待改善。
1、危廢處理處置行業整體監管態勢趨嚴
2016 年《“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對各行政管理區域內危險廢物安全處置能力配置、危險廢物環境風險防控以及醫廢安全處置提出原則要求,并提出建立“全過程信息化”的危險廢物監管體系;同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將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三噸的行為認定為 “嚴重污染環境”行為,可適用《刑法》處罰;2018 年生態環境部啟動“打擊固體廢物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暨“清廢行動 2018”,對危廢處理處置情況進行摸排核實,并督促地方政府對發現的問題與違法行為限期整改、依法查處;2020 年 4 月 29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通過,大幅提高懲處力度,并對建設危廢信息化監管體系、動態調整國家危廢名錄、強化危廢處置設施建設、規范危廢貯存、加強危廢跨省轉移管理等危險廢物監管制度等方面進行完善。
由上,危廢產生量與日俱增且產業監管態勢趨嚴,為危廢處理處置行業的規范化發展奠定市場及政策基礎。
2、危廢處理處置缺口巨大,無害化處理處置產能供給緊張局面亟待改善
在我國,危廢處理處置量相較產生量存在較大缺口,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2017 年我國危廢存在 608.67 萬噸未進行資源化利用或無害化處理處置而被貯存,占當年危廢產生量的 9.25%;截至 2017 年底,危廢年末累計貯存量高達 8,881.16 萬噸。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7年危廢處理處置行業專項調研及發展趨勢投資前景預測》
2011-2017年我國危廢貯存量及占比變化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調研
其中,相較資源化利用而言,末端無害化處理處置受危廢原料結構復雜、產廢企業負擔成本較高、填埋場選址相對困難等影響,其能力建設相對緩慢。
2017 年危廢無害化處理處置比例僅為 36.78%,我國危廢無害化處理處置產能供給緊張局面亟待改善,危廢處理處置服務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3、危廢處理處置行業發展趨勢
我國危廢產生量與日俱增且行業監管日趨嚴格,處理處置缺口巨大,為此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目標推動我國危廢處理處置行業規范有序發展。在此基礎上,多個省份先后出臺危廢處理處置發展規劃文件,明確提出關于危廢處理處置能力利用率達到 90%以上的發展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隨著未來危廢跨區域運輸政策逐步放寬,我國危廢處理處置行業整合進程有望加速,旨在打破目前集中度較低、格局尚未形成的局面。業內資金實力雄厚、技術水平領先且具備運營管理經驗的企業將通過并購等方式實現既有產能協同高效運營,有效解決區域供需錯配問題。業內企業將積極加大新增產能投資建設力度,綜合促進危廢實際處理處置能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