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輔助材料行業總體情況及行業特性競爭格局發展趨勢
真空輔助材料主要應用于復合材料成型工藝,其需求在各個地區普遍存在,因此行業不存在區域性限制。真空輔助材料行業全球起步較晚,其中耐極高溫系列產品僅有少數跨國企業集團可以生產供應。下游應用場景對產品技術水平具有明確的技術指標要求,風電葉片制造所使用的真空輔助材料耐溫度要求通常在 150℃附近,航空航天用真空輔助材料的耐溫度要求通常超過 200℃。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1、市場總體情況
真空袋薄膜、導流網、隔離膜、脫模布、密封膠帶、灌注軟管、真空軟管等真空輔助材料是真空系統最重要的構成部分。國外真空輔助材料從 20 世紀50 年代開始起步,美國的 Richmond 公司首先發明復合材料成型的真空袋壓工藝,并逐漸應用于一些高性能復合材料產品的制造。1960 年,Richmond 公司通過研發成功研制出 Vac-Pak 系列的尼龍材質真空袋膜,制造出既耐溫又密封的真空輔助材料。尼龍材質真空袋膜比以往其他材質的耐溫性有了大大的提高,且其拉伸強度和延伸性能都十分理想,迅速成為真空系統中最理想的真空袋材料。自 20 世紀 60 年代起,美國 Airtech 和 Cytech 公司不斷提升真空輔助材料產品性能,使得真空輔助材料的耐溫性從 200℃級提高到 400℃級,能夠滿足包含環氧樹脂、雙面樹脂以及聚酰亞胺樹脂的眾多樹脂基的固化成型要求。
中國的真空輔助材料的研發與量產起步均晚于美國等發達國家,20 世紀80 年代國內的航空航天領域相關的研究所開始研究復合材料加工過程中所需的真空系統,但所需真空輔助材料均依賴進口;同時由于需求量有限,國內沒有相應企業研發此類產品。
國內的一些企業與研究機構從 20 世紀 90 年代開始正式啟動真空輔助材料的研發和生產。2001 年隨著中國的風電市場的發展,國內開始采用真空灌注成型等工藝批量生產玻璃纖維復合材料葉片,真空輔助材料在國內的需求不斷擴大,促進了真空輔助材料制備技術在國內的發展。隨后的 10 多年時間,國內真空輔助材料企業開始從低溫轉型研發生產中、高溫度的真空輔助材料。經過多年快速發展,部分國內企業已實現全種類真空輔助材料的批量化生產,并可替代大部分進口材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能夠滿足航空航天等高端領域的需求。
目前全球真空輔助材料市場中,北美地區占據最大的市場份額。憑借著多年的技術積累與下游市場需求,該地區有多家行業內國際領先企業。北美地區是最大的復合材料市場,來自航空航天、國防、運輸、風電等眾多下游領域的需求刺激著真空輔助材料行業的發展,未來北美地區仍將保持對真空輔助材料的龐大需求。
由于歐洲地區在全球航空航天及風電設備復合材料市場中的重要地位,來自這一地區的真空輔助材料需求及產能也在全球產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亞太地區是近年真空輔助材料市場規模增長最快的地區。復合材料制造業的高速增長以及從發達經濟體向亞洲發展中經濟體的產業轉移,使亞太地區對真空輔助材料的需求持續快速增長。同時,中國本土商業飛機的發展也將成為亞太地區真空輔助材料行業下一個支柱性需求增長點。龐大的下游市場需求及良好的市場發展前景,使亞太地區的真空輔助材料制造技術與量產能力不斷提升。
2、行業的周期性、區域性和季節性特征
(2)區域性
真空輔助材料主要應用于復合材料成型工藝,其需求在各個地區普遍存在,因此行業不存在區域性限制。但航空航天屬于國防科技重要領域,各國對供應商的地理位置存在一定的選擇傾向性,因此國產航空航天用真空輔助材料的主要銷售區域在中國。
(1)周期性
真空輔助材料自身的生產經營不具有明顯的周期性,但行業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受下游風電、航空航天等復合材料制品應用行業發展的影響。因為風電投資規模受宏觀經濟形勢與政府調控政策的影響較大,所以本行業也會受此影響,但整體仍在經濟發展、碳中和趨勢和航空航天國產化進程的推動下保持增長。
(3)季節性
真空輔助材料及復合材料制品通常在室內生產和使用,不受季節和天氣等自然因素影響,因此不存在顯著的季節性特征;但受下游行業的影響較大,因而隨下游風電、航空航天領域的需求變化而呈現一定的業務量波動。
3、真空輔助材料市場格局
國外真空輔助產業從 20 世紀 50 年代開始起步。相較之下國內的真空輔助材料產業發展較晚,從上世紀 90 年代才開始啟動真空輔助材料的研發和生產。隨著中國的風電市場的發展,2001 年國內開始采用真空系統相關工藝批量生產復合材料玻璃鋼葉片,真空輔助材料行業在國內進入需求不斷擴大的擴展階段,在國內市場得到長足且穩定的發展。隨后的 10 多年時間,國內真空輔助材料企業開始從低溫轉型研發生產中、高溫度的真空輔助材料。經過最近幾年的快速發展,部分企業的產品已實現多種真空輔助材料的批量化生產,并可替代進口材料。
隨著國內復合材料的蓬勃發展,國產真空輔助材料在許多先進復合材料制品生產領域已被廣泛應用,但在航空航天等高性能復合材料領域的應用還有待發展。國內高端真空輔助材料尚不能實現完全國產化,主要原因在于國內輔助材料產業起步晚,且前期的下游市場以中低端領域為主。目前,國內真空輔助材料市場相對集中,已出現具有規模與技術優勢的企業,這些企業的部分產品已達到或超過國際先進水平。隨著國產真空輔助材料質量穩定性的不斷提高,國產真空輔助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高性能復合材料領域的應用將會快速增長,并最終將實現真空輔助材料的完全國產化。
4、發展情況及未來發展趨勢
(1)在新技術方面近年的發展情況及發展趨勢
真空輔助材料作為復合材料成型工藝中使用的耗材,其技術水平需滿足下游行業生產制造工藝的要求,具體體現為產品的耐高溫性、尺寸幅寬、抗老化能力、環境濕度適應性等。
耐高溫性方面,風電葉片制造所使用的真空輔助材料耐溫度要求通常在150℃附近,航空航天用真空輔助材料的耐溫度要求通常超過 200℃,目前已有少數內資廠商實現了批量化生產;國際前沿宇航級材料要求的耐溫度要求達 400℃,目前其核心技術仍由歐美少數發達國家公司掌握。尺寸幅寬方面,隨著海上風電的發展,風電葉片尺寸逐步加大。2022 年 5月,運達股份 YD110 大型海上風電葉片在中復連眾成功下線,該葉片長達 110米,是國內已下線的最長風電葉片;而 LM Wind Power 已獲認證的葉片最長尺寸已達 107 米,并在研 120 米長度的葉片。大尺寸的風電葉片制造對真空輔助材料的幅寬提出了極高要求。目前市場可批量供應的最大幅寬的真空袋薄膜的尺寸為 12 米,國內少數企業企業已實現該尺寸的真空袋薄膜批量生產。抗老化能力方面,由于復合材料成型工藝中需要加熱,而加熱過程破壞真空輔助材料的分子鏈,從而使得其老化,強度下降易破損,影響整個成型工藝的效果。因此,提升真空輔助材料的拉伸強度和斷裂延伸率,確保其加熱工藝中不破損,是提升產品品質的關鍵技術之一。
環境濕度適應性方面,干燥環境亦造成真空輔助材料變脆、易破損。而下游客戶的工廠分布于全球多個區域,氣候不盡相同,其中部分區域較為干燥。
(2)在新產業方面近年的發展情況及發展趨勢
真空輔助材料的應用主要伴隨復合材料成型工藝的發展而得以發展,而復合材料制品的應用范圍亦伴隨著材料基礎科學、工程學等發展而持續擴大。
(3)所屬行業在新業態、新模式近年的發展情況及發展趨勢
1)生產模式
真空輔助材料的種類較多,且下游客戶具有一定程度的個性化需求(如產品尺寸、顏色等),因此一般都是以銷定產的生產模式,并結合客戶需求預測進行一定量的備貨。
2)銷售模式
由于下游客戶相對較為集中,我國真空輔助材料的銷售模式主要為直銷。同時,基于客戶服務需求,亦存在少量代理商銷售。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咨詢《2022-2028年真空輔助材料行業細分市場調研及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同時普華有策咨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十四五規劃、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