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廢處理行業發展趨勢及行業競爭格局政策環境的影響
智能識別技術是固廢處理資源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必需用到的技術工具,也是決定行業內企業能否在雙碳戰略和循環經濟的大背景下搶占市場先機的重要因素。“垃圾分類+資源化+焚燒發電”將逐步替代“垃圾混合收運+填埋”,成為主流的固廢處理方向。高效破碎是將廢棄物變成可回收物料形態,以及制備成理想替代燃料SRF/RDF 的重要步驟。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所產生的廢棄物也各有不同。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地的廢棄物特點也會發生變化。
1、固廢的特點和處理方法
固體廢棄物來源廣泛、種類繁多、成分復雜,包含多種有害物質,需要經過妥善回收及安全處置,方能消除環境生態風險,如處理不當將會對環境產生嚴重污染。同時,固體廢物也被稱為“放錯地方的資源”,其中部分固體廢物在經過妥善回收和資源化處理之后仍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對固體廢物進行合理利用可以節約大量資源。
目前,固體廢物處理主要包括四種方式,即資源化利用、焚燒、堆肥和填埋。其目標可以概括為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由于固體廢物種類繁多,成分復雜,導致其物理性狀千變萬化,因此固體廢物的處理難度較大,需要綜合利用多種處理方式才能完成固體廢物的最終處置,進而對固廢處理設備企業的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固廢處理行業發展趨勢
目前,全球人口增長、城市化進程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都加速了廢棄物的產生;與此同時,我們也面臨著原材料短缺和能源需求不斷增長的問題。這些全球性的環境挑戰迫使在能源生產和廢棄物處理方面不得不采用新技術,將固廢轉變成為可靠的再生資源和低碳燃料。同時,相關立法也對資源循環利用、使用碳中和燃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社會更加重視固廢的處理,杜絕簡單粗暴的簡單填埋,提倡循環經濟、變廢為寶。
從雙碳戰略的頂層設計,到“十四五”規劃的生態文明建設不動搖,再到開展“無廢城市”建設等政策推出,支持固廢產業發展的國家政策在持續發酵,建筑垃圾、廚余垃圾等通過處理可有效降污減排、助力碳中和,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固廢處理行業發展已整體步入快車道,產業方向與格局日漸明晰。
3、行業競爭格局
在生態環保大產業中,水處理和大氣處理產業發展較快,培養出眾多優秀上市公司。近年來,資源回收和焚燒發電開始逐步成為固廢處理的主流思路,在新固廢法及垃圾分類等政策的推動下,固廢處理產業進入快速發展周期,產業鏈生態日益完善,產業資本與民間資本參與度大幅提升,且細分領域市場需求逐步釋放,業務種類日漸豐富,國內固廢處理產業的企業參與數量也明顯增加。
目前,我國固廢資源化及處理設備行業 A 股上市公司中,業務多以單個品種設備為主,如大宏立主要專注于破碎類設備且應用領域主要為礦山開采。上市公司維爾利、萬德斯業務涵蓋廚余垃圾處理成套裝備,但占其整體營收比重較小。
在非上市公司中,具有一定技術研發實力、產品質量優勢和規模生產能力的企業,包括瑞泰環保裝備有限公司、廣東雋諾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山斯瑞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蘇州嘉諾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寧波開誠生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和環創(廈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境內公司,以及 BHS、BMH 和 Komptech 等境外公司。
4、新固廢法與垃圾分類回收對行業的影響
2020 年 9 月,新固廢法頒布,體現了在節能減排降碳的新形勢下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的整體指導思路,增加了建筑垃圾、農業固體廢物和保障措施等專章,完善了對工業固體廢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險廢物的污染防治制度,為各類固廢處置提供了根本法律支持,并快速推動了建筑垃圾處理、生活垃圾處理等相關細分行業的產業化發展。
《“十四五”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爭取到 2025 年底,全國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 60%左右,全國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能力達到 70 萬噸/日左右,基本滿足地級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分類轉運、分類處理需求,鼓勵有條件的縣城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建設。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到 80 萬噸/左右,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比 65%左右”,“垃圾分類+資源化+焚燒發電”已成為固廢處理的主流思路。
固廢處理產業具有政策與科技雙輪驅動的特點,政策提供方向和引導,技術保證政策與需求落地。新固廢法和垃圾分類處理政策,為我國固廢處理制定了明確的政策路線和方向,為資源化處理固廢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基礎前提。在新固廢法的引導下,整個固廢處理產業快速發展,并直接帶來建筑垃圾、農業垃圾、各類可收回垃圾等眾多細分垃圾市場處理需求的釋放,亦為掌握固廢處理設備核心技術的企業提供巨大商機。
5、雙碳戰略與循環經濟對行業的影響
只有實現循環經濟,雙碳戰略才能最終成功閉環。在《2030 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中明確指出“將碳達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方面,重點實施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節能降碳增效行動、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城鄉建設碳達峰行動、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循環經濟助力降碳行動、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行動、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綠色低碳全民行動、各地區梯次有序碳達峰行動”等碳達峰十大行動,其中,循環經濟助力降碳行動中明確提到將在“進產業園區循環化發展、加強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健全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和大力推進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等四個方面著力,抓住資源利用這個源頭,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充分發揮減少資源消耗和降碳的協同作用。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資源化是固廢處理的必由之路。垃圾資源化處理是將垃圾分選為不同的類別,并按照不同類別進行循環再利用,使其成為再生資源。我國目前固廢成分種類繁多、成分復雜,但是如果將生活垃圾按照不同的類別進行分選處理,在一定程度上便可實現循環再利用,比如將垃圾中的塑料分選出來,塑料造粒后循環再利用;將垃圾中的金屬分選出來,冶煉后循環再利用;將垃圾中的紙、木制品分選出來,造紙后循環再利用;將垃圾中的有機物(餐廚垃圾等)分選出來,可以制成有機肥料再利用;將垃圾中的無機物(磚頭瓦塊、玻璃陶瓷等)分選出來,可以制成免燒磚循環再利用;將不可回收物作為焚燒燃料等。
固廢處理設備是我國目前綠色低碳科技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資源化處理的重要條件。固廢資源化回收的實現,一方面需要前端的資源化回收政策的引導推動,另一方面則需要固廢資源回收與處理設備的投入,確保能夠在不同的物料場景下實現想要的篩分與回收狀態,越為精細的處理要求越需要精度更高、功能配置更加全面的處理設備。在《2030 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中也已明確“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前沿科技項目,推動低碳零碳負碳技術裝備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咨詢《2022-2028年固廢處理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同時普華有策咨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十四五規劃、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