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流通行業面臨的機遇挑戰及發展趨勢
隨著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全面實施,醫療器械流通領域在醫院端的服務面臨價值重構。在“兩票制”政策的趨勢背景下,流通環節將被壓縮,傳統的多級分銷模式將被取代,流通環節的規模化、規范化、集中化將成為趨勢。集中帶量采購的落地實施使產品終端價格大幅下降,流通環節利潤空間亦隨之大幅壓縮,集中帶量采購中標產品價格的下降及利潤的降低將對業內企業的收入及利潤產生不利影響。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1、SPD發展概況
醫用耗材 SPD管理模式的雛形出現于 20 世紀 60 年代,美國戈登.弗利森醫生針對醫院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危機,提出了“物資購入、滅菌消毒產品等醫院流通產品的供給管理和一體化構想計劃”。醫用耗材管理模式是在供應鏈一體化思想指導下產生的一種典型的精益化管理模式,它是以保證院內醫用耗材質量安全、滿足臨床需求為宗旨,以物流信息技術為支撐,以環節專業化管理為手段,強化醫院醫用耗材管理部門的全程監管,協調外部與內部需求為主導,對全院醫用耗材在院內的供應、加工、配送等環節的集中管理模式。在醫用耗材管理中,SPD模式通過聯動醫用耗材內外供應鏈上的核心成員,對醫用耗材進行統籌管理,實現管理效能的提高。
受行業政策推動,高值醫用耗材領域的集中帶量采購、“兩票制”、耗材零加成及臨床專項整治等政策逐步落實,產業上下游更加重視成本的管控和效率的提升,加速推動流通行業渠道向規模化、專業化、信息化、規范化趨勢發展。因符合政策要求和行業發展方向,可提高醫療機構運營效率,醫療器械 SPD管理模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應用。
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醫療器械供應鏈分會的《中物聯醫療器械供應鏈分會SPD市場分析報告》,從 2019 年到 2021 年,中國開展的 SPD項目從 32 個迅速增長到488 個,年復合增長 140%,截至 2021 年,開展醫療器械 SPD項目的公立醫院中,三級醫院占比 79%;醫院類別主要以綜合性醫院為主,占比達 85%。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2020 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 2020 年末,我國共有 11,870 家公立醫院,按照此市場存量推算,目前我國醫療器械 SPD項目在全國公立醫院的滲透率約 4%,未來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2、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1)面臨的機遇
1)高值醫療器械市場容量逐漸擴大
近年來,隨著全民醫保制度逐步完善,我國醫療保障水平穩步提升,根據國家醫療保障局的統計,截至2021年底,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136297萬人,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在高值醫療器械使用最多的三級醫療機構中,2020 年職工醫保住院費用支付比例達 84.3%,居民醫保住院費用支付比例 65.1%,在此基礎上,商業健康保險快速發展,對城鄉居民醫保形成有效補充,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體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患者個人自付比例持續降低。醫保制度體系的完善消除了人民群眾追求更高水平醫療服務、提高健康水平的后顧之憂,為高值醫療器械等治療效果好、但價格較高的優質醫療服務的使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促進了高值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的擴大。
另一方面,我國老齡化及人口結構的改變擴大了對高值醫療器械的需求,需求端的釋放推動我國醫療器械的應用逐年提高,為行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發展環境。老齡化人口占比的增加將直接刺激我國醫療器械行業需求持續性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4-2020 年,我國 65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從 12,795 萬人增至 19,487 萬人,占總人口比例從 8.9%上升到 13.5%,65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復合增長速度 7.26%。按聯合國《世界人口老齡化報告》對老齡化社會的分級標準,我國即將進入深度人口老齡化社會,預計 2035 年以前進入高度老齡化社會。人口老齡化是我國心血管、骨科、神經科等疾病的患病率增長的重要因素,而心血管、骨科和神經科等均是高值醫療器械應用的主要科室。老齡化程度的不斷推進將刺激高值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
2)政策推動行業扁平化和集中化發展
隨著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針對醫療器械行業中既往存在的問題出臺了多項法律法規予以治理,規范行業運行,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兩票制”、集中帶量采購等政策背景下,醫療器械流通環節精簡,利潤空間壓縮,上游生產廠商尋求降低銷售及渠道管理的成本,傾向于選擇服務覆蓋范圍廣泛的大型器械流通商對銷售及渠道進行集中化管理。同時,耗材零加成、醫保支付制度改革等政策背景下,終端醫院控制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率的訴求愈加強烈,終端醫院也更傾向于遴選產品線豐富、管理能力強、服務質量高的流通企業集中供應其所需的醫用耗材。在上述政策背景下,醫療器械流通行業趨向扁平化和集中化發展,有助于行業整體效能的提升,并為行業頭部企業的高速發展打開空間。
3)適應醫療機構管理需求,符合國家醫改政策發展方向
隨著 DRGs/DIP 等醫保支付方式的改革以及公立醫院醫療器械“零加成”政策的實施,如何持續降低運營成本、減少運營中的損耗成為全國醫療機構亟待解決的痛點問題,公立醫療機構控費增效的訴求持續升溫。在此背景下,順應國家政策、滿足醫院精益管理需求的 SPD 模式興起,成為醫院物資后勤保障服務市場中的新生力量。
(2)面臨的挑戰
1)經營管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存在差距
與世界大型器械流通企業相比,我國醫療器械流通企業集中度低,規模小,管理水平低,創新能力有限,耗材流通的流程管理及規范不嚴格,行業整體效率及效益低。行業數字化、規模化和專業化發展的過程中,對從業人員的綜合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目前行業從業人員的醫療器械專業知識、管理技能、業務風險管控等方面的經驗水平仍不能完全滿足行業發展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2)運營成本高、資金需求大
高值醫療器械流通行業對配送的時效性、安全性和服務的專業性都有較高要求,其品種多、規格雜、個性化需求差異大的特性增加了配送時效性、安全性和服務專業性的難度,耗材流通企業需廣泛布局倉儲配送網絡、配置高效的信息系統和大量儲備人才,倉庫、配送渠道與數字化系統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大量備貨和人力資源等多個環節均增加了企業整體的運營成本。從業務屬性上看,高值醫療器械流通行業對資金的需求量較大,而行業內企業規模普遍較小,融資難度相對較大,資金瓶頸對行業整體的良性發展也帶來一定的限制。
3、行業發展趨勢
(1)行業持續整合、集中度日趨提高
近年來,隨著耗材零加成和醫保支付改革等政策的實施,終端醫療機構控費增效的訴求愈發強烈,傳統的醫療器械多級經銷模式中,終端醫院需管理向醫院供貨的眾多流通商,管理效果差、成本高,整體效率低下,不能滿足終端醫院提質增效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終端醫院開始精簡合作流通商的數量,尋求醫療器械的集中配送,即少數幾家流通商為醫院供應全院所需的器械產品。此外,2019 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出臺的《醫療機構醫用耗材管理辦法(試行)》也明確提出:醫療機構應當限定納入供應目錄的相同或相似功能醫用耗材供應企業數量。大型醫院對所需器械、試劑施行集中采購與配送已成為行業發展的趨勢,全國范圍內已有多個地區實施供應商遴選和器械的集中配送,如深圳出臺的相關規定要求同類同質產品目錄的供應商不超過 5 家;珠海市 2018 年度普通耗材和檢驗試劑的集中配送由 3 家流通企業負責;山東省齊魯醫院、山東省省立醫院、山東大學第二醫院等多家醫院實施全院、單科室或多科室耗材打包集中配送。終端醫療機構的器械集中配送和供應商遴選制度進一步加速了醫用耗材流通行業的集中。
另一方面,集中帶量采購及“兩票制”等政策簡化了醫療器械的流通環節,壓縮了流通環節的利潤空間,傳統多級經銷的流通層級逐漸趨于扁平化,器械流通行業整體向集中化發展,上游生產廠商傾向尋求終端服務范圍廣、實力雄厚的大型器械流通商合作,通過銷售和渠道的集約化運營降低其管理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在此背景下,擁有廣泛市場覆蓋、高效管理能力和高質量服務的規模型器械流通企業將受益于行業集中化、扁平化的發展趨勢,進一步鞏固其產業鏈中的樞紐地位,利用規模優勢和管理優勢降低產業鏈整體運營成本,提升運營效能。
(2)信息化在流通管理中的應用不斷增加
醫用耗材品種和規格繁多,傳統人工管理方式管理難度大,錯誤率高,管理效率低下,產業鏈上下游面臨諸多管理難點,例如在傳統模式下,生產廠商對下游經銷商、終端醫院的器械使用情況掌控程度低,下游的產品庫存、使用信息反饋慢,生產廠商對渠道和市場的控制力差。同時,因高值醫療器械并無統一標準,產品從廠商生產至終端醫院使用的各個環節中數據收集困難,數據質量低、數量少,監管機構對高值醫療器械的監管難度大,無法滿足醫療器械流通全程可追溯的監管要求。
信息技術的進步推動了行業的發展,信息技術及信息化管理理念在器械流通中的應用不斷增加,幫助實現了醫療器械的精益化和可追溯化管理。借助信息化管理,上游生產廠商可及時了解下游流通環節中的產品庫存、終端醫院的使用情況等,幫助生產廠商及時調整市場戰略以適應市場的需求,也可幫助經銷商降低庫存壓力和采購成本。在物流、配送過程中,信息系統的使用可提高分揀、配送的速度和準確性,配送全程的物流信息可視、可控,減少了配送產品丟失的情況。此外,信息化的管理可實現醫療器械從生產廠商至終端醫院全過程的信息收集、處理與分析,提升流通環節中數據的真實性、及時性、可靠性和可追溯性,幫助監管機構實現對醫療器械流通的有效監管。
4、行業內的主要企業情況
近年來,我國醫療器械流通行業呈現逐步集中的趨勢。國藥控股、上海醫藥、華潤醫藥、九州通、嘉事堂、國科恒泰等均為國內醫療器械流通行業領先企業,其中國藥控股、上海醫藥、華潤醫藥、九州通、嘉事堂均為藥械綜合型的流通企業,國科恒泰與建發致新為專注于醫療器械領域的流通企業。
(1)國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控股成立于 2003 年,2009 年 9 月在香港上市(1099.HK)。國藥控股現已成為中國藥品、醫療保健產品、醫療器械龍頭分銷商和零售商。2018 年國藥控股收購國藥集團旗下醫療器械分銷業務,并將下屬公司醫療器械業務全部整合進中國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國藥控股擁有超過 150 個醫療器械物流網點,總面積達 30 萬平方米,其業務覆蓋全國 31 個省市區、335 個地級市。以醫療器械貿易流通為基礎,國藥控股還提供醫療器械綜合服務,建設醫療器械綜合服務體系,積極打造行業標準。
(2)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607.HK)于 1996 年由原醫藥管理局改制而成,目前已成為國內第二大的全國性醫藥流通企業和最大的進口藥品服務平臺。上海醫藥分銷網絡覆蓋全國 31 個省、直轄市及自治區,其中通過控股子公司直接覆蓋全國 24 個省、直轄市及自治區,覆蓋各類醫療機構超過 3.2 萬家,零售網絡分布在全國 16 個省、直轄市及自治區,零售藥房總數超過 2,000 家。
醫療器械板塊已成為上海醫藥增長新引擎,2021 年,上海醫藥累計引進超過 8,000個新產品,同時上海醫藥在全國范圍內積極尋找合作伙伴,挑選不同品類中的龍頭供應商作為目標進行業務合作,梳理品種資源,加大與藥物業務的協同效應。
(3)華潤醫藥集團有限公司
華潤醫藥集團有限公司(3320.HK)于 2007 年在香港正式成立,作為中國領先的綜合醫藥公司,位列行業前三,主要從事醫藥研發、制造、分銷及零售等業務。
華潤醫藥是中國領先的醫藥供應鏈解決方案提供商,華潤醫藥大力推進醫療器械分銷業務的專業化發展,已在 17 個省份建立獨立醫療器械公司,聚焦專業產品線發展和服務模式打造,重點發展介入、IVD 診斷試劑、骨科、設備、綜合耗材等產品線。
(4)九州通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九州通成立于 1985 年,主營業務包括醫藥分銷與供應鏈服務、總代總銷與工業自產、數字零售、數字物流與供應鏈解決方案、醫療健康與技術增值服務。2010 年 11 月,九州通于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600998.SH)。
作為全國最大的民營醫藥流通企業,九州通已覆蓋 1.15 萬家城市及縣級公立醫院客戶,17.76 萬家連鎖及單體藥店客戶,17.47 萬家基層及民營醫療機構客戶。器械業務方面,九州通經營 307 個品規的高值醫用耗材及 IVD 產品。
(5)國科恒泰(北京)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國科恒泰成立于 2013 年,主要從事醫療器械的分銷和直銷業務,并提供倉儲物流配送、流通渠道管理、流通過程信息管理以及醫院 SPD 運營管理等專業服務。國科恒泰目前已與波士頓科學、美敦力、雅培、史賽克等 110 多家全球知名器械供應商成為合作伙伴,獲得近 200 條授權產品線。國科恒泰業務覆蓋全國,在全國 29 個省、直轄市及自治區擁有近百個倉儲點,可支持 2 小時內覆蓋全國 80%以上三甲醫院的配送需求。
(6)嘉事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嘉事堂成立于 1997 年,為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下屬企業。1998 年確定醫藥經營為其主營業務,經多年發展于 2010 年 8 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002462.SZ)。嘉事堂的主營業務包括藥品、生物制品、醫療器械、中藥飲片等產品,為二三級醫院、社區醫療中心和連鎖零售終端提供物流配送服務。2011 年,嘉事堂開始開展高值醫用耗材業務,主要銷售心內、外周、神經科、骨科、設備、消化科、體外診斷試劑等23 大類產品。平臺業務品牌涉及美敦力、微創集團、雅培等。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咨詢《2022-2028年醫療器械流通行業發展格局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同時普華有策咨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十四五規劃、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