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表行業概況及智能水表行業發展趨勢、技術開發風險
1、水表市場概況
水表行業的市場需求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城鎮化建設帶來的新增商品房的水表新增需求;二是現有樓盤入戶水表更換需求,更換需求又可分為機械表到智能水表的更換以及水表使用到期后的更換;三是對國外市場的出口需求。
從新增需求來看,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進程的放緩,新增水表需求有所放緩。從更換需求來看,根據中國第七次人口普查,2020 年我國家庭戶為 4.9 億戶,其中城鎮家庭 3 億戶,農村家庭 1.9 億戶,根據我國水利部印發的《2022 年水利鄉村振興工作要點》:加快農村供水工程建設改造,確保 2022 年底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 85%。按照上述數據估算,我國目前水表保有量約為 4.2 億只。我國水表產品的工業設計壽命普遍為 6 年使用期,但存在較多的超期服役現象,假設平均更新替代周期為 7 年,則我國未來年均更新替代水表需求在 6,000 萬只以上。此外,我國每年對國外市場的出口水表數量超過 2,000 萬只。
整體來說,隨著新增需求、更換需求、出口需求的的穩定增加,我國無論是水表保有量還是年度市場需求量均保持較大的市場規模。
2、水務行業信息化發展趨勢
水務行業是重要的城市基本服務行業之一,受各地的區域政策影響較大,因此各地區的水務行業信息化發展水平差異較大。我國市政單位一直致力于水務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建設,但由于平臺的建設者通常不是行業內企業,其對稅務的整個運行系統并不了解,因此開發出的平臺僅僅是個簡單的自控系統,并不能實現水務信息化,水務公司的供水管網漏損嚴重,水務運營效率較低。根據住建部發布的《2020 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顯示,2020 年我國 600 多個主要城市公共供水管網的漏損水量為 78.54 億立方米,平均漏損率為 13.39%,依然高于發達國家的水平。
近些年,隨著物聯網技術的進步和智慧城市、智慧水務等政策的推進,水務信息化建設迎來快速發展。目前,隨著水務相關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物聯網、移動互聯網、3S(RS、GIS、GPS)、大數據等技術不斷革新,水務企業的信息化水平也不斷提高,同時積累了海量的數據資源。其中作為水務行業信息化發展重要方向的智慧水務將智能技術、相關軟硬件和信息化技術運用到城市供水系統管理中,對提高城市供水的管理能力及保障用水安全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通過水務行業信息化的不斷建設,水務企業能為城市提供更為優質的供排水服務和水質污染管控,及時處理各種應急水務事件,提升水務服務水平與滿意程度,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各類水務活動的數據化、信息化與智能化管理。
3、智能水表行業發展趨勢
2007 年國家頒布的水表標準《封閉滿管道中水流量的測量-飲用冷水水表和熱水水表》(GBT778.1/2/3-2007)將水表分為機械水表、帶電裝置水表和電子水表三類,其中帶電子裝置水表和電子水表均為智能水表。
自使用機械水表計量用水流量開始,人工抄表便是我國水表數據抄錄的主要方式。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力成本逐年增加及誤抄、漏抄、估抄情況的出現,傳統抄表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相應需求。人們轉而探究代替人工抄錄的技術,最初的抄表技術是抄錄人員在工作時隨身攜帶數據錄入工具,將機械水表顯示的數字手動輸入到該工具內,在一個固定時間段內將該器具與終端計算機相連結,進行數據的傳輸與測算。嚴格來講,這種方式只是對傳統人工抄表技術進行了一定的改良,并不能徹底解決傳統人工抄表存在的問題,遠傳水表的出現解決了這一問題。
20 世紀 80 年代末期,脈沖式遠傳水表誕生。誕生初期,該表并未形成規模生產,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產品得到了應用。20 世紀 90 年代中后期,隨著改革開放與我國住房現代化建設的深入進行,脈沖式遠傳水表得到大規模的應用。21 世紀初,直讀式遠傳水表誕生。2010 年之后,直讀式遠傳水表進入高速發展時期,用戶數量逐年增加。隨著超聲波技術和電磁感應技術的應用,純電子式水表也逐漸進入產品起步階段。從通信技術角度來看,我國水表行業從傳統的機械表逐步向具備電子通信模塊的智能水表升級。在通訊技術上,從有線通訊、GPRS/3G 等通訊技術向以 4G/NB-IoT 技術為主、LoRa/LoRaWAN 為輔的通訊技術路線過度。由于不同類別的智能水表各有利弊,其計量原理、售價、適用環境、后期維護等各有互補,因此下游客戶通常結合其長期使用偏好、資金實力、安裝環境、長期成本等因素,選取不同的產品進行使用。
就智能水表而言,我國智能水表經歷了從機械水表到智能水表的演變,未來逐步向純電子式水表發展。目前,機電一體的智能水表為市場主流,實現了數據的傳輸功能,在精確度和傳感技術上不斷迭代。
4、智能水表行業人才及資金壁壘
(1)人才壁壘
智能水表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掌握行業核心技術與保持核心技術團隊穩定是公司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智能水表的研發需要復合型人才,需要相關研發人員具備材料、通信、軟件、物理等各方面的專業知識。隨著本行業不斷發展,優秀和高端人才的需求缺口日益擴大,能否獲取一定數量優秀的復合型人才成為進入智能水表行業的關鍵。對于新進入者而言,短時期內難以凝聚大量復合型人才,因此行業存在人才壁壘。
(2)資金壁壘
智能水表屬行業對企業的資金實力要求較高。新產品從研發、試產到批量銷售并贏得穩定客戶群的周期較長,若無雄厚資金支持,則難以承擔較長投資回報期的投資風險,無法和已取得一定市場份額的優勢企業進行有力的競爭。隨著我國智能制造的不斷發展,智能化制造較傳統制造更具有成本控制及產品質量穩定等方面的優勢,但投資建設一個全新的智能制造工廠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因此新對于新進入者而言存在資金壁壘。
5、智能水表行業技術開發的風險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國內智能水表行業逐步向數字化、多功能化、微型化、物聯網化發展,對產品提出了更高的技術開發要求。智能水表運行環境較差、長期自行運行等特點要求產品在軟硬件設計及生產工藝中保持較高的可靠性和穩定性。若智能水表企業不能主動適應市場的新變化,主動創新,提前預研,加快產品的更新換代則可能影響智能水表企業未來的市場拓展。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咨詢《2022-2028年智能水表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咨詢報告》,同時普華有策咨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十四五規劃、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