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電器行業技術水平特點及行業市場化程度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1、繼電器行業特性
(1)周期性
繼電器類控制件及其衍生執行件產品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配套行業,應用領域十分廣泛,涉及家用電器、智能家居、汽車制造、智能電表、工業控制和通訊設施等領域。當宏觀經濟環境向好、持續增長時,相關產品的市場需求迅速增長;當經濟增長放緩時,產品的增速也會隨之放緩。
(2)區域性和季節性
繼電器類控制件及其衍生執行件產品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其業務規模和發展水平主要依賴于所在區域的經濟發展程度,下游行業眾多,不具備明顯的季節性和區域性特征。
2、繼電器行業的經營模式
繼電器類產品一般采用“按單生產、適量庫存”的經營模式,通過開拓客戶達成初步合作意向,經過客戶的認證后,接受客戶下達的供貨指令,并根據供貨指令為客戶加工制作各種標準或非標準的產品;對技術參數差異不大且需求量較為穩定的產品,安排適量庫存。
行業內部分客戶為保證供應商及時供貨采用寄售模式,要求產品供應商將商品存放至指定的倉庫,領用后雙方按照約定時間、方式核對實際領用數量,經確認使用后核算收入。
3、繼電器行業技術水平及技術特點
由于我國電子元器件產業起步較晚,目前行業的技術、裝備水平較發達國家仍有一定差距,尤其是關鍵技術和設備多從國外引進,技術含量高的國產化設備也由國內幾家大型企業壟斷。經過多年的技術沉淀,我國繼電器技術水平全面提升,繼電器基礎技術、基礎材料、基礎零部件制造工藝等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為產品結構調整、技術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1)技術綜合性強
繼電器類控制件及其衍生執行件制造是綜合性的制造產業,產品使用的技術涵蓋自動控制學、機械設計學等多門學科,涉及精密量測技術、精密傳動技術、激光加工技術、模塊化程序設計、控制軟件實時控制算法等多個技術領域的知識,對制造廠商的技術整合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2)廣泛使用先進制造技術
繼電器類控制件及其衍生執行件制造業集精密化、柔性化、智能化、軟件應用等先進制造技術于一體,其精密部件的加工和成套產品的生產均使用高速高精密加工技術和快速成型技術等先進制造技術,核心部件的制造技術復雜,制造難度高。
(3)工藝要求高
繼電器類控制件制造業的特點在于定制化的設計和批量生產能力。部分設計產品屬于非標準化產品,需要根據每個客戶不同的需要,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定制化方案。因此制造廠商必須深刻了解和熟悉設備的生產工藝,以滿足下游客戶對產品的定制化需求。
此外,制造廠商在進入客戶供應商名錄時,客戶會對廠商的生產規模、質量控制與快速反應能力等進行綜合考量。在定制化的生產模式下,制造廠商需要根據客戶需求迅速做出工藝調整,及時構建自動化或柔性產線,從而對制造廠商的技術積累和工藝沉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行業競爭格局和市場化程度
繼電器行業發展進入成熟期,市場競爭充分,主要生產國包括中國、美國、日本、德國等,其中美國、日本、德國企業占據了中高端繼電器市場的大部分份額,主要應用于汽車、通訊、工業自動化控制等領域;我國企業的繼電器產量占全球繼電器產量一半左右,主要應用于家用電器、智能家居、汽車制造、智能電表、工業控制和通訊設施等領域。
在市場競爭中,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企業通過制定技術標準,控制核心技術,加強產業鏈整合,不斷鞏固在全球市場中的主導地位,牢牢掌握了技術標準和國際規則的主導權。近年來,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企業為了進一步強化核心競爭力,不斷擴充其產品種類,加快技術融合,其業務范圍已經突破了單純的繼電器生產制造,向工業控制、系統集成等領域發展。高端領域競爭的關鍵已從量的競爭,發展成新型繼電器以及關鍵材料、專用設備等核心基礎研發制造的競爭。我國企業主要為全球市場提供中低端繼電器,但是隨著近年來我國企業加強技術研發,龍頭企業的產品逐漸向中高端市場滲透。
但未來市場的整體競爭格局仍對國內領先的繼電器生產廠家有利,原因如下:
(1)目前繼電器外資龍頭雖然有近百億的銷售規模,但由于其集團普遍采用多元化業務經營策略,并非單一繼電器業務經營模式,而繼電器部門在其內部的經營效益并不靠前,因而集團對繼電器的專業聚焦度以及持續人力和資金投入力度有限;
(2)日系廠家雖然在精密元器件上有強大的技術領先優勢,但是研發與終端市場的個性化需求有所脫節,無法保持對市場需要的及時快速響應,且其成本劣勢也較為明顯;
(3)內資二三線繼電器廠家長期盤踞在家電領域的低端市場,盈利能力弱,亦無資金實力投入技術研發和自動化生產線改造;
(4)大型終端企業對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實行嚴格的審查制度。通常只有具備較強產品開發能力、生產能力和服務能力的行業內優勢企業才可能通過認證成為大型企業的合格供應商,合格供應商的數量相對較少且一般與客戶保持長期合作關系。繼電器行業的重要終端應用領域如家電行業,美的集團、格力電器等龍頭企業占據了絕對市場份額且占比仍在持續提升,市場集中很大程度影響了上游供應鏈行業的競爭情況。
未來內資龍頭企業品牌定位逐步向中高端遷移,不斷攻克部分專用市場,市場份額將繼續穩步擴張。
5、有利因素
(1)產業政策扶持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實現跨越式發展是我國的基本戰略。《中國制造 2025》明確指出,“針對基礎零部件、電子元器件等重點行業,實施工業產品質量行動計劃”。“十四五規劃”提出“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工程,發展服務型制造新模式,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國家政策的鼓勵,將有利于包括繼電器在內的電子元器件基礎產業的技術水平的提升,縮小與國外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
(2)我國繼電器行業整體競爭力日益增強
繼電器行業屬于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性行業。跟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電子元器件類產品在生產成本控制和產業鏈完整性方面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同時,隨著對關鍵技術的逐步掌握,我國繼電器的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也在日益接近。因此,從長遠來看,我國繼電器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將越來越強。
(3)智能制造帶來產業技術升級機會
近年來,“機器換人”的理念已經深入到各行各業,以自動化、智能化實現升級換代已成為企業提升競爭力的一種重要方式。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將使直接從事生產的勞動力數量大幅下降,有效控制勞動力成本。智能化制造一方面能提高制造系統的柔性化水平,使生產系統具有更完善的判斷與適應能力,有效提升生產效率,顯著減少制造過程物耗、能耗;另一方面,能快速應對市場變動,滿足個性化需求,實現定制生產,且交貨期可控。
與此同時,下游客戶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技術的全面推行倒逼上游生產企業提升自身產品工藝水平,國內繼電器企業在不斷適應和學習的過程中,將逐步提升企業的智能化生產和精益管理水平,實現產業升級。
6、不利因素
(1)自主創新能力弱
雖然繼電器行業從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到再創新的發展歷程為整個行業帶來了技術和質量的提升,但是仍不能滿足行業持續發展的需要。與國外一流企業相比,我國行業企業整體規模較小、科研基礎薄弱、高端人才匱乏,制約了行業及企業的研發和創新能力。
(2)企業規模較小,經營分散
長期以來,我國電子元器件行業處于低水平、小規模、分散經營的局面。具體表現為單個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較小,普遍不具備規模經營的優勢,生產成本較高,新品開發投入不足,人才培養滯后。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咨詢《2022-2028年繼電器行業細分市場分析及投資前景專項報告》,同時普華有策咨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十四五規劃、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