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特征及發展趨勢面臨的挑戰
1、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定義及特征
智能可穿戴設備指可以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戶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種便攜式智能設備,它是基于人體自然能力或環境能力,通過內置傳感器、無線通信、集成芯片、多媒體技術等實現用戶信息交互、人體健康監測、健康放松及生活娛樂等功能的智能設備。
智能可穿戴設備是物聯網技術、移動互聯網、云存儲技術和大數據技術不斷融合創新的最佳載體,具有可穿戴性、可移動性、可持續性、可交互性以及簡單操作性五大基本特征,各個特征的具體內涵如下表所示: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而從產品的性質來看,智能可穿戴設備主要分為消費級智能可穿戴設備和醫用級智能可穿戴設備。消費級智能可穿戴設備主要針對普通人群,通過運動監測、肌肉放松、康復理療等方式實現用戶的自我健康管理和健康狀況改善,代表性產品包括健康手表、可穿戴按摩儀、智能腕帶等常見產品,以及智能服裝、書包、鞋襪等各類非主流產品形態;而醫用級智能可穿戴設備主要服務對象為各類疾病患者人群,為特定疾病患者人群提供監測防范和對慢性病患者人群進行治療指導,代表性產品有血壓計、血糖儀、血脂檢測儀、可穿戴心率除顫器等。
可穿戴設備的起源可追溯到上個世紀 70 年代,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研究者深入研究可穿戴計算領域,智能可穿戴設備得到學術界、產業界廣泛關注。2012 年因谷歌眼鏡的亮相,被稱作“智能可穿戴設備元年”。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創新空間逐步收窄和市場增量接近飽和的情況下,智能可穿戴設備成為了智能終端產業消費電子產品發展主力。
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人類對生活品質的要求逐步提高,健康意識越發強烈,健康觀念逐漸從“有病才醫”向“無病預防,有病干預、注重康復”轉變。為迎合人們健康觀念的轉變,越來越多智能可穿戴設備加入健康功能,不僅能滿足消費者的市場需求,同時也使得智能可穿戴設備種類更加豐富。從應用場景來看,目前智能可穿戴設備主要應用于健康監測、康復護理等健康領域。
2、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發展趨勢
(1)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升,推動健康消費需求持續增長
近年來,伴隨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我國的居民收入水平持續保持較快增長。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 2017 年的 25,974 元提升至 2021 年的 35,128 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 7.8%。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能力及健康消費意識都隨之提升,國內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消費有望同步增長。
(2)居民醫療保健消費支出逐步增長,整體健康意識覺醒
在健康意識逐步加強的背景下,我國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持續增加,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例不斷上升。2017-2021 年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由 1,451元提高至 2,115 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 9.9%,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例由 7.9%擴大至 8.8%。2020 年受疫情影響人均消費支出略有下滑,而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未來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有望延續增長的態勢。同時,消費升級促使消費需求從“剛需消費”向“生活品質”轉變,消費者更加關注醫療保健等方面的消費以改善生活品質,進而促進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持續增長。
(3)“亞健康”群體擴大化,職場人士頸腰椎問題突出
近年來,經濟水平的逐步提高使得人們生活節奏不斷加快,高強度的工作導致職場人士容易進入亞健康狀態,長期受到頸椎、腰椎及血液循環不暢等慢性病的困擾。據《2022 年國民健康洞察報告》顯示,在 70 前、70 后、80 后、90 后、95 后、00 后這六個年齡段的人群里,95 后健康自評分最低,00 后近一年健康困擾數量最多,中青年健康問題日益凸顯。
(4)商旅辦公人群規模擴張,可穿戴健康產品市場廣闊
隨著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產品與服務貿易的日漸活躍,我國差旅群體規模持續擴張。以高鐵為例,據國家鐵路局統計,2021年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完成26.12億人,比上年增長18.5%。全國鐵路貨運總發送量完成47.74億噸,比上年增長4.9%。職場人士在高頻商旅過程中普遍存在身體不適等現象,隨著消費者在長途旅程下對舒適性的需求提高,我國智能可穿戴設備需求呈現增長趨勢。職場人士的工作屬性為智能可穿戴設備帶來增量客群,適用于旅途和辦公環境的可穿戴式理療健康產品,能夠更好地滿足商旅人群個人護理與健康保健的需求。
(5)日常養生護理需求持續提高,帶動可穿戴設備需求釋放
近年來,人們對健康養生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消費目的由患病后的醫療型消費向患病前的預防型消費轉變,日常養生護理需求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據央視財經發布的《中國青年消費大數據》顯示,健康養生成為 2020 年青年人消費前三名,占總消費比重的 26.11%。90 后成為養生消費的主力,保健、按摩等健康相關消費持續增長。相較高客單價、受地域限制的定點消費模式,智能可穿戴產品兼具時尚美觀與自助便攜的優勢,而產品技術的進一步提升將持續推動可穿戴設備的推廣與普及。
(6)老齡化趨勢加深與慢性病人口增加,推動健康監測產業的成長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慢性病負擔日益加深,人們健康意識持續提升,我國健康監測與管理市場需求也相應呈現增長趨勢。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 年全國 60 歲及以上人口數量為 2.6 億人,占總人口 18.7%,十年來老年人口增長近 8,000 萬,2021年,60歲及以上人口26736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8.9%,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0056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4.2%。與此同時,我國慢性病人口基數龐大。老齡化趨勢加深與慢性病的人口增加為智能可穿戴設備提供了發展契機,具備健康監測功能的可穿戴產品能夠幫助用戶發現潛在風險,及時干預與預防疾病的發生,從而實現自我日常健康監控及管理。
3、面臨的挑戰
(1)市場競爭加劇
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屬于高速發展的新興產業,具有產品類目多、更新迭代快、市場前景廣闊等特征,因而市場參與者逐漸增多。一方面,部分知名消費電子企業和醫療設備企業積極開展產品布局,利用其龐大的資金實力、領先的渠道優勢搶占市場;另一方面,部分中小企業利用價格優勢、采取追隨戰略搶占市場,行業整體處于充分競爭狀態。市場競爭加劇的環境下所引發的重營銷輕研發、盲目追隨等現象不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
(2)行業規范化程度不高
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起步較晚、發展時間較短,國家標準、行業規范以及對行業內企業進行統一管理的專項法律法規都仍在逐步完善中,導致現階段部分質量和性能欠佳的產品流入市場,該等產品影響了消費者心中的行業形象和對產品的信任。
(3)知識產權制度保障不足
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屬于技術密集型產業,產品研發和創新是行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然而,行業內部分欠缺創新動力與研發實力的企業通過模仿甚至抄襲知名企業的產品進行銷售,導致知識產權侵權的情況時有發生。當前對該等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的打擊力度,以及對于技術創新和知識成果的保護力度均存在進一步提升空間。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咨詢《2022-2028年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同時普華有策咨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十四五規劃、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