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電機行業競爭格局及發展機遇、市場規模、產能產量發展趨勢
由于中小型電機生產技術門檻不高,國內中小型電機企業約 2000 家,其中有一定規模的企業為 300 多家,產值在億元以上的約五六十家,集中度不高。經過近年來的積累,我國電動機制造行業在技術方面有突飛猛進的發展,通過自主研發掌握了部分主流生產技術,但行業內仍存在明顯的結構性失衡現象,國內中低端市場供給過剩,高端供給不足。國內中低端市場呈現出無序、盲目擴張的態勢,導致行業內低端市場競爭激烈。雖然目前內資企業呈現出向高端發展的趨勢,但在短期時間內競爭格局難以改變。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1、行業特點
(1)周期性
電機設備制造行業已經處于成熟期,電機設備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各領域,電機行業景氣周期基本跟隨宏觀經濟周期波動。如果我國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則電機產品的市場需求加大,行業景氣度水平上升;反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或負增長,則電機產品的市場需求量將減少,行業景氣度水平下降。從長期來看,隨著我國經濟增長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的有序轉變,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節能降耗及環境保護帶來的新型工業化建設需求,國內整個電機行業還將處于一個持續上升的周期當中。
(2)區域性
電機是重要的工業設備,與各地區經濟發展程度和行業上下游配套有一定的關系。目前華東、華北、東北、西南等地的電機廠商較多,其中東部沿海地區的浙江、江蘇、上海等地最為密集。
(3)季節性
電機作為用途極其廣泛的工業產品,廣泛應用于多種行業。總體來看,電機企業受某一行業領域需求季節性波動的影響較小,并無明顯的季節性特征。
2、 行業競爭格局
目前,我國電機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加技術密集型產業,大中型電機市場集中度較高,中小型電機市場的集中度較低,競爭激烈。電機行業內部存在較大的分化,上市企業、大型國有企業因資金充足、產能規模較大、品牌知名度較高等原因,在整個行業的發展中占據了先機,逐步擴大了市場占有率。而數量眾多的中小型的、同質化的電機生產企業只能分享剩余的市場份額,在行業內形成“馬太效應”,促使行業集中度有所提升,部分弱勢企業被淘汰。
普通類型電機生產企業眾多,單一生產企業市場份額普遍較低,市場集中度不高,但近年行業正處于不斷整合的過程中,有逐漸提高的趨勢。國內中小型電機生產企業約 2,000 家,其中具有一定生產規模的約 300 家,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蘇、上海、山東、廣東、福建等省市。根據中國電器工業協會中小型電機分會的統計:2021 年統計的 60 家中小電機的主要生產企業中,有 12 家企業電動機產品銷售收入超過 10 億元,電動機產品銷售收入行業內營業收入前三名為臥龍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佳木斯電機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凱邦電機制造有限公司。
從中小型電機行業的發展勢頭來看,“十三五”期間,行業部分企業通過產品新技術應用、專用化程度提升、能效升級及品質控制等,獲得了中高端市場的認可,智能制造新模式逐步推進,優質企業發展勢頭良好,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經營困難增加,面臨逐步被淘汰的窘境。在中小型電機市場,高技術含量產品如永磁伺服電機、高效電機、專用電機等市場競爭相對良性。而在低端市場,由于生產企業眾多,同質化嚴重,以低價參與市場競爭的現象較為普遍,導致低端市場利潤率偏低。
3、影響行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因素
(1)有利因素
1)國家產業政策支持行業發展
在所有電能消耗中,有 70%左右耗費在工業領域,而工業電機的耗電量又占據整個工業領域用電的 70%左右,是用電量最大的耗電機械。工業領域電機能效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可年節約用電 260 億千瓦時左右。因此,電機能效提升已經成為我國節能減排的重要途徑。2021 年 10月,工信部發布《電機能效提升計劃(2021-2023 年)》總體目標是,擴大高效節能電機綠色供給,拓展高效節能電機產業鏈,加快高效節能電機推廣應用,到 2023 年高效節能電機年產量達到 1.7 億千瓦,在役高效節能電機占比達到 20%以上。目前我國高效電機的市場應用比例仍然相對較低,在用的高效電機僅占 3%左右,電機系統運行效率比國外先進水平低 10-20 個百分點。推廣應用一批關鍵核心材料、部件和工藝技術裝備,形成一批骨干優勢制造企業,促進電機產業高質量發展。未來高效電機的市場應用比例將大幅上升。通過推廣高效電機、淘汰在用低效電機、對低效電機進行高效再制造,以及對電機系統根據其負載特性和運行工況進行匹配節能改造,將對高效電機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
2)下游需求廣泛,市場前景廣闊
電機是風機、泵、壓縮機、機床、傳輸帶等各種設備的驅動裝置,廣泛應用于冶金、石化、化工、煤炭、建材、公用設施等多個行業和領域,量大面廣,對于電機的需求保持持續穩定。這些行業的景氣程度與國民經濟發展速度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水平保持著高度的正向相關性,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工業化水平的逐步提高為中小型電機行業的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3)產業國際轉移
發達國家因勞動力成本等因素,逐漸將電機制造轉移至發展中國家。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電機的生產制造基地,多家國際知名電機制造商如 ABB、SIEMENS、GAMESA 等均在中國設立了制造中心。而國內本土企業,受益于國內完整的產業鏈配套、技術人才和成本優勢等,在電機產業的國際轉移中會分享到更多的市場紅利。
歐盟、美國等發達國家從事傳統電機生產的企業呈現逐漸減少的趨勢,他們轉而從國外進口電機,這也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商機。中國未來可能成為世界電機的制造工廠。另外,其他發展中國家對電機的需求量增長迅速,近幾年的經濟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相關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形成了對電機產品的大量需求,也促進我國電機產品出口。
(2)不利因素
1)我國整體技術水平與國際一流企業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從全球電機市場的競爭格局來看,占主導地位的仍是幾家大的跨國集團,國外先進的電機制造企業普遍采用自動化程度高的生產流水線及加工中心生產,生產效率和產品可靠性均較高。他們在大中型電機的技術上占有較大的優勢。國內的電機行業近些年雖然通過合作、引進等方式來盡快提升自己的制造水平,但在高效產品設計、工藝改進等相關學科普及較晚,所能提供的科研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較為匱乏,在絕緣材料、磁感材料等材料工業方面也相對落后,與國際一流廠商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2)低端產品產能過剩導致的過度競爭
目前我國電機制造業的行業集中度不高,企業規模普遍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國家對能效標準的執行力度有所欠缺,并且大多數企業產品技術含量較低,產品結構不合理,大部分企業只能生產普通中低端產品,大量產能集中在低端產品市場,產能過剩導致過度競爭,不利于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4、行業發展趨勢
(1)高效節能化
電機產品通過優化自身的電磁及結構設計、采用新材料、使用新設備和運用先進的制造工藝,降低電機的銅、鐵、雜散以及機械損耗,提高能量轉化過程中的利用水平。電機產品,特別是中小型電機廣泛的設計工業的各個領域,其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對于節約電力資源、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保護環境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意義,是我國完成節能減排目標的重要途徑。
我國的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也使得我國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耗國。我國政府在哥本哈根會議期間承諾:“到 2020 年,中國單位 GDP 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40%-45%”。“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在“十二五”期間,單位 GDP 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降低 16%和 17%。中國在巴黎大會召開前提交的國家自主貢獻文件中,提出將于 2030 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實現,2030 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60%到 65%。面向未來,中國將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十三五”規劃重要內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通過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實施優化產業結構、構建低碳能源體系、發展綠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在能源生產、能源輸送和能源消費三個環節同時采用有效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在保持經濟持續發展的同時降低單位 GDP 的能耗的唯一方法。電機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 70%以上。因此,提高電機能效成為我國實現節能減排政策中的必要手段。電機及系統效率的提升已成為節能減排潛力最大的產業之一。國際上,各國政府和組織紛紛研究不同應用領域、不同工業部門的各種各樣電機系統的節能方案,制定節能導則、標準、法規,并開發相關綠色節能產品,如:IEC 統一全球的電動機能效和測試方法標準:歐盟的 EuroDEEM、美國 MMASTER 等電機系統節能平臺,歐盟的生態設計計劃等。隨著我國積極推動和扶持高效電機及電機系統節能工程的開展,以及史上最嚴“環保法”的全面推行,高效、超高效的中小型電機、調速專用電機、永磁電機、電機系統節能等產品的開發和綠色節能技術的應用已成電機產品發展的必然選擇。
(2)專業定制化
中小型電機行業下游行業包括冶金、電力、石化、礦山、建材、市政、水利等多個領域。下游行業提高自身能源利用效率和生產專業化的需求促使中小電機行業為下游客戶開發出符合其自身特點的專業性、高效性的電機產品。中小型電機行業根據下游客戶的特點開發定制化的防爆電機、變頻電機、雙速電機等產品不僅有利于提高客戶的用電效率,而且有利于電機制造企業強化產品研發能力形成核心競爭力,提高行業地位。
為了最大化的提升終端客戶的能源使用效率,中小型電機生產企業不僅需要為水泵、風機、壓縮機制造商提供專業化的通用型號的電機產品還需要根據終端客戶的需求,參與到水泵、風機、壓縮機制造商的產品設計和研發過程中,根據產品的性能需求,為其定制化設計和制造相適應的電機產品。通過深入參與下游產品的設計和研發,強化公司產品市場適應性的同時進一步強化公司與下游客戶的合作關系,為鞏固和擴大公司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提供有效的保障。
(3)智能自動化
目前,國際上先進的電機系統已集成了診斷、保護、控制、通訊等功能,可實現電機系統的自我診斷、自我保護、自我調速、遠程控制等智能化、自動化操控。隨著我國裝備制造業向高、精、尖方向發展及工業化、信息化兩化發展的融合,電機系統智能化發展已成必然趨勢。針對工業領域使用的中小型電機系統,研究電機、負載、調速控制系統的合理匹配、優化設計及節能控制等技術,開發內反饋調速電機及系統、雙饋電機節能控制裝置、相控節能控制裝置、電機系統能效分析及管理軟件等,實現電機系統控制、傳感、驅動等功能的集成設計制造,滿足不同工況及負載特性的需求,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接受。
(4)集成一體化
隨著電力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及控制理論的發展和應用,中小型電機應用領域日益廣泛。為實現優質、高效和低成本的運行,中小型電機在各種不同的工況下與計算機、電機控制器、功率變換器、傳感器等諸多方面連接,還往往要與后級的執行機構和負載(如各種機械、液壓、氣動裝置)整合起來。這樣,電機已不僅僅只是一個零部件級的執行機構,而是一個可以實現預定功能的完整的機電一體化系統。國際上,ABB、西門子、三菱等都已從電機制造企業發展為國際知名的電機及控制系統生產企業,其產品范圍已從電機為核心,延伸到變頻器、軟啟動器等電機控制領域,體現出了較大的技術和競爭優勢,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我國一些電機制造企業已開始關注并研究電機控制技術,在實現電機系統集成、參數優化匹配及控制一體化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推出了較為成熟的產品。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咨詢《2022-2028年中小型電機行業細分市場分析及投資前景專項報告》,同時普華有策咨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十四五規劃、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