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物聯網之電梯物聯網行業發展趨勢及面臨的發展機遇風險特征
1、 行業競爭格局
工業物聯網應用領域廣泛,各個領域自身的發展情況、供應商進入時間的長短、產品能否持續滿足該領域的應用需求等因素,使得不同領域的模組競爭呈現不同的態勢。在工業以太網交換機方面,東土科技在國內市場份額排名第一,赫斯曼在全球市場份額中排名第一;在工業無線路由器方面,主要由 DIGI 占據全球第一的市場份額;在工業物聯網蜂窩通信模組方面,全球目前主流模塊廠商主要有海外公司 Sierra Wireless、Telit、Gemalto、U-Blox 以及國內廠商移遠通信、映翰通、中興物聯、星網銳捷、瑞斯康達、有方科技等。
國內供應商起初走代理海外廠商品牌路線,隨著技術進步和市場擴大,開始推出自己的模組產品,并逐漸崛起,發展壯大。
2、電梯物聯網發展趨勢
電梯物聯網是通過 3G/4G/5G、GPRS、WiFi、以太網或者 RS485 等有線或者無線連接協議,利用電梯原有或另外加裝的信息采集裝置,將電梯實時運行狀態、視頻監控、故障報警等事件信息整合傳輸到電梯管理云平臺,由電梯管理云平臺對上述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實現電梯遠程監測、故障自動報警、困人快速救援、日常管理和維護、隱患分析與防范、質量性能評估、決策支持等諸多功能,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更廣泛的網絡互聯和數據交換傳輸,還可以組成市級、省級和國家級的電梯物聯網信息系統。電梯物聯網系統建成后,至少可以實現如下核心目標:實時獲取電梯運行信息,及時發現問題并定向發出處理指令,困人快速救援,及時防止故障隱患,實現大數據信息服務等。
一切電梯技術的發展都是為了更安全、更舒適,電梯物聯網也不例外,通過采用更先進的技術手段保障電梯安全運行是行業發展的前進方向和最終目標。概括來說,電梯物聯網具有如下優勢。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1) 提升監管部門的管理能力
電梯物聯網一定程度上能夠改變之前數據層層匯總、管理即是聽取報告的監管模式,電梯運行大數據與監控數據融合,使監管部門直接了解轄區內電梯當前運行狀態、故障率、困人救援、維保質量等情況,避免信息層層傳遞帶來的各種人為或技術失真,為制定監管措施提供全面、準確的大數據支撐。
(2)電梯困人救援更加便捷、迅速
與全國各地正在建設的電梯應急救援公共服務平臺相適配,結合人工報警,電梯物聯網根據采集到的數據,可以直接發送困人報警信息到應急處置指揮中心、使用單位和維保單位,及時指導救援人員實施快速救援,同時自動記錄電梯故障原因等信息發送至政府電梯應急處置平臺和維保單位,便于救援人員快速找到被困人員,準確判定故障原因,提高救援效率。
(3)提高維保質量
電梯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將改變現有電梯的監控、維保模式,一些目前需要現場進行的日常維護檢測,通過物聯網移動終端設備即可獲取數據并隨時隨地進行,將極大提高日常維護保養的效率和質量;另一方面,由于行業低價競爭、維保單位內部管理松懈或者維保技術能力不足等原因,日常維保的實際到位率尚有差距,有些維保人員僅是形式上的應付,維保效果還不能令人滿意。而運用物聯網技術,可以通過電梯內置信息采集裝置,讀取電梯控制系統中不可更改的原始維保操作記錄,即可判定某次維保是否按技術規范要求進行,是否按時進行,再通過大數據匯總即可對維保單位的服務質量進行準確考核。
(4)實現安全預警,提升電梯產品質量
電梯制造企業通過分析物聯網采集匯總的電梯故障數據、運行狀態參數、監控等信息,可以持續改進產品設計,提升產品質量,提高安全性能;同時通過大數據分析,能夠對電梯故障進行預判,并有針對性的開展維護或者提前進行配件更換,實現“按需維護”,把可能發生的事故消除在未然狀態,通過主動干預提高電梯的安全性。
3、行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工業物聯網技術帶來產業變革,新的生產方式、組織方式和商業模式不斷涌現,推動著全球工業體系的智能化變革,未來工業物聯網行業發展在面臨挑戰的同時,也存在很多機遇。
(1)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
早在 2006 年,我國就提出要對傳感網進行戰略部署,2009 年溫家寶總理在無錫發表“感知中國”講話后物聯網行業更是受到全社會的極大關注,2010 年物聯網被正式列為國家首批培育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政府及相關部門持續出臺產業政策對物聯網及工業物聯網行業進行大力支持。2019 年,在科創板鼓勵的創新企業類別中,物聯網也榜上有名。2020 年,工信部進一步印發《關于深入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的通知》,持續推進物聯網發展。
(2)物聯網技術不斷成熟
從感知層到平臺層,物聯網行業的技術應用眾多。感知層的傳感器技術從一開始的結構型傳感器演變到了現在的智能傳感器,傳感器自身就對信息擁有一定的處理和適應能力。在網絡層,適合物聯網應用的通信芯片持續迭代升級,通信網絡技術不斷成熟,5G 通信協議標準專門針對海量機器類通信(mMTC)以及低時延、高可靠通信(uRLLC)場景進行設計。工業物聯網行業發展所需相關技術的升級和進步持續推動行業快速發展。
(3)產業生態逐漸形成,加速物聯網推廣普及
自 2016 年以來,三大運營商不斷加碼物聯網網絡建設,在培養了用戶使用習慣后,通過升級網絡解決方案實現項目收入。包括華為、中興等在內的設備商,在物聯網業務層面重視底層核心技術的積累,提供包括物聯網操作系統、各類芯片/模組、物聯網云平臺等物聯網基礎設施,如華為物聯網“1+2+1”戰略,聚焦 ICT 基礎設施,中興則提供從芯到云的解決方案,創建終端應用使能平臺。行業下游消費終端上,小米,騰訊等互聯網廠商,不斷更新運用物聯網的產品,如小米IoT 平臺是小米面向消費類智能硬件領域的開放合作平臺,生態開放,提供設備間智能互聯的能力。
4、行業基本風險特征
(1)行業標準尚未統一
我國電梯物聯網企業運作模式各不相同,目前尚未建立統一的運作模式和行業標準。另外,安全管理部門也不能從這些企業獲得及時有效的現場數據,嚴重影響我國電梯物聯網行業的信息化進程,以及安全管理部門的業務開展。物聯網行業接口、協議、標準和平臺的不統一而無法互聯的現象時有發生,對電梯物聯網行業進一步應用產生了一定阻礙。
目前,物聯網在各下游需求行業的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應用的細分領域較多,包括設備、軟件供應商以及系統集成服務供應商在內的物聯網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市場份額有限,缺少在需求行業形成較強影響力的主導力量。電梯物聯網涉及的技術環節較多,各環節的標準化尚未建立,且由于不同行業對物聯網需求各異,再加上電梯物聯網企業市場份額比較分散,導致目前電梯物聯網應用以個性化解決方案為主。
(2)行業起步較晚,人才儲備不足
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電梯物聯網行業起步較晚,目前仍處于發展起步階段,相關技術人才儲備不足,在傳感器關鍵技術、系統設計技術等方面研發實力較低,人才積累主要依靠企業自身培養,基礎力量較為薄弱,從而對高端電梯物聯網技術的發展造成了一定挑戰。
5、行業主要壁壘構成
(1)人才壁壘
電梯物聯網應用對企業的研發隊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研發人員需要具備信息技術、通信技術以及行業應用知識相互融合的技術能力,另外需在對產品方案深刻理解的基礎上研發符合應用場景的終端設備,并選擇符合行業環境的信息傳輸技術方式。因此,電梯物聯網行業對人才的素質要求較高,具有較高的人才壁壘。
(2)技術壁壘
工業物聯網旨在實現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智能化信息交互及控制,需要多行業、多學科知識和技術的協同配合。電梯物聯網企業除了需具備較強的通信技術、信號處理技術、信息處理技術等專業研發能力以外,還需要擁有較強的底層協議、微操作系統以及硬件緊密結合的嵌入式軟件和信息處理應用平臺軟件的開發能力。
另一方面,電梯物聯網的價值主要體現在應用,即滿足不同行業應用的具體需求。由于行業的多樣性,終端所采集和傳送的數據與信號格式各有不同,對組網、通信和智能控制的需求各異,因此對電梯物聯網企業的應用開發能力提出較高要求,只有綜合考慮客戶機器設備的特點、網絡環境及控制需求等因素,才能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因此,電梯物聯網行業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
(3)市場與行業經驗壁壘
由于物聯網從概念的提出到行業的具體應用時間不長,多數行業的物聯網應用尚處于初級階段,部分起步較早的物聯網企業可以憑借其擁有的技術能力及行業經驗,使大多數行業客戶接受其產品或服務的技術標準,從而擁有較強的先發優勢。因此,電梯物聯網企業除需擁有較強的物聯網相關技術研發能力外,還需對客戶所在業務領域的特點、發展趨勢、客戶機器設備特性及客戶的決策流程等情況有著較為深入的理解。未來,隨著工業物聯網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市場及行業經驗亦成為進入電梯物聯網行業的實質壁壘之一。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咨詢《2022-2028年電梯物聯網行業市場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同時普華有策咨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十四五規劃、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