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流體控制設備行業發展概況及面臨的前景與挑戰
1、精密流體控制設備行業情況
流體主要包括氣體流體和液態流體兩大類,氣體流體控制主要應用包括:大氣氣象監測,用于天氣預報等;航空發動機及汽車風洞測試,用于指導發動機及車型設計;廣泛應用于半導體的特殊氣體的流體控制設備等。液體流量控制設備主要包括無粘流體控制設備和粘性流體控制設備,無粘流體控制設備主要指水的流體力學控制設備,其應用主要包括城市給排水管道等設計以及水上動力裝置包括輪船、航母等的動力設計;粘性流體范圍極其廣泛,包括食品如焦糖、花生醬等,日化用品如洗發水、指甲油等,化工用品如潤滑油、油漆、膠粘劑等。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1)膠接工藝的廣泛應用為行業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精密流體控制設備是指通過運動算法與結構設計,實現對流體的高分辨率、高精度的控制性輸出的智能裝備。膠接工藝具備結構簡單、易組裝、重量輕、抗緩沖等特點,同時通過不同膠粘劑成分的組合搭配,可以實現密封性、絕緣性、耐腐蝕、環保節能等復合功能,滿足了現代工業產品小型化、集成化、多材料復合等需求,因而膠接技術逐步發展成為與焊接、機械連接并列的當代三大連接技術之一,在幾乎所有工業門類中均可應用,應用場景極其廣泛。
精密流體控制設備廣泛應用于光伏、動力電池、儲能電池、風電、氫能源、建筑、汽車工業等一般工業領域,以及消費電子、半導體等電子領域的點膠、涂覆、灌膠等膠接工藝,發展空間十分廣闊。
(2)智能化、國產化為我國提供良好契機
膠接工藝經歷了從人工涂膠向機器涂膠的轉型升級,隨著膠接工藝的廣泛滲透、膠粘劑種類的增加、出膠量和出膠精度的提高,傳統人工涂膠已不能滿足現代工業發展的需求,我國流體控制設備行業正是于此時開始興起。
受限于理論研究、結構設計、加工工藝、研發人才等因素的不足,起初國內廠商的商業模式主要以采購國外品牌的核心零部件并集成為主,并以消費電子為切入口,將下游應用領域逐步拓展至半導體、光伏、動力電池、汽車電子等領域。隨著國內廠商在產品研發和實際生產中逐漸積累起相關技術、人才和經驗儲備,產品已逐步向上延伸至對于核心零部件、基礎材料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發、生產,我國流體控制設備發展迎來重大契機。
(3)下游行業的高增長推動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我國光伏、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制造業市場快速發展,推動精密流體控制設備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按照應用領域細分市場來看,起步較早且競爭激烈的消費電子逐漸趨于穩定發展態勢。相較之下,隨著新能源汽車和電動車市場快速發展,精密流體控制設備在動力電池領域的體量和增速則呈現持續增長趨勢。
2、行業面臨的前景與挑戰
(1)行業前景
1)人口紅利遞減以及經濟結構轉型調整帶來市場機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制造業快速發展,建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產業體系,確立了制造業大國地位,然而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具有勞動密集、資源消耗大、自主創新能力低、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偏低等特征。同時,我國人口紅利逐步消退,勞動力成本持續上漲。因此,面對制造業大而不強、人口紅利消失、勞動力成本持續上漲的局面,通過推行智能制造,實現機器換人、提升生產效率及節約勞動力成本,成為應對新常態,實現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的必由之路,經濟結構的轉型將為精密流體控制設備提供良好的市場機遇。
2)國家產業政策大力扶持智能制造行業
2010 年 10 月我國發布《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文中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確定為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之一。隨后各級政府部門相繼頒布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文件,持續為智能制造裝備行業提供政策扶持。2016 年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和財務部聯合印發的《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 年)》提出,在 2025 年前推進智能制造發展實施“兩步走”戰略:第一步,到 2020 年,智能制造發展基礎和支撐能力明顯增強,傳統制造業重點領域基本實現數字化制造,有條件、有基礎的重點產業智能轉型取得明顯進展;第二步,到 2025 年,智能制造支撐體系基本建立,重點產業初步實現智能轉型。
在 2021 年 3 月我國發布的《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十四五”)進一步提升了智能制造裝備行業的國家戰略地位。因此,為深入實施制造業強國戰略,實現制造業優化升級、降本減負,從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我國經濟發展的愿景目標,一系列產業支持政策還將持續為我國精密流體控制設備行業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以及清晰的行業發展導向。
3)新產品層出不窮拓寬應用場景
精密流體控制設備產品下游客戶的膠接工藝,即通過控制膠粘劑的界面作用(化學力或物理力)將同種或兩種以上同質或異質材料連接在一起,膠接工藝具備結構簡單、易組裝、重量輕、抗緩沖等特點,同時通過不同膠粘劑成分的組合搭配,可以實現密封絕緣、導熱導電、環保節能等復合功能。
現代工業產品具有小型化、集成化、多材料復合等需求,膠接技術成為其實現的重要途徑,因而發展成為與焊接、機械連接并列的當代三大連接技術之一,在幾乎所有工業門類中均可應用,具備廣闊市場前景。未來隨著膠接工藝在生產過程中不斷拓寬應用領域和范圍,精密流體控制設備行業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4)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行業持續深度受益
近年來,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紛紛提出“碳達峰、碳中和”概念,并相繼出臺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相關舉措和法規。2020 年 9 月,我國提出了“雙碳”目標,即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 2030 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實現在低能耗,低碳的條件下保證高質量發展。故國家近年來不斷出臺利好新能源行業的產業政策。
《2021 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提出,2021 年風電、光伏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 11%左右,風電和光伏發電量的占比提升還將進一步加速。國家也出臺一系列補貼政策推動風電、光電的建設,為實現社會綠色轉型和雙碳目標助力。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提出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 20%左右;2035 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同時規劃指出要推進智能化技術在新能源汽車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倉儲物流、經營管理、售后服務等關鍵環節的深度應用。
新能源行業的快速發展將帶動流體控制設備行業的發展,從而使其在雙碳背景下持續、深度受益。
5)核心零部件國產替代空間大
國內精密流體控制設備企業的傳統經營模式系購買固瑞克、諾信、英格索蘭等國外品牌核心零部件并集成為整機設備銷售給下游客戶,附加價值主要集中于基于客戶需求的方案設計和系統集成。核心零部件由于在機械設計、材料生產和加工精度方面需要多年經驗的積累,涉及流體力學、理論力學、材料學、電磁學等多門類、交叉性的綜合學科,故在理論設計和生產加工均具有較高技術壁壘。因此,目前在精密流體控制設備核心零部件的國產比例較低。未來隨著下游客戶產能和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對于核心零部件的需求將持續增長,將呈現巨大的國產替代需求。
(2)行業面臨的挑戰
1)國內廠商整體實力仍顯不足
我國智能制造裝備行業起步較晚,國際廠商基于其先發優勢,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行業發展對外依存度仍然較高。近年來,隨著國家戰略對本行業發展的大力支持及國內企業不斷研發投入,國內已涌現出了少數優秀智能制造裝備制造廠商,憑借持續的研發投入,獲得了技術上的突破,搶占了部分市場份額,甚至在細分行業處于領先地位。
與此同時,我國精密流體控制設備行業內的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品牌知名度低、抗風險能力相對薄弱,且在核心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加工工藝、制作精度等方面與國外知名品牌仍存在一定差距。由于流體模型經驗的積累、研發人員的引進或培養等,都需要大量資金和人才支出,單個企業難以單獨承擔上述支出,會在一定程度延緩行業整體發展。
2)整體創新能力有待提高
精密流體控制設備行業涉及多個技術領域的交叉綜合,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的壁壘較高。國內精密流體控制設備行業起步較晚,目前在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和高技術轉化能力較薄弱,協同創新氛圍不濃,產學研合作缺乏系統性和持久性,“重模仿、輕創新,重引進、輕開發”現象普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產品少,關鍵技術及核心部件受制于國外,這將會使我國的精密流體控制設備產業在國際競爭中處于下風。
3)行業優秀人才缺乏
精密流體控制設備行業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對于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需求缺口較大。行業從業人員既需要具備自身行業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等方面的技術和經驗儲備,又需要對下游領域的生產制造、技術迭代、需求變動和發展趨勢具有獨到見解。我國精密流體控制設備整體起步時間較晚,發展周期較短,相關人才培養和激勵制度尚不完善,人才儲備較行業整體發展需求有所欠缺,在一定程度上會制約行業整體快速高質量發展。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咨詢《2022-2028年精密流體控制設備行業細分市場調研及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同時普華有策咨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十四五規劃、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