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顯示面板行業技術類型及面臨的機遇挑戰發展趨勢重點企業
1、產業鏈基本情況
(1)產業鏈概況
半導體顯示面板行業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其工藝復雜、生產工序及流程關鍵技術點多、難度高,是一個多學科交叉復合、技術導向性強的高科技行業,因此具有較長的產業鏈,包括原材料、半導體設備、光電子器件等眾多子行業,具有輻射范圍廣、上下游產業帶動性強等特點。具體而言,半導體顯示面板行業上游主要為設備制造、原材料和零組件產業;中游主要為半導體顯示面板、配套電子器件和模組的生產制造;下游則包括電視、顯示器、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手機等各類顯示終端應用。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2)上游基本情況:上游核心設備及高端原材料國產化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在整個半導體顯示產業鏈中,上游的設備、原材料產業是中游半導體顯示面板和模組產業發展的必要基礎,占據重要地位。然而,由于我國半導體顯示產業整體起步較晚,在產業鏈上游布局相對薄弱,目前核心設備及高端原材料國產化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在制程設備方面,濺鍍設備、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系統、曝光機等是半導體顯示面板生產環節最為關鍵的核心設備,目前主要由歐美、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企業生產提供。與此同時,上游核心原材料也較集中地掌握在外資廠商手中。如玻璃基板,目前美國康寧、日本旭硝子、日本電氣硝子等占據全球 90%以上的市場份額;偏光片也高度集中在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地區廠商,而其中聚乙烯醇薄膜(PVA 膜)、三醋酸纖維薄膜(TAC 膜)等偏光片所需原材料更是高度被日本廠商壟斷。
近年來,在我國圍繞重點制造領域關鍵環節著力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加快壯大顯示器件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大浪潮下,我國大陸半導體顯示產業鏈的國產化配套率不斷提高,特別是偏光片、液晶等原材料。但部分核心原材料仍被海外廠商占據主要市場份額,半導體顯示產業的原材料國產化率在未來依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3)中游基本情況:全球形成“三國四地”的競爭格局
中游半導體顯示面板和模組產業是整個半導體顯示產業鏈的核心紐帶。其一方面通過需求拉動上游設備、原材料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通過供給推動下游顯示終端產業的發展。目前,中游半導體顯示面板和模組產業以中國大陸、中國臺灣、韓國、日本生產廠商為主,形成“三國四地”的競爭格局。近年來,中國大陸半導體顯示面板產業不斷崛起、全球地位不斷提高,“中國制造”的規模和成本優勢對日本、韓國廠商的各類產品發起了強有力的挑戰,逐步打破了日本、韓國廠商長期的技術壟斷。
(4)下游基本情況:終端顯示產業聚集在中國
下游顯示終端產業是整個半導體顯示產業鏈的終端,主要應用包括電視、顯示器、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手機等消費類電子產品以及商顯、車載、工業、醫療等專顯產品。近年來,我國眾多品牌商大力向“5G+AI+IoT”生態鏈全方位布局,消費類電子產品創新迭代速度引領全球,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代表國產品牌積極出海,在全球顯示終端產業中占據重要位置。在下游顯示終端產品技術革新快、產品升級迭代頻繁的背景下,半導體顯示面板廠商一方面需要與下游品牌商保持高頻的互動溝通,聆聽其應用需求并快速響應,另一方面業內廠商亦需要從自身技術創新、工藝改良、原材料優化、輔料革新應用等領域積極探索,反哺下游品牌商對新型顯示產品的市場推動。
2、半導體顯示技術類別
回顧顯示技術的發展歷程,自 CRT(陰極射線顯像管顯示)時代起,顯示技術即呈現出多元化的演變進程,CRT、PDP(等離子顯示)、TFT-LCD、OLED 等技術皆因各自的技術特點、顯示特性在不同的時期和產品領域實現了商業化的應用。然而,受到各類技術革新速度和廠商投資效益的影響,上述顯示技術呈現出不同的發展結果。
截至目前,全球半導體顯示技術主要包括 TFT-LCD、OLED 和 Mini LED/Micro LED等技術路線,分別應用于不同的細分市場和不同的用戶場景。TFT-LCD 由于其技術成熟及工藝的持續改良,在顯示性能、生產成本等方面均展現出較強的綜合競爭力,廣泛應用于電視、顯示器、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手機、商用顯示等各類顯示領域;而 OLED 具有自發光、厚度薄,可實現柔性顯示等特性,但同時由于其自發光材料的不穩定性及高昂的生產成本,目前主要應用于高端智能手機、穿戴設備等中小尺寸產品領域。此外,Mini LED 和 Micro LED 等新型半導體顯示技術相繼出現,預計未來將擁有一定市場空間。
在顯示技術的發展歷程中,TFT-LCD 由于技術的先進性實現了對 CRT 技術的顛覆性取代,而從 TFT-LCD 到 OLED 則是技術的延伸。TFT-LCD 和 OLED 均屬于半導體顯示技術,二者之間擁有較高的技術相關性和原材料、設備、制程工藝等資源共享性。相比之下,OLED 技術采用非常薄的有機材料涂層,電流通過時有機材料可以自行發光,因此無需背光模組、液晶等,可以讓產品更輕薄、反應速度更快,但生產工藝更為復雜、研發周期和產業化應用周期均比 TFT-LCD 更長,提升良率、降低成本的難度也遠大于 TFT-LCD。因此,TFT-LCD 技術憑借其技術進步的速度能夠有效提升良率、降低成本、達到主流顯示性能從而適用于幾乎全部的顯示場景,成為市場的主流顯示技術;而 OLED 技術由于生產成本高、在中大尺寸面板的應用仍存在一定技術瓶頸且良率仍待提升,目前主要應用于中小尺寸的高端智能移動設備。未來,隨著“5G+AI+IoT”一體化的普及,將誕生更多的個性化、智能化的新興應用場景,如教育領域的智能教育黑板、交通領域的智慧電子站牌、公交及地鐵內部的智慧導乘屏、消費領域的智慧冰箱屏,以及車載顯示等。不同應用場景均對顯示面板的分辨率、厚度、彎曲性、對比度及色域等顯示性能要求各異,TFT-LCD、OLED 和 Mini LED/Micro LED 等技術預計將在不同的應用場景長期并存。
3、半導體顯示面板行業面臨機遇
(1)中國大陸顯示行業上下游產業鏈不斷完善,競爭力不斷提升
近年來,半導體顯示面板市場份額向大陸廠商集中,行業集中度得到提升,使得中國大陸顯示面板廠商的議價能力隨之提高,同時廠商之間的競爭趨于更加理性,因此未來價格競爭將會趨于緩和。
半導體顯示產業鏈上中下游產業間的支撐性、帶動性與依存性強。經過長期的經驗積累,半導體顯示面板企業關鍵原材料與設備本土化程度總體呈現穩步攀升趨勢,有利于降低原材料成本與設備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為擴大市場份額起到了積極作用。另外,中國大陸下游顯示終端應用如手機、電腦、電視的市場規模與品牌影響力也在逐漸提高。總體來看,關鍵原材料和設備本土化比例的提高與下游市場的產能消化能力的提高,將是我國顯示行業未來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
(2)5G 網絡普及化拉動多領域智能終端的需求
5G 網絡具有高速率、大帶寬、低延時等特點,將人與人之間的通信轉變為萬物互聯,是整個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基石。5G 網絡一旦全面商用,很多新興產業也將順勢而起,帶動經濟的發展。在手機等小尺寸應用上,終端用戶及消費者對新技術和多形態產品越發期待,一定程度上會推動柔性 OLED 滲透率的提高。在中大尺寸上,5G帶寬的擴大和傳輸速率的提升,可以促進游戲行業的發展,未來圍繞電競顯示器面板的需求將加速發展。在大尺寸上,“5G+8K”以多種方式運用到智能化場景,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相互賦能、相互支撐的融合應用。
在 5G 及智能系統的推動下,作為人機交互的工具,顯示屏必不可少,其對自動駕駛、智能汽車市場也帶來了革新。因此未來 5G 將在多領域大幅度拉動顯示終端的需求,進一步改善半導體顯示面板供需關系。
(3)物聯網的發展推動平板顯示向智慧端口轉變,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近年來我國物聯網產業快速發展。與物聯網追求萬物互聯一樣,DoT(Display ofThings)追求顯示無處不在、沒有邊界,融合在人類的日常生活中。在 DoT 時代,顯示產業發生了深刻變化,從被動接受外部世界信息的單向通道,發展成即時了解美好世界、了解彼此生活、了解自身變化的智慧交互窗口,發展成萬物互聯的入口。物聯網的發展將推動半導體顯示技術向軟硬融合的智慧端口轉變,推動應用場景擴大,為半導體顯示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4、半導體顯示面板行業面臨挑戰
(1)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導致消費者購買力下降
全球疫情爆發加速了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節奏,帶來全球范圍內失業率的增長。隨著失業率的增長,消費者的購買力也在下降,對未來整體消費市場影響深遠。短期來看,部分國家為了緩沖疫情的短期沖擊,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終端消費市場的短期需求;但長期來看,在購買力下行的情況下,補貼政策消退之后,未來的需求風險也隨之放大。
(2)終端市場需求快速變化,技術及產品創新至關重要
伴隨下游顯示終端產品對于顯示性能需求的不斷升級迭代,半導體顯示面板產業更加依賴于技術革新和產品性能的提升,未來高規格顯示產品將向高分辨率、輕薄化、高對比度和廣色域方向發展。顯示面板企業需要不斷進行技術及產品創新,及時調整產線規劃,并加快新技術的產業化進程以更好地匹配下游細分市場不斷升級迭代的需求。
5、半導體顯示面板行業發展趨勢
(1)LCD 電視面板有效產能面積增速放緩,產能集中度提升
近年來,伴隨著中國半導體顯示面板廠商的崛起和綜合競爭力的增強,韓國廠商逐步退出大尺寸 LCD 顯示面板供應,全球大尺寸顯示面板供應面積增速放緩。全球 LCD 電視面板產能高度向京東方、華星光電和惠科股份聚集。數據顯示,2021 年京東方、華星光電、惠科股份在全球 LCD 電視面板出貨量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 23.4%、16.1%以及 14.7%,在全球競爭中的行業地位進一步穩固。
(2)未來顯示行業將呈現多種技術并存發展的局面
TFT-LCD 是當前半導體顯示產業的主導力量。目前,有多種背板技術路線可以實現 TFT-LCD 顯示面板的生產,如 a-Si、LTPS 和 Oxide 三種背板技術路線均具有自身的技術特點及優劣勢,廣泛應用于手機、電視、顯示器、商用顯示等各類顯示領域。而 OLED 具有自發光、厚度薄,可實現柔性顯示等特性,但同時由于其自發光材料的不穩定性及高昂的生產成本,目前主要應用于高端智能手機、穿戴設備等中小尺寸產品領域。未來,隨著“5G+AI+IoT”一體化的普及,將誕生更多的個性化、智能化的新興應用場景,不同應用場景均對顯示面板的分辨率、厚度、彎曲性、對比度及色域等顯示性能要求各異。顯示行業未來發展將呈現多種技術并存發展的局面,各類顯示技術都會在不同的細分市場、不同的用戶場景中扮演主角。
6、半導體顯示面板行業主要企業
目前全球半導體顯示面板行業主要企業集中于韓國、日本、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形成了“三國四地”的地域分布。中國大陸半導體顯示面板企業包括京東方、華星光電、惠科股份、彩虹股份、深天馬、維信諾、華映科技(華佳彩)、信利國際、龍騰光電、和輝光電和深超光電等。中國大陸以外的主要企業包括樂金顯示(韓國)、三星顯示(韓國)、日本顯示公司(日本)、夏普(日本)、群創光電(中國臺灣)、友達光電(中國臺灣)、瀚宇彩晶(中國臺灣)等。
7、行業進入壁壘
(1)工藝技術與運營經驗壁壘
半導體顯示行業屬于技術密集型產業,涉及復雜的生產工藝,包括薄膜沉積工藝、蝕刻工藝、切割工藝、貼合工藝、半導體工藝等;同時結合了多學科科研成果,包括液晶、半導體、微電子、光電子等,是學科交叉的復合型高科技行業。其技術集成度高、開發難度大,企業需要經過長期的積累和培育,才能深入理解和掌握半導體顯示工藝技術。同時,每條產線的建立,從設備的移入、試產、爬坡到滿產,每一個環節均需要細致的調試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企業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還需要不斷提高產品的良率,注重成本管控,才能形成良好的經濟效益。只有擁有豐富產業運營經驗的企業才能做到系統規劃、有效管理,并獲得材料及設備供應商的支持。因而,半導體顯示行業具有較高的工藝技術與運營經驗壁壘。
(2)人才壁壘
從技術角度來看,半導體顯示行業涵蓋了光學、半導體、電機、化工、材料等多學科領域的尖端技術,對行業人才提出了較高的綜合素質要求。同時半導體顯示產業技術不斷革新,需要企業跟隨市場發展的腳步不斷研發創新,只有行業經驗豐富且創新能力強的專業人士才有能力帶領企業完成技術創新、升級。因而,半導體顯示行業具有較高的人才壁壘。
(3)資金壁壘
建設半導體顯示面板產線需規模巨大的資金投入。縱觀半導體顯示行業的發展歷史,無論是日本、韓國、中國臺灣還是中國大陸,在行業的發展初期均需要政府資金及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國半導體顯示面板產業近幾年來的高速發展,也離不開中央及各地方政府的投入和扶持。因此,半導體顯示行業具有較高的資金壁壘。
(4)規模壁壘
半導體顯示面板下游需求個性化十分明顯,并且對交貨周期有較高的要求。半導體顯示面板廠商必須具備一定的生產規模和持續穩定的供貨能力,以及時滿足眾多客戶對不同型號產品的訂單需求。同時,規模化生產的企業,在與上游供應商合作中具備更強的議價能力,能夠降低設備、原材料的采購成本。因此規模效應是重要的競爭手段,構成進入半導體顯示行業的隱性壁壘。
(5)客戶資源壁壘
穩定的客戶資源是企業良性發展的基礎與保障,同時優質的客戶資源也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半導體顯示面板的終端應用不同,對應的客戶群體也不盡相同,要求也不盡相同。從前期推廣到驗證通過再到順利量產交付產品,是一個復雜且耗時的過程,也是供需雙方建立信任與合作的過程。因此,獲取并保持長期穩定的優質客戶資源對半導體顯示面板廠商至關重要。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咨詢《2022-2028年半導體顯示面板行業細分市場調研及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同時普華有策咨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十四五規劃、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