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監測及智能管控行業市場需求及面臨的機遇挑戰
1、行業概況
安全監測及智能管控行業是隨著國家經濟不斷發展、政府和人民群眾對基礎設施建設、養護、運營等全壽命周期的安全管理問題及對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問題等越發重視,新技術的快速發展而產生的一項較新的業務。構建基礎設施安全監測系統與智能管控平臺,通過傳感器實時感知結構物運營數據,將測點監測數據匯集分析提供可視化展示,并基于監測數據對設施進行安全評估和預警,是將物聯網大數據技術應用于傳統檢測、監測行業的一場勢在必行的技術革新與行業轉型。
安全監測及智能管控行業將土木工程技術與衛星技術、智能物聯網、數字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創新,屬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重要組成單元。目前,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發展智慧交通已被納入國家戰略,隨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不斷發展,安全監測及智能管控業務市場也將駛入發展的快車道。
安全監測及智能管控業務使用的核心技術包括“毫米級高精度北斗定位解算算法”、“監測型低功耗 GNSS 接收機技術”、“橋梁健康監測及智慧管控技術”等,上述核心技術的下游應用領域包括建構(造)物的運營期安全監控及評估、地質災害監測及預警等。目前,改革開放已邁過四十年大關,而我國的各種建構(造)物亦逐步邁入疲勞期,各種疲勞問題,如時變性能、病害累積等,影響著建構(造)物運營的安全性、穩定性及耐久性,隱藏著極大的事故風險。此外,我國山區較多、地形復雜,地質災害隱患分布廣泛。近年來,因泥石流、危石、地震等造成的地質災害時有發生,且危害巨大。通過利用“毫米級高精度北斗定位解算算法”等核心技術對建構(造)物、地質災害實施安全監測及智能管控可有效降低建構(造)物發生事故造的風險及地質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綜上,基于“毫米級高精度北斗定位解算算法”等核心技術開展的安全監測及智能管控業務應用領域廣闊、市場需求較大。
2、市場需求
基礎設施安全監測及智能管控屬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重要組成單元,發展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已被納入國家戰略,未來發展前景廣闊。2014 年 3 月發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 年)》中明確“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智慧城市建設的方向之一為基礎設施智能化,包括發展智能交通、智能管網等。2019 年 9 月發布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中提出要大力發展智慧交通。
(1)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市場需求
隨著我國技術的不斷發展,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未來我國智慧城市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性領域的快速發展,為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根據中國智慧城市工作委員會數據,2018 年智慧城市市場規模為 7.9 萬億元,預測到 2022 年,我國智慧城市市場規模將達到 25萬億元。
智慧交通系統在區域、城市甚至更大的時空范圍具備感知、互聯、分析、預測、控制等能力,以充分保障交通安全、發揮交通基礎設施效能、提升交通系統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為通暢的公眾出行和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服務。
(2)北斗導航定位應用市場需求情況
根據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發布的數據,2019 年高精度相關產品市場持續發展,國內各類高精度接收機終端銷量超過 20 萬臺/套,高精度相關產品銷售收入從 2010 年的 11 億元人民幣增長到 2019 年的 74.8 億元人民幣,復合增長率達 23.7%。這就意味著包括北斗導航定位市場在內的高精度相關產品的應用市場將同樣達到較高的增長率。
根據《2019 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統計數據,2018 年北斗綜合減災救災應用系統已在國內 10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規模化建設應用,部署建成 10 個省級北斗綜合減災應用分節點平臺、裝備部署了 4.5 萬臺北斗減災信息專用終端,初步建立了基于北斗減災業務系統的全國防災減災業務體系。
近年來,以行業用戶本身為主體推動的“+北斗”應用漸成趨勢,對改變原有應用形態,深化技術融合創新,以及擴寬北斗技術應用領域和擴大行業市場規模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形成了對市場及產業進一步向深度和廣度發展的有力支撐。未來,“北斗+”發展形成的技術和產業良好基礎,與“+北斗”推進的技術和產業深度融合,互為補充,相輔相成,將進一步推動安全監測及智能管控市場和北斗應用市場的協同發展。
3、市場競爭格局
安全監測及智能管控業務是隨著社會對于安全的重視、基礎設施運營維護迫切需求、數字信息技術的進步,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新業務,目前國家和行業標準尚在制定和完善過程中。因為該行業市場潛力較大,參與企業較多、較散。主要參與企業包括物聯網(北斗)設備企業、工程技術服務企業(含第三方檢測機構)和 IT 系統集成企業,目前大部分處于早期發展階段,尚未形成穩定的競爭格局。
國內安全監測及智能管控業務主要參與者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整理
4、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1)面臨的機遇
虎門大橋的渦振,深圳賽格大廈的晃動,以及最近湖北十堰的市場天然氣爆炸事故,給基礎設施安全敲響了警鐘。針對十堰爆炸事故,我國提出:要抓緊建立城市生命線監測系統。充分運用好先進監測設備和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化科技手段,及時發現風險、管控風險、化解風險。推動建立燃氣等城市生命線工程監測系統,加快化工園區、儲罐區等重大危險源在線監測系統建設,煤礦、非煤礦山、尾礦庫等實現實時監測監控,確保真正發揮作用,提高安全監管執法的精準性、實效性。
目前,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安全監測及智能管控業務發展的利好政策。此外,該項業務的下游市場需求巨大,未來在政策的支持下,安全監測及智能管控業務市場潛力巨大。
(2)面臨的挑戰
市場競爭激烈:該行業企業數量較多,且大部分企業規模較小,整個行業的市場集中度相對較低。一方面,由于市場競爭相對激烈,導致行業整體利潤水平的降低;另一方面,由于企業規模相對較小,導致企業難以調動較多的資源進行關鍵技術的研發升級。
高端人才缺乏:安全監測及智能管控屬于技術密集型產業,足夠的研發人才儲備是推動企業乃至整個行業發展的基石。目前,行業整體仍然面臨著高端人才不足、人才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從而導致原始技術創新能力不足。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咨詢《中國安全監測及智能管控行業市場調研及“十四五”發展趨勢研究報告》,同時普華有策咨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十四五規劃、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