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行業發展現狀及競爭格局發展前景分析
1、行業發展現狀
(1)市場規模穩步增長
由于交通投資的逆周期調節屬性,通過高速公路建設拉動經濟增長的需求預計在短期內將持續存在,而智慧高速項目或者一般高速公路智慧交通系統建設又是“新基建”的重要投資方向,因此政策將持續刺激本行業的發展。此外,從運營方實際需求角度,運營單位不僅希望通過高速公路擴容改道來提升通行效率、獲得更多通行收益,也需要利用技術手段進一步提升高速公路監測、管理和控制能力,控制交通事故頻率,而且運營單位往往還具備一定的資金實力去實現這一目標;從出行者需求角度,隨著車輛智能化水平提升以及車端應用的發展,獲取及時的高速公路路況信息和其他交通信息是使用者的真實需要。未來幾年內高速公路智慧交通市場的整體規模依然將保持增長態勢。
(2)面臨需求結構調整
根據交通運輸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528.07萬公里,比上年末增加8.26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總里程16.1萬公里,高速公路里程16.91萬公里、增加0.81萬公,近十年來,行業保持穩定增長。可見,高速公路基礎建設日趨完備,高速公路新建量增速放緩。然而,智能高速公路產業中重建設輕服務現象仍然存在,存量高速公路的運維與改造升級存在巨大市場需求,未來在智慧交通行業中被進一步強調并逐漸趨于標準化應該是發展的必然要求。
(3)行業智能化程度不斷加深
2018年年底的我國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的概念由此產生。之后新基建在多次會議及政策中被頻繁提及,已經成為中國未來發展的關鍵要素。在新基建七大方向中,軌道交通、5G和大數據中心等幾個重點領域能夠拉動更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資,也為上下游行業帶來巨大的市場機遇。上述轉變,對于交通運輸的發展,尤其是智慧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都有重要影響。因此,交通運輸行業在下一階段的整體投資方向上必然向數字化和智慧化進一步傾斜。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2、行業競爭格局
早期高速公路機電系統建設行業集中度較低。由于行業一直以來缺乏統一技術標準,且技術門檻不算太高,行業內的參與企業數量眾多,規模普遍偏小;加之各地方高速公路發展水平各異,地方管理部門需求不盡相同,因此業務呈現出了較為明顯的地方性特點,行業的集中度不高,且無明顯的龍頭型企業。
但是隨著高速公路智慧交通市場逐步發展提升,各地頻繁出現投資規模過億級的智慧交通系統項目,大型項目對信息化技術要求、參與方的實施經驗以及資金實力要求都在不斷提升,因此近年來行業中主要參與方更為集中,同時頭部企業的業務體量也在不斷提升。經統計,截止2021年12月底,我國公路信息化項目投資額超過千萬級的有547個,規模總計235.64億元,其中前十名企業中標項目105個,規模總計約為75.45億,約占總市場比重30.71%。而2020年同期我國公路信息化千萬項目中前十名的企業更是超過三分之一。
盡管如此,本行業中也暫未出現可以壟斷市場或絕對主導的頭部企業。一般而言,諸如中鐵、中交以及包括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集團化企業在歷年市場份額排名中均相對靠前,而像云星宇、北京公科飛達交通工程發展有限公司、江蘇安防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也是長年排名市場前列的重要參與方。在一些年度,如果單個省份的高速公路密集建設,當地的交通類建設單位也可能在市場中搶占重要份額。從中標規模市場排名情況來看,各年度榜首企業經常發生變動,且單個企業的市場占有率也從未超過10%,通常只占到6%-8%左右,行業集中度依然偏低,市場競爭相對激烈。
3、行業發展前景
(1)經濟結構調整創造新機遇
受疫情沖擊的經濟下行發展境況下,2021年底我國在經濟會議中表示2022年經濟工作總體要求是“穩字當頭”。固定資產投資是穩定經濟增長的首要抓手,國家的“穩增長”發展政策有利于加強政府基建水平,引導資金流向固定資產投資。國內宏觀環境雖然在短期內面臨較大壓力,但發展韌性依然保持強勁,尤其是國內固定資產投資有望迎來短暫的爆發窗口期,以新基建為代表的投資需求將被激發,投資空間進一步擴大,為行業新一輪發展帶來新契機。
(2)新技術融合應用成為必然
中國交通運輸的發展,前30年主要依靠基礎設施建設的規模擴張,后30年將主要依靠科技賦能。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智慧交通的實現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推動交通行業在產品方案、應用領域以及服務模式上出現突破,讓交通運輸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進一步發展;而交通領域的應用反之也為新技術實踐提供了豐富場景,讓人工智能、數據通信技術、物聯網、超級計算、區塊鏈等等前沿技術能夠在落地應用中進行迭代升級,未來還將在高精地圖、北斗導航、新一代移動通信、車路協同、多源感知信息融合以及網絡和信息安全等多項技術應用方面取得突破。因此,新技術與交通行業的深度融合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3)智慧城市交通系統工程興起
盡管智慧交通的興起是從高速公路行業開始的,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持續推進,城市發展對于交通的精細化管理將提出更高的需求。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城鎮人口占比已經達到63.89%,而在未來一定時間內城鎮化速度仍然有望快速推進。智慧交通的落腳點是提供對人的服務,因此,人口密集之處才是交通技術應用的重點需求端所在。雖然城際公路對于智慧交通的需求將始終保持旺盛,但長期而言,智慧交通的發展重點還是傾向城市領域,服務于智慧城市的實現,智慧城市的交通系統領域或將成為當前行業破解發展難題的關鍵風向標。
4、行業壁壘
(1)從業資質壁壘
由于智慧交通系統行業專業性較強,根據住建部和工信部的有關規定,國家分別對從事公路交通工程信息系統建設的企業以及從事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開發的企業實施資質管理制度,企業在從事相關業務經營時需要取得公路交通工程(公路機電工程、公路安全設施)、信息系統集成及服務資質及建筑業企業資質(交通工程、電子與智能化工程專業)等體現行業技術專業性的資質認證,并且隨著項目建設規模和重要程度的提高,資質要求的門檻也會相應提高。這是限制其他企業進入本行業的主要壁壘。
(2)技術及人才壁壘
智慧交通系統行業是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業務涉及計算機、數據通信、傳感及控制等多個技術領域,專業性較強,且對于系統的安全性、穩定性要求較高,除了必須具備基本專業技能外,還必須深入了解交通管理部門的業務流程和工作標準,對于系統集成商來說,具備將軟硬件有效整合的技術能力,且具備相應的技術人員實施系統集成項目,是其參與市場競爭的必備條件。同時,企業所擁有掌握上述技術的人才是否具備住建部與工信部所認定的從業資格,也是企業能否成功參與行業競爭的主要因素之一。
(3)從業經驗壁壘
智慧交通系統主要應用于高速及城市交通的智能化管理,其技術先進性、性能穩定性以及售后服務及時性對于交通管理工作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高速公路智慧交通解決方案項目的招投標過程中,投標人過往實施的項目及經營業績是招標方考量的重要指標,大量從業經驗的積累被視為項目按時、優質完成的保證。同時,憑借以往的從業經驗而獲得項目承接機會的企業將繼續保持先發優勢、擴大行業影響力,并對其他企業進入本行業起到限制作用,對于新進入的企業而言,由于缺少項目運營經驗和品牌知名度,在項目競標中難以勝出,在市場開拓時必將面臨一定的困難。
(4)資金規模限制
智慧交通系統集成業務普遍采用項目總承包制的經營模式,業務開展的多個環節均有可能涉及到資金墊付,因此系統集成商應具備支撐其業務的資金實力和資金周轉能力。同時隨著國內智慧交通市場逐步發展提升,各地頻繁出現大投資規模項目,招標方對競標企業的資本實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資金壁壘可以有效防止一些規模小、資金技術實力弱的企業進入大型高端項目中,而對于在智慧交通市場中已經占據了一定份額的企業來說,繼續擴充資金實力是保持和提高市場份額,增強行業競爭地位的必備條件。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咨詢《2022-2028年智慧交通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專項報告》,同時普華有策咨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十四五規劃、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