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顯示行業發展前景及面臨的挑戰
液晶顯示產品具有方便、快捷、流暢的用戶體驗,在全球范圍內使用廣泛,其下游應用主要集中于消費電子、智能家居、智能金融數據終端、工業控制及自動化、民生能源、車載電子、醫療健康設備、通訊設備等領域。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整理
1、液晶顯示行業發展前景
(1)國家政策大力扶持
液晶顯示行業科技含量較高,屬于我國重點培育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受到國家多項政策支持。2016 年 11 月,我國頒布了《“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要實現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管(AMOLED)、超高清(4K/8K)量子點液晶顯示和柔性顯示等技術國產化突破及規模應用;2018年 11 月,我國頒布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提出將顯示器件制造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2019 年 6 月,我國頒布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 年本)》,認定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TFT-LCD)、發光二極管(LED)及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OLED)、電子紙顯示、激光顯示和 3D 顯示等新型顯示器件生產專用設備屬于國家鼓勵類項目。
國家產業政策對液晶顯示行業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在產業政策大力支持的背景下,液晶顯示行業市場規模將逐漸擴大,為企業在國內外的競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2)國內液晶顯示行業產業鏈逐漸完善
我國液晶顯示產業鏈逐漸完善,國產替代趨勢正在加速。在液晶顯示產業鏈的上游,玻璃基板、混合液晶材料、偏光片、半導體等,中國企業逐漸突破了技術難關,逐步實現國產替代。上游產業鏈的國產化降低了液晶顯示行業的原料成本,有利于提高我國液晶顯示產業鏈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也為液晶顯示屏和液晶顯示模組生產企業提供了更加友好的發展機遇。
(3)全球液晶顯示產業鏈轉移機遇
液晶顯示行業屬于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產業,既需要龐大的資本投入和大量的勞動力投入,也需要一定的技術積累,行業競爭的集中度較高。目前,全球液晶顯示產業主要集中在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和中國大陸。新冠疫情期間,海外部分地區生產經營秩序受到較大影響,同時由于近幾年來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人力成本增加,競爭力逐步下降,液晶顯示產業的生產向中國大陸轉移。國內液晶顯示企業將抓住此次機遇,引進優秀的人才和先進的技術,提高液晶顯示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4)下游應用領域需求持續擴大
液晶顯示作為人機信息溝通的重要載體,被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智能家居、智能金融數據終端、通訊設備、工業控制及自動化、民生能源、健康醫療、車載電子等領域。隨著《中國制造 2025》、“萬物互聯”、“5G”等的推動,下游行業規模持續擴大,人機交互界面的應用場景快速增加。作為人機交互界面重要的組成部分,液晶顯示屏及顯示模組的地位進一步提升。液晶顯示行業將迎來新一波市場增長機遇。
2、液晶顯示行業面臨的挑戰
(1)全球經濟發展放緩及貿易摩擦升級
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經濟發展放緩,國外經濟尚未完全復蘇,海外市場需求不確定因素增加。自 2018 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美國對我國多類貿易商品加征關稅,若未來貿易摩擦繼續升級,加征關稅的稅率有可能進一步提高,加征范圍可能進一步擴大,包括液晶顯示產品在內的對外出口將受到一定影響。
(2)高端原材料進口份額較高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液晶顯示行業迅速發展,但是與國外知名企業依然存在較大技術差距。在液晶顯示行業上游,高端液晶顯示材料中芯片和玻璃基板等主要依賴國外進口,如國外廠商出現短期供應波動,將直接影響國內相關生產企業的原材料供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相關行業資料普華有策咨詢《2022-2028年液晶顯示行業細分市場調研及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同時普華有策咨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十四五規劃、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