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構件行業發展概況及競爭格局、發展趨勢
1、PC構件行業簡介
(1)建筑工業化和裝配式建筑
建筑工業化是指通過機械化、標準化、信息化及智能化的手段來發展以及改善建筑業的過程,通過大量使用大尺寸預制構件、采用裝配式結構及通過數據信息系統管理整個建造過程、形成生產過程機械化然后組裝成建筑。建筑工業化是對傳統工程建造模式的革新,發展裝配式建筑是實行建筑工業化的重要途徑,而預制構件的生產是裝配式建筑的核心環節。
裝配式建筑是指把傳統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現場作業工作轉移到工廠進行,在工廠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構件和配件,運輸到建筑施工現場,通過可靠的連接方式在現場裝配安裝而成的建筑。相對于在工地現場澆灌為主的傳統建筑方式,裝配式建筑通過在前期進行深化設計與標準化設計,將建筑物拆分為標準化部品部件,在工廠中提前批量生產部件部品,再運輸至工程現場進行組裝,是一種相較于傳統建筑方式具有明顯的環保、節能、效率優勢的新型建筑形式,且能夠將建筑工人產業化,極大的拓寬產業勞動力來源。
相比傳統現澆工程建造模式,裝配式建筑在建筑品質、施工效率、節能環保等方面都具明顯優勢:A、在建筑品質方面,裝配式建筑具有更好的品質和性能。傳統建造方式對現澆工人的依賴性較高,品質監控難度大,而工業化生產的預制構件和裝配式的建造方式更容易形成一套規范化系統。可控的工廠生產環境能夠較好地保證預制構件質量達到標準要求,確保產品品質,然后通過現場裝配將預制構件組裝為建筑實體,減少了傳統施工中大量的現場濕作業,能有效地減少開裂、滲漏、空鼓、構件及房間尺寸偏差、管線質量問題以及消防安全隱患等質量通病,提高建筑整體質量。B、在施工效率方面,裝配式建筑能有效縮短建筑工期,提高施工效率。相比傳統工程建造模式,裝配式建筑通過前期深化設計與標準化設計,將建筑物拆分為標準化部品部件后在工廠提前批量生產,再運輸至工程現場進行組裝,構件生產和現場安裝可同步進行,從而縮短現場建造周期,也減少了因天氣問題對現場施工進度的影響。此外,通過前期設計深化來提高建筑物設計精度,減少由于圖紙錯誤以及施工誤差導致的返工與誤工,減少材料浪費并提高施工效率。C、在節能環保方面,裝配式建筑更加節能環保、低碳排放。國內建筑生產過程與方式較為粗放,大部分施工現場管理無序,既造成鋼材、水泥以及水資源等嚴重浪費,又因工地臟亂差,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揚塵也往往成為城市里可吸入顆粒物的重要污染源。裝配式建筑能減少返工、誤工帶來的材料浪費,其規模化、集約式生產方式亦能夠有效節約耗材、降低能耗并減少建筑廢棄物,此外建筑施工過程中機械化的安裝方式亦能減少噪聲、廢物、廢水排放,實現整個建筑周期節能環保、低碳排放。
(2)PC構件
預制構件是指按照設計規格在工廠預先制成的建筑部品部件。由于裝配式建筑弱化了現場施工而強化了工廠生產環節的特點,因此預制構件的生產是裝配式建筑的核心環節。根據材料形態的不同,預制構件主要分為三大類:預制混凝土構件(PC構件)、預制鋼結構構件和預制木結構構件。目前,采用 PC構件的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是我國裝配式建筑的主要形式。根據住建部統計,“2021年,全國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面積達7.4億平方米,較2020年增長18%,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為24.5%”“重點推進地區新開工裝配式建筑占全國的比例為52.1%”“積極推進地區和鼓勵推進地區占47.9%”。
PC構件是以鋼筋和混凝土為基本原材料,預先在工廠中通過標準化、機械化方式加工生產成裝配式建筑需要的梁、柱、板、墻、樓梯、陽臺等各類結構構件,然后通過集約化運輸至施工現場供施工單位進行裝配化施工和一體化裝修,最終完成建筑物的建造組裝。由于我國混凝土產業發展時間較久,制作工藝比較成熟,同時具有成本低、施工快、防火性能和耐腐蝕性能好等一系列特點,可廣泛應用于水利、橋梁、政府保障性住房、住宅、酒店等多個領域,使用者和建設方接受程度最高,因此,預計未來 PC 結構仍將處于裝配式建筑結構選型的主導地位。
PC構件生產處于裝配式建筑產業鏈的中游,上游為構件生產所需的原材料供應商和設備供應商,下游為不同建設項目的開發商和總承包商。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2、PC構件競爭格局
根據國家對于裝配式建筑發展區域的劃分來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為重點推進地區,常住人口超過 300 萬的其他城市為積極推進地區,其余城市為鼓勵推進地區。2020 年,重點推進地區新開工裝配式建筑占全國的比例為54.6%,積極推進地區和鼓勵推進地區占 45.4%,重點推進地區所占比重較 2019 年進一步提高。其中,上海市新開工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為 91.7%,北京市40.2%,天津市、江蘇省、浙江省、湖南省和海南省均超過 30%,這些地區裝配式建筑和預制構件政策措施支持力度大,產業發展基礎好,形成了良好的政策氛圍和市場發展環境,繼續引領全國的發展。
3、PC構件行業發展狀況
裝配式建筑作為 20 世紀早期就被提出的概念,因其具有建造速度快、工藝現代化、節能環保等優點,在工業革命帶來的城市人口急速增長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急迫的災后重建需求背景下得到快速普及。目前,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裝配式建筑經幾十年至上百年的發展已相對成熟,并按照各自的特點因地制宜形成了合適的建造體系,裝配式建筑滲透率普遍超過 70%。
我國裝配式建筑起步于 20 世紀 50 年代,在借鑒前蘇聯和東歐各國的經驗基礎上確立了“標準化生產、標準化設計和機械化施工”的建筑工業化思路,以混凝土結構為主的裝配式建筑和預制構件得到快速發展,但大多數構件仍在施工現場預制,即使是工廠預制,也大多設置臨時預制場地進行預制,預制作業仍作為施工企業的一個部分。至 20 世紀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隨著中小預應力構件的發展,我國出現了一大批預制構件工廠,預制構件行業開始形成,但因當時技術水平限制和現場施工勞動力的低成本,預制構件未能成為當時建設工程的主流選擇,20 世紀 80 年代,行業發展處于低谷期。
近年來,國家對節能環保、綠色建筑的重視不斷加深,與此同時,我國人口紅利逐步消失,建筑業工人數量減少,使得我國勞動力成本大幅提升,加之裝配式相關技術的不斷成熟,裝配式建筑受到市場廣泛關注,政策利好不斷出現,國內裝配式建筑行業日益升溫。2016 年 2 月,我國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力爭用 10 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 30%。2016 年 9 月,我國印發《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提出,要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為重點推進地區,常住人口超過 300 萬的其他城市為積極推進地區,其余城市為鼓勵推進地區,因地制宜發展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和現代木結構等裝配式建筑。
2017 年 2 月,《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指出,要堅持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應用,推動建造方式創新,力爭用 10 年左右的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 30%。2017 年 3 月,住房城鄉建設部一次性印發《“十三五”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管理辦法》、《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管理辦法》三大文件,全面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目標為到 2020 年,全國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 15%以上。同時,地方政府亦出臺裝配式建筑發展規劃并配套補貼政策,引導裝配式建筑發展。一些經濟實力較強的省份或地區,在滿足國家提出的最低裝配式建筑滲透比例的基礎上,對轄區內的裝配式建筑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江蘇提出到 2020 年裝配式建筑最低滲透率達到 30%,2025 年裝配式建筑滲透率達到 50%。
2016 年以來中央及地方政府持續出臺相關政策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我國裝配式建筑行業迎來了新的快速發展時期。根據住建部統計,2020 年,全國新增裝配式建筑面積 6.3 億平方米,同比增長 50.72%,近 4 年復合增速為 53.32%,占新增建筑面積比例約 20.5%,超額完成了《“十三五”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中提出的“到2020 年,全國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 15%以上”的工作目標;分類型看,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建筑 4.3 億平方米,占比 68.30%,主要應用于住宅、辦公樓、教學樓、醫院等,是目前滲透率最高的一種裝配式結構;鋼結構建筑 1.9 億平方米,占比 30.20%,主要用于大跨度廠房、體育館、超高層辦公樓等;木結構及其他僅占 1.5%左右。
PC 結構是我國裝配式建筑的主要形式,裝配式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 PC構件市場的顯著增長。根據全聯房地產商會發布的行業報告,2016 至 2019 年 PC構件市場規模從 21.50 億元增長至 325.00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 147.26%,預計2024 年將達到 2,854.50 億元,成長空間廣闊。
4、PC構件行業發展趨勢
(1)政策支持促使裝配式建筑發展前景良好
由于環保趨嚴和勞動力緊缺,政府從政策上逐步加大對裝配式建筑的推廣力度。2017 年 3 月,住建部頒布的《“十三五”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提出,到 2020年全國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 15%以上,其中重點推進地區達到 20%以上,積極推進地區達到 15%以上,鼓勵推進地區達到 10%以上。2022 年 3 月住建部印發的《“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中提出,到 2025 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綠色建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穩步提升,建筑用能結構逐步優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長趨勢得到有效控制。到 2025 年,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3.5 億平方米以上,建設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 0.5 億平方米以上,裝配式建筑占當年城鎮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 30%。
(2)滲透率不斷提升,市場空間巨大
2015 年后我國預制構件比例快速提升,根據住建部數據,2020 年全國新開工的裝配式建筑面積達到 6.3 億平方米,同比增長 50%,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約為20.5%。但從預制構件市場滲透率來看,按照新建建筑面積計算,我國裝配式建筑的市場滲透率從 2016 年的 4.9%增長到 2020 年的 20.5%,和世界主要國家 70%以上的預制構件市場滲透率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隨著低碳要求、政策支持、技術進步、管理水平提升及標準的不斷完善,裝配式建筑在住宅建筑、工業建筑、公共建筑、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滲透率將不斷提升,并為預制構件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
(3)成本效益不斷提升
目前,裝配式建筑的成本仍高于傳統的現澆建筑。未來,隨著工業化生產帶來的規模效應和建造工人成本的上升,裝配式建筑成本效益將不斷提升。一方面,隨著裝配式建筑業的標準不斷完善、設計生產標準化不斷提升及部分企業逐步建立了規模經濟,行業協同效應將逐步顯現,建筑工業化的成本效益預期將逐步提升。另一方面,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傳統建筑模式的成本效益水平下降。總體來看,裝配式建筑的成本效益優勢預期將逐步擴大。
(4)技術革新驅動行業升級
信息技術、互聯網和自動化技術在建筑工業化中的發展有助于實現建筑工程的綜合管理,包括規劃、預算、設計、制造、組裝、檢查等,裝配式建筑行業逐漸向信息化和智能化轉型。通過進一步推進 BIM 技術在裝配式建筑規劃、勘察、設計、生產、施工、裝修、運行維護全過程的集成應用和數字工地建設,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數據共享和信息化管理。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咨詢《2022-2028年PC構件行業市場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同時普華有策咨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十四五規劃、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