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屏行業技術概況及產業鏈重點企業發展機遇挑戰
1、行業技術概況
觸摸屏(Touch Panel,TP)又稱“觸控屏”“觸控面板”,是一種借助觸控傳感器技術實現人機交互的信息輸入設備。按工作原理的不同來劃分,觸摸屏可分為電阻式、電容式、光學式、超聲波式和電磁感應式等類別。其中,電容式觸摸屏具有靈敏度高、透光性好、穩定性強和使用壽命長的特性,支持多點觸控,是目前的主流技術產品,被廣泛應用于智能消費電子、工控醫療設備、智能家居、辦公設備、汽車電子等領域。從不同的技術路線來看,電容式觸摸屏可分為外掛式和內嵌式兩種。
外掛式電容屏基本結構系觸摸面板與液晶面板相分離,主要有薄膜式和玻璃式兩種方案,二者區別在于觸控層的載體不同。薄膜式方案包括GFF(蓋板+ITO膜+ITO膜)以及衍生的GF(蓋板+ITO膜)等,GF相比于GFF方案節省了一層薄膜。玻璃式方案包括GG(蓋板+ITO玻璃)和OGS(一體化觸控)兩種,OGS是GG的升級方案。一般來說,外掛式結構方案的優點是制程簡單、工藝成熟、成本低。
內嵌式電容屏則將觸控面板和液晶面板實現一體化,主要有In-Cell和OnCell兩種。相比于外掛式結構,內嵌式電容屏具有輕薄、高透光等特點,但因技術門檻高,需整合薄膜晶體管陣列電路,涉及光罩及制程技術的開發,會提高生產成本,故內嵌式電容屏目前主要應用領域多集中在智能手機市場。
2、上下游產業鏈情況
觸摸屏行業涉及產業鏈較長,屬于技術、資本密集型產業。其上游是原材料的生產制造,主要包括ITO膜、蓋板、芯片、柔性線路板、光學膠以及其他電子元器件等原材料,主要生產廠商有尾池、日東電工、日久光電、旭硝子、匯頂科技、比艾奇、新綸光電等。隨著我國技術研發實力的增強,部分材料如ITO膜、芯片等逐步實現國產化替代,觸摸屏行業原材料供應體系日趨完善。觸摸屏產業鏈中游主要為觸控傳感器、模組以及觸控顯示模組的研發、生產、封裝及銷售環節。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生活智能化、物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滿足人機交互體驗的觸控行業正發展得如火如荼,觸控產品逐漸滲透到各類領域,觸控生產廠商也遍地開花,行業競爭較為激烈。在消費電子類中小尺寸觸控產品領域,行業集中度高,頭部優勢明顯,像歐菲光、合力泰等行業龍頭企業的客戶資源優質,競爭力強;在汽車電子、工業控制、辦公設備、智能家居等中大尺寸觸控新興領域,行業先導優勢明顯,客戶黏性較強,行業內一些廠商如長信科技、超聲電子、正海科技以及秋田微進入較早,率先導入行業內下游客戶的合格供應商體系,布局較為完善,業務增長潛力較大。
觸摸屏產業鏈下游為觸控顯示終端。伴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交互領域技術的快速發展,觸控顯示產品下游應用場景廣闊,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電、智能手表等在內的消費電子類終端和智能家居、工控醫療、辦公設備、汽車電子等專業顯示類終端。由于電子觸控行業產品具有定制化特點,下游或終端客戶對其所需的觸控產品在尺寸、規格、型號、材質、性能、穩定性、柔性度等方面的要求不一而足,因此在合作關系確立前,下游客戶對觸摸屏供應商的研發能力、產品質量、供貨及時性以及售后服務等各方面執行較為嚴苛的考核和篩選。一旦上游廠商進入到下游客戶的合格供應商體系,合作關系一般較為穩固,不會輕易被更換,上游廠商面臨的來自行業內新進入者的威脅較小。
觸控行業的產業鏈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3、行業內主要企業
全球觸摸屏行業知名企業主要集中在中國大陸、中國臺灣、韓國和日本等亞太地區。觸摸屏行業主要企業基本情況如下:
(1)國外主要企業
A、日本寫真印刷(股票代碼:7915.TSE)
日本寫真印刷成立于1929年10月,總部位于日本京都市,于1979年在東京和大阪證券交易所上市,主要業務是IMD薄膜和觸控傳感器的生產,其觸控產品廣泛應用于全球市場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掌上游戲機、工業終端、汽車和運輸設備等領域,在全球有六十余家子公司。
B、日本雙葉(股票代碼:7241.TSE)
日本雙葉成立于1948年2月,總部位于日本岡崎市,于1980年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主要從事各種電子零件、電子器件和生產設備的設計、開發、制造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熒光顯示管、顯示器、觸摸傳感器、機器人功能部件和成型外圍設備等。
(2)國內主要企業
A、業成控股
業成控股成立于2011年1月,總部位于臺灣。公司于2015年在臺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主要從事觸控模組的生產及銷售業務,具有多年的觸控和顯示器模組設計及制造經驗,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觸控顯示技術解決方案。
B、宸鴻光電
宸鴻光電成立于2003年5月,總部位于臺灣,于2010年在臺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主要從事觸控傳感器、觸控模組、觸控屏幕、ITO玻璃及保護玻璃等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C、長信科技
長信科技成立于2000年4月,于2010年5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業務主要涉及汽車電子、超薄液晶顯示面板、消費電子、ITO導電玻璃等板塊,主要產品包括車載傳感器,車載觸控模組、超薄液晶顯示屏、手機觸控顯示模組、智能可穿戴模組、ITO玻璃等。
D、超聲電子
超聲電子成立于1997年7月,于1997年10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主要從事印制線路板、液晶顯示器及觸摸屏、超薄及特種覆銅板、超聲電子儀器的研制、生產和銷售。液晶顯示器及觸摸屏產品應用于智能手機、車載顯示、智能家居、平板電腦、工業控制、消費類電子產品等領域。
E、秋田微
秋田微成立于2004年11月,于2021年1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主要從事液晶顯示及觸控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單色液晶顯示器、單色液晶顯示模組、彩色液晶顯示模組及電容式觸摸屏等。
4、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
(1)產業政策支持
近年來,觸控屏所在的敏感元件及傳感器制造行業得到了政府多項產業政策的大力支持。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2016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20年版)》等產業政策中,明確要大力推動柔性顯示、智能傳感器等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明確將新型電子元器件、觸控組件制造等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鼓勵外商投資產業。觸控屏產品應用的終端領域如車載智能終端、智能工業制造、智能家電被列入《中國制造2025》《我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等政策的產業發展規劃。
產業政策的支持是行業內企業生存發展的先決條件。當前,我國產業政策的陸續出臺對觸控行業的發展及相關企業的戰略布局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各項產業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觸控行業市場規模將會呈現持續增長趨勢。
(2)下游應用領域需求持續擴大
隨著人機交互應用場景的滲透,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業已發生巨大變化,對產品的便捷性、自動化、智能化要求越來越高。人機交互技術除了在電腦、智能手機等傳統應用領域外,在智能汽車、辦公設備、工業自動化、智能家居、新零售、可穿戴設備、醫療設備等領域被應用的越來越廣泛,人機交互產品將成為人們生活的新常態。
作為實現人機交互信息輸入與輸出的關鍵產品,觸控模組市場需求巨大,尤其是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人機交互應用場景快速增加,觸控行業在產業鏈中的地位將進一步凸顯。
(3)全球觸控行業產能轉移
觸控行業涉及產業鏈較長,既需要龐大的資本和勞動力投入,也需要一定的技術積累。目前,觸控產業主要集中在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和中國大陸地區,行業集中度較高,相比于日本、臺灣,大陸地區勞動力用工成本具有一定優勢。隨著我國電子信息行業的深入發展和下游終端市場需求的逐漸擴大,大陸地區觸摸屏廠商的區位優勢越來越明顯,從生產技術的不斷突破到部分原材料的國產化替代,大陸企業的行業競爭力逐漸增強。近兩年,由于國內疫情管控形勢較好,觸控行業產能加速向國內轉移,對國內觸控行業企業形成利好。
5、行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1)全球芯片供給緊俏
全球芯片的生產制造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地區。隨著新一輪技術革命的延展深入,半導體芯片的應用日益廣泛。新冠疫情的擴散蔓延導致居家、遠程辦公方式的終端應用產品需求急劇增加,但2018年以來全球貿易摩擦持續升級,加上新冠疫情導致的企業停工停產等多重不可抗力因素使得半導體芯片的供給端受挫,需求增加與供應削減共振,導致下游應用領域的芯片供給緊俏。外部市場風險屬于系統性風險,對行業內所有企業均具有持續性影響。
(2)國內上游原材料企業配套不成熟
隨著觸控行業產能逐步從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向大陸地區轉移,上游原材料國產化進程也在加速。電子行業多是定制化產品,觸控顯示行業也不例外,下游產品需求端與上游原材料供給端之間具有一定黏性。由于行業上游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的原材料產品長期被國外壟斷,我國上游原材料企業發展起步較晚,在技術積累、產品競爭力、品牌知名度等方面與國外企業尚存在一定差距,關鍵原材料仍有很大一部分依賴進口,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對我國觸控行業的快速發展產生制約。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咨詢《2022-2028年觸控屏行業細分市場分析及投資前景專項報告》,同時普華有策咨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十四五規劃、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