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滲濾液處理行業市場前景及面臨的挑戰、相關風險
1、垃圾滲濾液處理行業市場前景
滲濾液處理行業的發展與上游生活垃圾處理行業的發展息息相關。隨著經濟和城市的不斷發展,城鎮環境基礎設施的保障需求也會隨之提升。作為城鎮環境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前期建設我國垃圾處理能力顯著提升。但是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還存在處理能力不足、區域發展不平衡、存量填埋設施環境風險隱患大、管理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我國生活垃圾處理行業未來在發展空間和增速方面仍有較高景氣度,這將給垃圾滲濾液處理市場帶來較大的市場空間。
我國滲濾液處理設施投入建設主要經歷如下幾個階段: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1)國家標準奠定對垃圾滲濾液處理設施的剛性需求基礎
垃圾滲濾液是衛生填埋和焚燒過程中最關鍵的二次污染物,由于其成分復雜、毒性大、難處理,處置不當會對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層以及周邊環境造成嚴重污染,造成嚴重的水污染事故和生態環境破壞。為了減少滲濾液的危害,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強制執行的國家標準,從而造就了衛生填埋對垃圾滲濾液處理設施的剛性需求。
《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于 2008 年 7 月 1 日開始實施,該標準具有強制執行力。根據該標準,原有垃圾填埋場及該標準執行后新建、改建、擴建的垃圾填埋場均需執行標準所載“表 2-現有和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場水污染物排放質量濃度限值”。2011 年 7 月 1日前,現有生活垃圾填埋場無法滿足表 2 規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濃度限值要求的,滿足一定條件時可將生活垃圾滲濾液送往城市二級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這樣一來,新建垃圾填埋場均按照新標準執行配套垃圾滲濾液處理設施,而該標準出臺前建設的垃圾填埋場均需改造垃圾滲濾液處理設施。
環境保護部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發布《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5-2014),新建垃圾焚燒爐于 2014 年 7 月 1 日開始實施,現有垃圾焚燒爐于 2016 年 1 月 1 日開始實施。該標準將生活垃圾焚燒廠排放的水污染物、惡臭污染物等納入了適用相應的國家污染物控制標準,其中涉及的生活垃圾滲濾液要求妥善收集并在生活垃圾焚燒廠內處理或送至生活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設施處理,處理后滿足 GB16889 表 2 的要求。因此,新建垃圾焚燒廠和現有垃圾焚燒發電廠均有增量和存量滲濾液處理設施需求。
(2)城市生活垃圾產量巨大,帶來滲濾液處理行業較長時期景氣度
垃圾滲濾液是垃圾在填埋和堆放過程中由于垃圾中有機物的分解而產生的水和垃圾中的游離水、降水以及入滲的地下水,通過淋溶作用形成的污水。垃圾填埋和焚燒處置都會生成滲濾液,滲濾液處置需求和生活垃圾產量呈正相關。
世界銀行 2018 年發布《What a Waste 2.0 A Global Snapshot of Solid Waste Management to2050》,該報告分析指出垃圾產量和人均收入水平、GDP 水平、城市化水平因素相關。該報告分析統計顯示,2016 年全球人均垃圾生產量為 0.74 千克/日,但北美地區 2016 年人均垃圾產生量為2.21 千克/日,歐洲和中亞地區為 1.18 千克/日,歐美高收入國家和地區的人均垃圾生產量顯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根據《2020 年中國城鄉建設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1-2020 年我國城市和縣城生活垃圾清運量由 2011 年的 23,138 萬噸,增加到 2020 年的 30,322 萬噸,總量持續增長;結合城市城區和縣城人口(含暫住人口)數量測算,我國城市和縣城人均每日垃圾清運量由 2011 年的 1.1475kg,增加到 2020 年的 1.1934kg,人均垃圾產量也在持續增長。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參照國外發達國家人均垃圾產生量情況,未來我國人均垃圾產生量會持續增長,將推動垃圾處理行業不斷發展。
由于我國目前垃圾分類尚不完善,生活垃圾含水量一般都在 50%以上,垃圾處理設施產生的滲濾液一般占垃圾處理量的 35%-50%(重量比),部分地區受地域、降水等的影響,垃圾滲濾液的產量占垃圾處理量比重甚至可達到 50%以上。垃圾填埋廠產生的滲濾液占垃圾填埋量的 40%,垃圾焚燒廠產生的滲濾液占垃圾焚燒量的 30%,垃圾綜合處理廠產生的滲濾液占垃圾綜合處理量的 35%。
按照此比例,結合我國住建部公布的統計年鑒數據對我國 2011-2020 年的城市垃圾滲濾液產生量進行測算,結果如下圖所示。除 2020 年略有下降外,2011-2020 年我國城市垃圾滲濾液產生量始終呈增長趨勢,由 4,954.60 萬噸增長為 7,866.51 萬噸,垃圾滲濾液處理行業前景良好。
(3)產業政策持續加碼推動滲濾液處理行業快速發展
過去十年,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和不斷升級促進了垃圾滲濾液處理行業的快速發展。例如,我國于 2012 年 4 月發布的《“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國辦發[2012]23 號)規定“不達標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升級改造和封場。對于滲濾液處理不能達標的處理設施,要盡快新建或改造滲濾液處理設施,嚴格控制填埋場污染物排放。”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于 2016 年 12 月發布的《“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發改環資[2016]2851 號)要求“滲濾液處理設施要與垃圾處理設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也可考慮與當地污水處理廠協同處置”,“對于滲濾液處理不達標的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要盡快開展改造工作,未建滲濾液處理設施的要在兩年內完成建設”,加大了垃圾滲濾液處理設施增量和存量治理力度。
進入“十四五”開局之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住房城鄉建設部于 2021 年 5 月就發布了《“十四五”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發展規劃》(發改環資[2021]642 號),明確要求“完善垃圾滲濾液處理設施。新建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要根據處理規模、垃圾含水率等特性,配套建設相應能力的滲濾液處理設施。既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要根據滲濾液產生積存及滲濾液處理設施運行情況,加快補齊滲濾液處理能力缺口,對環保不達標或不能夠穩定達標運行的滲濾液處理設施進行提標改造。各地要結合實際情況,加強技術論證和科學評估,合理選擇滲濾液處理技術路線,避免設施建成后運行不達預期,造成投資浪費和設施閑置。對于具備納管排放條件的地區或設施,在滲濾液經預處理后達到環保和納管標準的前提下,推動達標滲濾液納管排放。”國家政策層面強有力的持續性支持,必將促進垃圾滲濾液處理行業在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保持持續快速發展態勢。
(4)環境污染治理投資不斷增加,保證垃圾滲濾液行業持續發展
國家政策層面將生態環保作為重點領域予以支持,財政資金支持方面力度不斷增強。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2020 年國家財政環境保護支出從 2,640.98 億元增加到 6333.40 億元,過去十年累計環境保護財政支出達到 48,031.42 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9.14%。2020 年國家財政環保支出同比下降 14.30%,主要是受當年度疫情影響,政府提出提質增效,減少非剛性支出所致。但是從行業長期來看向好趨勢不變。
2、垃圾滲濾液處理行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1)受行業政策影響程度較大
垃圾滲濾液處理行業是政策依賴性極強的行業,它的發展亟需政策作為“催化劑”。同時,環境治理行業前期投入較大,如工程建設、設備采購等占款較多,回收周期較長,未來如果發生國家政策落地不及預期的情況,將對行業后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2)區域發展程度不平衡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經濟發達程度存在一定差異,相對于一般行業而言,垃圾滲濾液處理行業的投入與地方經濟水平的相關性程度更高。經濟發達地區對環保重視程度較高、財政投入力度較大,而經濟落后地區在相關工作開展上相對薄弱,區域發展程度的不平衡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行業的健康、協調發展。
(3)行業集中度低
我國垃圾滲濾液處理行業內企業數量眾多,大部分企業規模較小,市場集中度相對較低。行業內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缺乏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且市場占有率大的規模企業,行業標桿的引領性作用有待加強,需要有影響力、規模和技術領先的優勢企業來影響整個行業的有序競爭并提高創新水平。
3、 行業壁壘
(1)資質壁壘
垃圾滲濾液處理行業對項目的承接單位有相應的資質要求。我國相關部門規定,工程總承包單位應當具有與工程規模相適應的工程設計資質或者施工資質。而這些資質對行業內企業的資產、資信能力、技術人員、工程業績和科技水平等具有嚴格要求。
(2)技術壁壘
垃圾滲濾液具有污染物組成復雜、污染物濃度高和重金屬離子含量高的特點,包含多種有毒物質,處理難度非常大。高濃度有機廢水中的懸浮物含量高,色度高,有異味,有機物濃度高,水質的成分復雜,不易進行生物降解,處理難度也很高。這些特點決定了垃圾滲濾液處理行業和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行業對行業內企業的技術要求均較高。
在垃圾滲濾液處理行業,由于不同客戶的需求存在差異,且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會受到當地經濟及地理條件的限制,因此行業在工程設計以及實施上很難實現標準化,因此對于項目承接單位的技術要求相對較高,要求行業內企業具備較高的技術研發能力,具備一定的技術基礎和技術發展潛力。此外,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技術不斷升級迭代,行業內企業只有及時、準確地把握技術和市場需求,將技術研發創新與市場需求相結合,持續不斷的推進技術創新以及新產品或服務開發,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3)品牌壁壘
垃圾滲濾液處理行業對解決方案的技術性和穩定性要求較高,要求項目承接企業同時具備專業技術能力和豐富的項目經驗。所以客戶在選擇合作企業時,會考慮企業過往是否承接過同類型的項目、項目實施的最終效果以及企業的市場口碑和品牌形象,而這些都需要行業內企業經過長期的投入和積累,這就為行業設置了較高的門檻。
4、垃圾滲濾液行業相關風險
(1)政策變動風險
垃圾滲濾液行業產業鏈下游多為政府部門及其下屬或授權的國有性質主體,受國家宏觀經濟環境與政策影響較大。在可預見的未來,國內層面在環保領域的政策取向是積極支持的,在投資力度方面呈較為明確增長預期。但是,如果未來宏觀經濟增速放緩或國家產業政策對行業支持力度下降,可能對企業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2)技術升級迭代風險
垃圾滲濾液行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行業,行業對于相關處理技術的要求較高。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技術不斷升級迭代,若企業不能及時、準確地把握技術、市場和政策的變化趨勢,不能及時將技術研發創新與市場需求相結合,持續不斷的推進技術創新以及新產品或服務開發,并將創新成果轉化為成熟的產品或服務推向市場,企業可能會面臨技術升級迭代滯后、核心技術落后的風險,對企業市場競爭力、經濟效益及發展前景造成不利影響。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咨詢《2022-2028年垃圾滲濾液處理行業市場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同時普華有策咨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十四五規劃、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