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棉及制品行業發展概況及發展趨勢、主要壁壘構成、市場規模
1、行業發展概況
我國自從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生產玻璃棉,在上世紀80年代已經大規模生產,但受制于工藝水平,我國玻璃棉生產能耗較大,生產成本高,玻璃棉制品種類單一,因此應用推廣較少。上世紀80年代,上海平板玻璃廠與原北京玻璃鋼制品廠從日本日東紡株式會社、法國圣戈班集團引進了離心法工藝生產技術和成套設備。我國國內離心玻璃保溫棉在1993年到2003年十年中市場銷售形勢很好,每噸產品利潤額達65%以上,所以離心法玻璃棉生產線建設在1987年—2006年20年間快速發展,到2006年年生產量20萬噸左右。國外著名的玻璃棉生產企業如歐文斯康寧(Owens Corning)、法國圣戈班集團先后在中國設立玻璃棉生產基地;我國的企業主要為北京金海燕玻璃棉有限公司、河北華美化工建材集團有限公司等大型玻璃棉生產企業。
自2002年以來,全國新建和擴建生產線增長過快,玻璃棉生產企業由十幾家增長至近五十家,玻璃棉產能的增速大于市場需求的增速,造成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導致目前市場上低端產品供過于求,而高端產品依賴外資企業的狀況。我國于2014年制定了玻璃棉產品的行業標準,此標準的出臺,有助于遏制玻璃棉行業以次充好的亂象。
2、行業發展趨勢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1)“節能”同石油、天然氣、煤、電并列五大常規能源,全球各國政府高度重視節能環保工作
現階段全球已公認將“節能”視為同石油、天然氣、煤、電并列的五大常規能源。在節約能源的眾多措施中,其中共同的、也是最廣泛應用的措施之一就是發展和應用絕熱隔音材料。根據《中國絕熱節能材料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我國絕熱節能材料主要有幾大應用領域,包括建筑圍護結構的隔熱保溫和工業冷熱設備、窯爐、管道,以及交通工具隔熱保溫。
玻璃棉及制品作為第三代絕熱吸聲新興材料,其研制和生產受到國家多項產業政策鼓勵、支持和引導。2021年3月十四五規劃明確指出“推動先進金屬和無機非金屬材料取得突破”。2019年11月《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2019年版)》中“高硅氧玻璃纖維制品”、“無硼高性能玻璃纖維”等被列入關鍵戰略材料。2019年10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中,超細、高強高模、耐堿、低介電、高硅氧、可降解、異形截面等高性能玻璃纖維及玻纖制品技術開發與生產被列為鼓勵類產業。2018年11月《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玻璃纖維及制品制造”被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7年1月《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2016年版)將“高強玻璃纖維”等高性能復合材料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
同時,下游終端市場發布的一系列與綠色節能建筑、綠色高效制冷、工業節能保溫等相關的政策,為玻璃棉基礎新材及在下游行業的應用帶來了新的市場和機遇。其中,建筑市場,國務院及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住建部等部委相繼發布《綠色建筑行動方案》(年)、《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方案》(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年),《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十三五”規劃》(年)等,均倡導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和使用綠色建材,提高國內建筑能效水平,節能新材料的使用包括墻體、外圍、屋頂、玻璃等方面的運用。制冷市場,國家發改委等陸續發布《能效“領跑者”制度實施方案》(2014年)、《家用電冰箱耗電量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年)、《綠色高效制冷行動方案》(2019年)等,以政策激勵的方式,推動終端用能產品制造企業通過應用節能技術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2020年9月我國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能效標準的大幅提升和減排國家戰略的實施將極大促進新一代絕熱吸聲材料的普及應用。
(2)產品本身優越的性能指標、高性價比和安裝便捷性,促進玻璃棉及制品對傳統絕熱吸聲材料的加速替代
玻璃棉是一種優質、高效節能材料,與老一代蛭石、水泥珍珠巖等隔熱材料相比具有體輕(制品容重為10-80Kg/m3)、導熱系數低(70℃時為0.04W/m.k)、吸聲系數高(500~4000Hz范圍內,吸聲率達 80%以上)的優點。與聚氨酯泡沫塑料相比,又具有耐溫(使用在400℃以下)不燃、無毒、制品強度高、回彈性好、加工性能好等優點。可制成棉氈、板、半硬板、貼面板、異型板、保溫管殼等制品,廣泛用于石油化工節能、建筑、冶金、電力、紡織、交通運輸、機械制造等諸多領域。用玻璃棉制品作絕熱層和吸聲材料、過濾材料,既可節約大量能源消耗,又可降低建筑及構筑物的荷載,與其它保溫材料相比,可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并且在施工中材料耗量少、損耗低。在中低溫領域中,具有其它傳統的保溫材料無可比擬的優越性。有效的使用玻璃棉保溫材料,能大幅度的降低散熱損失,節約能源。對各類工業管道及設備、公用建筑、民用建筑、交通運輸工具等進行必要的保溫改造,替代傳統絕熱吸聲材料,是一項投資少見效快的節能途徑。
尤其是2016年10月全球達成了旨在消減氫氟碳化物(HFCs)的《蒙特利爾議定書》。氫氟碳化物(HFCs)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京都議定書》控制的7種溫室氣體之一。HFCs所導致的全球變暖潛勢(GWP)值是二氧化碳的上千倍甚至上萬倍。我國建筑裝修、冰箱冷庫等大量采用硬質聚氨酯泡沫作為保溫材料,聚氨酯的生產需要采用氫氯氟烴類化合物(HCFCs)作為發泡劑。隨著基加利修正案要求的凍結和削減時間的推進,以玻璃棉為芯材的新一代綠色環保真空絕熱板對傳統聚氨酯材料等擁有極大的替代空間。
(3)玻璃棉及制品的應用探索不斷推進,在建筑裝飾、熱工工業設備管道、家電、車輛、船舶保溫、航天、核電等領域具有廣闊的市場提升空間
近年來,玻璃棉及制品的應用探索不斷推進,無甲醛玻璃棉、耐高溫玻璃棉、無樹脂玻璃棉等不斷創新,針對下游具體消費領域所開發的新品類不斷豐富,產品的應用范圍顯著拓寬。以市場潛力較大的建筑裝飾、家電冷鏈和當前應用較廣的熱工技術保溫市場為例:
建筑裝飾——玻璃棉在我國建筑上的應用開發,目前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而發達國家玻璃棉在其建筑上的用量已占其總量的80%。近幾年我國已經陸續編制完成北方嚴寒和寒冷地區、中部夏熱冬冷地區和南方夏熱冬暖地區的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并對建筑空調通風、機房、圍護墻體等應用玻璃棉保溫和吸聲方面制訂了設計規范。假設玻璃棉制品在城市建筑中作圍護墻體保溫絕熱這一項工程上開發應用普及率達10%,其需求量即達到90萬噸,具有相當大的市場潛力。
家電冷鏈——現階段絕大部分家電產品使用的保溫隔熱材料還是聚氨酯泡沫等常規材料,即使在高端節能冰箱冷柜中,VIP板的應用率仍然較低。根據中國絕熱節能材料協會數據:目前VIP板在全球冰箱冷柜市場的滲透率約10%,日本滲透率最高為70%,我國市場的應用比例僅約3%。真空絕熱板芯材的科研十分活躍,種類多樣,常見有顆粒芯材、泡沫芯材、纖維芯材和復合芯材等4類。玻璃纖維(以玻璃棉為主)具有原料來源廣泛、工藝簡單的特征,應用在家電、冷鏈物流等領域,符合歐盟相關法規的環保和安全性要求,原材料成本降低,且絕熱性能顯著提高。以玻璃棉為芯材的VIP板市場空間巨大。
熱工工業——現階段我國化工企業熱力管網大多主體保溫材料仍為水泥珍珠巖、蛭石等低級保溫材料,保溫效果普遍較差。如果對全國化工企業80%的管網進行保溫技術改造,則保溫材料一次投入量為13.44萬噸。按玻璃棉占比25%計,玻璃棉制品的需量為3.36萬噸(使用壽命5年)。同時,華北石油、北京石化總公司、中原油田、勝利油田、大港油田等每年有數萬公里管道、大量儲罐、泵站需保溫,保守估計年需玻璃棉制品1萬噸以上,煉油、化肥、熱電等工業管路及設備年需玻璃棉制品也在0.5萬噸以上。另外,全國集中供熱系統每年需用優質的保溫材料1.8萬m3,折合絕熱保溫制品5.88萬噸,按25%使用玻璃棉計,年需玻璃棉制品1.47萬噸。目前我國的鍋爐已達36萬臺以上,年耗煤量約3億噸,表面散熱損失達11-13%,而國外為7-9%,加強保溫后每年可節約燃煤達1200萬噸以上。
除此之外,國內多數交通設備制造商均已認識到隔熱吸音制品更新換代的必要性,以滿足汽車、火車、飛機、輪船等改善隔熱吸音及防火性能,實現輕量化,達到節能目的,很多汽車廠家已正在積極的改進設計,采用玻璃棉隔熱吸音制品。玻璃棉及制品作為第三代絕熱吸聲新興材料,在船舶保溫、航天、核電等領域均擁廣闊的市場應用空間。
(4)供給側改革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助力進口替代和國際化拓展,“雙循環”體系構建助力玻璃棉產業做大做強
2020年一季度,我國強調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應對國內外復雜嚴峻的發展形勢,“雙循環”已成為中國中長期的重要發展戰略。現階段我國正積極推動形成“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經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同步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外循環方面,國際上玻璃棉在建筑領域應用普及面很廣,發達國家其建筑上用量已占其總量的70-80%,歐美國家已建立形成建筑保溫、熱工保溫制冷等方面的完整的法律制度。同時,廢玻璃作為玻璃棉的主要原材料,我國廢玻璃資源豐富,且價格低廉,供應充足。近年來我國廢玻璃回收量均大于1,000萬噸。同時,我國玻璃纖維行業人力成本占產品成本的5-6%,而在美國這一比例大約為25-30%。受勞動力成本高昂的影響,發達國家近10多年來已不在本土新建生產線,產能呈現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趨勢,世界玻纖行業三大公司在中國都設有工廠。隨著國內制造商綜合技術實力的提升,我國在加速“關鍵材料國產化、進口替代”工作,同時,憑借制造成本等方面的突出優勢,國產高端玻璃棉及制品正大量銷往歐美發達國家和地區,“一帶一路”戰略、蓉歐班列開通等正助力行業打開發展中國家藍海市場,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經濟實力的提升也使得新一代絕熱吸聲材料的推廣成為可能。未來我國玻璃棉及制品將大量出口至境外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中國制造的玻璃棉及制品將成為國際市場競爭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
內循環方面,一方面“十四五”期間,國家將繼續實施“以重點經濟圈建設為代表的區域發展戰略”、“以鄉村振興為代表的協調發展戰略”、“以新基建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升級戰略”等一大批重大發展戰略,直接推動建筑裝修工程、交通運輸、能源環保等玻璃棉及制品行業下游領域的發展,為行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空間。另一方面,玻璃棉及制品由于具有纖維直徑細、柔韌度高、阻燃、無毒、耐腐蝕、導熱系數低、化學穩定性強、吸濕率低、憎水性好、綠色環保等特點,是一種理想的絕熱吸聲材料,相比與巖棉、聚氨酯、聚苯乙烯等材料,玻璃棉具備更多優勢,正逐步彌補傳統保溫材料的多項不足。下游產業升級建設將成為推動玻璃棉及制品行業發展的助力器,玻璃棉及制品對傳統材料的替代比例將逐漸提升。再一方面,長期以來,我國制造的玻璃棉產品多數用于民用領域,軍用、民用高端領域產品進口依賴度較高。以航空超細棉為例。我國飛機制造所用的節能降噪玻璃棉氈多數從美國約翰曼文公司進口,每噸售價高達20余萬元。而國產多數玻璃棉民品每噸價格在4,000-7,000元左右。且航空超細棉作為軍工產品,還面臨發達國家的禁運風險。近年來,部分優勢本土企業經過多年努力和開展院校合作,已掌握航空級超細玻璃棉的制備和規模化生產能力,對于發展我國航空航天事業、實現進口替代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可以預見,隨著國內玻璃棉及制品行業進一步的產業升級和研發工作的持續投入,國產產品對軍用、民用高端領域進口產品的替代將成為必然趨勢。
3、行業競爭格局
(1)行業競爭概況
我國玻璃棉基礎新材市場主要由國際知名企業及其在華設立的工廠,以及國內一批優秀知名企業、科研院所和一定數量的中小型企業共同參與市場競爭。與此同時,本土知名品牌也在憑借自身積累廣泛開拓國際市場,參與全球競爭。2000年以來,國內玻璃棉生產廠家在工藝裝備上不斷改善和提高,單機產能已有很大的突破,在玻璃熔制、一次絲成型、噴吹成纖和棉收集方面均有很大提升。但整體技術水平與國外領先企業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國內外玻璃棉的制造工藝基本相同,但國內企業在裝備的先進性、自動化、產品指標控制上仍相對滯后,產品檢驗和控制水平有待提高,整體行業產品的性能指標波動性較大,特別是隨著環境溫度、濕度和氣壓的變化,產品會出現明顯的批次波動,對下游產品的制造產生較大的不良影響,僅有少數優質企業產品可與國際領先企業對標。
國際方面,目前國際上公認美國Owens Corning(歐文斯科寧)公司和法國Saint Gobain(圣戈班)公司的玻璃棉生產技術較為先進,領先業內同行。這兩個公司玻璃的熔制、拉絲工藝等均采用自動化控制,對一次纖維直徑控制較好,負壓集中收棉,最終在線自動化打包。纖維成分穩定,電腦程序控制保證纖維均一性、低雜質、純凈,而且產量高、能耗低、工作環境好。國內方面,2002年以來全國新建和擴建玻璃棉生產線快速增長,2019年全國已有玻璃棉生產線106條,產量近115萬噸,玻璃棉生產企業由10多家增長60多家(含國際企業在華設廠和科研院所),行業年銷售收入超過30億元。同時涌現出一批有影響力的本土知名企業,如瀚江新材、華美節能、再升科技、大圓節能、神州保溫、北京金隅等品牌企業正引領行業向高質量發展。
從產品結構上看,國內玻璃棉基礎新材的產業結構仍存在發展不均衡現象。中低檔玻璃棉產能供過于求。而與高技術產業、航空航天、海洋船舶和國防軍工等緊密聯系的以微纖維、無甲醛、耐高溫等為代表的高端和特殊用途產品短缺,難以滿足國內下游各市場領域的需求,仍有較大數量需要從國外進口,國內產業升級有待加強。近幾年在國家宏觀調控及環保趨嚴的影響下,我國玻璃棉產業結構已處于穩增長、提質量階段,產業集中度不斷提升。行業內技術水平較高、品牌影響力較強的企業將從中受益。我國微纖維玻璃棉產品分為253#棉、475#棉和其他細棉三大類。253#棉主要應用于蓄電池隔板,475#棉用于生產玻纖濾紙等。自1989年我國微纖維玻璃棉開始產業化發展以來,蓄電池行業一直是其主要應用市場。253#棉占當年微纖維玻璃棉總量的94.85%,475#微纖維玻璃棉僅占總產量5.15%。
(2)主要競爭企業
國際上較為知名的短纖維玻璃棉生產企業主要包括美國歐文斯科寧集團(Owens Corning )、法國圣戈班集團( Saint-Gobain )和美國佳斯邁威公司(Johns Manville)等。本土知名企業包括瀚江新材、大廠金隅金海燕玻璃棉有限公司、華美節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河北國美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神州節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和大圓節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
國 外 較為知名的微纖維玻璃棉生產廠家包括美國歐文斯科寧集團(Owens Corning )、美國佳斯邁威公司( Johns Manville ) 、Lauscha FiberInternational公司(2013年被美國Unifrax收購)以及俄羅斯的諾夫哥羅德玻纖廠(Novgorod Glass Fiber Plant)等。國內生產規模較大的微纖維玻璃棉廠商包括瀚江新材、重慶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同國際品牌企業發展路徑相似,國內知名玻璃棉企業在發展基礎新材業務的同時,綜合業務正逐步向下游應用新材延伸,開發VIP芯材、AGM隔板、濾紙等中端產品,甚至直接開發VIP板和墻面板等最終產品。
目前,世界上具有一定規模的專業VIP芯材和板材制造企業數量有限,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國外的一些大型家電企業,包括東芝、松下、日立、LG等,其生產的芯材及板材產品主要滿足自身家電制造所需,同時亦向其它芯材和板材生產企業采購;第二類專業生產VIP板材的企業,包括德國的Va-Q-Tek、美國的Doubleday AcqutsitionsLLC(ACUTEMP)和國內的福建賽特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滁州銀興電氣有限公司、廣州市聯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第三類是專業生產VIP芯材的企業,如瀚江新材、重慶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蘭良實業有限公司等。國際上AGM隔板知名生產企業有Bernard Dumas(法國杜馬斯公司)和日本板硝子株式會社、Hollings&Vose(美國賀氏)等。其中Hollings&Vose是全球最大的AGM隔板制造商和玻璃纖維濾紙生產企業。國內AGM隔板制造企業有濮陽市匯通科技有限公司、山東省莘縣華陽實業有限公司、山東義和誠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等。
5、行業壁壘
(1)技術壁壘
玻璃棉及制品行業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產業,生產過程涉及高溫熔煉、形成玻璃流股、離心成纖、集棉、固化成型、檢測及包裝等工段,是集無機非金屬材料、無紡成型、自動控制等工業領域技術以及流體力學、表面科學、結晶理論等研究成果于一體的獨立工業體系,是現代材料工業發展的重要成就之一。
行業整體存在較高的技術壁壘,生產企業對窯爐溫控、浸潤劑配方、工藝配方、多孔漏板、粘結劑配方等技術的掌握程度會極大影響產品的品質,還會帶來制造成本的差距,同時生產過程中技術工人的經驗積累會帶來生產效率的明顯提升。尤其是工藝配方方面。通過不同直徑和不同種類的纖維的配比,可以提高玻璃棉產品的質量并降低成本。通過添加不同的添加劑,改善纖維的化學特性,可以使產品的適用范圍不斷擴大,產品種類不斷豐富。上述工藝配方的創新和改進需要企業反復實踐和摸索才能獲得。掌握關鍵技術、配方和擁有經驗豐富員工的優質企業,將擁有產品品質、生產成本、生產效率等方面的全方位優勢,新進入者短期內很難形成競爭優勢。
從產品結構上看,中低端玻璃棉及其制品的技術壁壘相對低于高端產品。包括無甲醛、耐高溫、超細玻璃棉、航空玻璃棉以及微纖維玻璃棉等在內的高端產品,對廠商的生產技術水平和市場推廣能力要求較高。至目前,國內僅有少數幾家企業掌握了無甲醛玻璃棉及其制品、航空玻璃棉及干法制VIP芯材等產品的生產技術。
(2)資金壁壘
玻璃棉及制品行業與整個玻纖行業相同,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需要制造商進行大量的前期投資。一方面,下游終端應用領域市場化程度高、行業競爭較為激烈,終端產品制造商及基礎新材經銷商對上游產品供貨的及時性、生產的規模化、產品質量的穩定性、性價比優勢等均有較高要求,這需要玻璃棉制造企業在廠房構建、生產及檢測設備采購、庫存原材料及產成品維持等過程中進行大量的資金投入形成制造綜合優勢,產生較高的資金需求。另一方面,玻璃棉及制品產品從獲取訂單、設計、生產、發貨至最終銷售回款需經歷較長時間,對上游企業供應商造成相當的流動資金壓力,同時玻璃棉及制品行業的工藝技術不斷革新,高端產品應用不斷推陳出新和普及,相對應的持續的研發工作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對企業的資金綜合實力要求較高。進而對新進入者造成了一定的資金壁壘。
(3)政策壁壘
包括玻璃棉在內的整個玻璃纖維行業均存在一定的政策準入壁壘,且政策對企業的準入要求越來越高。發改委于2007年頒布《玻璃纖維行業準入條件》,對有效遏制整個玻璃纖維行業重復建設和盲目擴張起到了積極作用,極大規范了市場競爭秩序,顯著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引領行業向高質量發展。國家《十四五規劃》也明確指出要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推動綠色轉型實現積極發展,壯大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綠色服務等產業。工信部通過對《玻璃纖維行業準入條件》進行兩次修訂,于2020年6月正式發布了《玻璃纖維行業規范條件》,在建設布局、工藝技術與裝備、產品質量與技術創新、環境保護、能源消耗和社會責任等方面對玻璃纖維行業作出規范說明。新政策對行業的準入要求相比以往規定顯著提高,對新進者構成一定的政策壁壘。
(4)品牌壁壘
從玻璃棉及制品的演進歷程來看,較早進入行業的企業對玻璃棉及制品制造的制造工藝、設備優劣、配方工藝、產品性能,以及行業經營特點、業務運作模式均更為熟悉,且對下游終端應用發展趨勢的判斷更為精準。經過長期的經營積淀,直銷渠道、經銷渠道和配套技術服務體系更為成熟,產品的知名度更高,市場影響力更大,積累了穩定客戶資源,具有明顯的品牌優勢。同時,由于行業前期管理不規范,我國玻璃棉及制品市場尤其是中低端市場存在大量以次充好的現象,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客戶更愿意接受品牌知名度更高的產品。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咨詢《2022-2028年玻璃棉及制品行業細分市場分析及投資前景專項報告》,同時普華有策咨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十四五規劃、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