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行業分類及面臨的發展機遇、競爭格局、市場規模壁壘構成
1、智能硬件行業概述
(1)智能硬件的基本概念和分類
按照使用場景及用戶類型的不同,智能硬件可分為消費級智能硬件、商業級智能硬件和工業級智能硬件。其中面向消費者的消費級智能硬件市場規模更大,起步更早,發展也更加成熟,占據了當前智能硬件市場的主要份額。隨著技術升級、關聯基礎設施持續完善和應用服務市場不斷成熟,智能硬件的產品形態不斷推陳出新,創新智能硬件成為近年來一個爆發式增長的領域,并將成為下一個全球競爭的戰略要地。
就行業目前的發展情況看,智能硬件產品的細分類型如下: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2)智能硬件產業鏈結構
智能硬件產業鏈上游是基礎軟硬件提供商,主要提供芯片、傳感器等元器件、通信/視覺模組等中間件以及 AI 算法等基礎技術;中游是類型豐富的智能硬件終端企業,隨著行業分工的日益深化,智能硬件企業又逐步分化為品牌商、方案商、制造商等;產業鏈下游則是各種各樣的行業應用場景和下游渠道、終端客戶等。
2、行業競爭格局
智能硬件產品的種類繁多、應用領域廣泛,不同應用領域的產業發展成熟度不同。在此背景下,不同智能硬件企業專注于不同的行業領域,部分企業在某一特定的細分市場占據了較高的市場份額,但就智能硬件行業總體而言,尚未形成具有行業壟斷性的企業。
從全球范圍來看,智能硬件作為近年的發展熱點,行業整體規模持續增長,企業數量也持續攀升。隨著產業分工的日益細化,智能硬件企業逐步分化為品牌商、工程技術方案商、電子制造服務商等,定位更加明確。知名品牌商以Meta、蘋果、Reliance、三星、小米、Motorola 等企業為代表,通過大力發展品牌投入、生態打造、前沿技術研發等附加值較高的領域,參與全球競爭,占據了智能硬件產業鏈重要環節。工程技術方案商如重慶藍岸等技術服務型企業,聚焦于產業鏈、創新鏈的關鍵技術環節,通過高效應用行業前沿技術,開展關鍵技術的參考設計、開展產品研發和客戶需求定制,持續推動行業智能硬件創新,幫助品牌商實現產品所想即所得。知名電子制造服務商以 Flex、富士康等企業為代表,擁有先進的生產制造體系和龐大的全球產能布局,具備大規模、高效率、高品質生產制造智能硬件產品的能力。
3、行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1)行業面臨的機遇
1)產業政策的大力扶持為行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智能硬件行業是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行業,得到了相關產業政策的大力扶持。近年來,國家持續出臺了多項產業政策支持物聯網、智能穿戴設備、VR/AR 設備等智能硬件,以及 5G 公專網通信設備等中高端移動通信終端行業的發展,相關產業政策重點鼓勵應用 5G、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動電子產品智能化升級,促進相關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落地,為行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2)技術進步和產品結構升級推動行業發展
近年來,智能硬件行業的前沿技術加速迭代,不僅拓展了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的應用深度和廣度,也催生出更廣闊的市場需求,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設備、VR/AR 設備等新興智能硬件產品層出不窮。根據美國消費電子技術協會(CTA,Consumer Technology Association)的分析,創新與技術進步是近年來推動消費電子行業進步的核心動力,各類消費電子產品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移動信息技術、無線連接技術、視頻音訊技術的革新。
隨著行業前沿技術的進步和產品結構的升級,未來智能硬件產品將使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習慣發生革命性的改變,進而形成良性互動,推動行業進一步向智能化方向和萬物互聯發展。
3)智能硬件的應用場景豐富,市場前景廣闊
近年來,在產業政策扶持和居民消費升級的共同推動下,傳統電子產品的智能化升級已成為全行業發展的趨勢。目前,智能硬件產品已應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能安防、智能零售、智能醫療、智能氣象監測、智能工廠等多個領域,并可根據不同場景進行調節,極大地提升了產品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隨著 5G 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進一步融合,智能硬件將持續為傳統行業賦能,成為未來產業發展的主流方向。
在消費領域,以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出行、智能教育等為代表的消費級智能硬件產品正持續進入人們的生活;在生產領域,工業機器人、物流機器人、智能化機床等工業級智能硬件正加速全行業生產效率的提升;在商業領域,以智能照明、智慧安防、智能監控、智慧交通等為代表的智慧城市正邁入全面建設階段。各行各業對智能硬件需求的不斷提升,使智能硬件的應用場景日益豐富,市場前景日益廣闊。
(2)行業面臨的挑戰
中國的智能硬件產業已與國際接軌。近年來,在政策扶持和行業創新的驅動下,我國逐漸培育出一批行業地位顯著、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優質企業,該等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和市場歷練,逐步確立了其在全球智能硬件產業鏈中的重要地位。但是,目前移動芯片、操作系統、平臺架構等核心技術大多被國外大型企業控制,國內智能硬件企業在技術水平和核心研發能力方面與國外先進企業仍存在較大差距。此外,在上游核心零部件研發與設計方面,國內企業對國外尖端前沿技術的依存度仍較高。由于智能硬件產品的技術迭代周期短,行業前沿技術的突破往往能對市場整體競爭格局產生顛覆性影響。前沿技術的依賴性,成為制約我國智能硬件行業發展的主要瓶頸。
4、進入行業的主要壁壘
(1)技術壁壘
智能硬件行業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融合了電子學、聲學、光學、力學、電磁學、結構學、材料學等多門學科專業知識,綜合了電路設計、驅動開發技術、射頻技術、電源管理技術、信號鏈技術、安全技術、數字音頻音效處理技術、精密模具開發、自動化技術等多種核心技術,對企業的綜合研發技術能力要求高,需要企業有較長時間的研發積累和較大的研發投入。同時,近年來 5G、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虛擬現實、精密光學等新興技術的成熟及應用,使得智能硬件的產品形態不斷催生,行業的外延和邊界不斷擴展,下游客戶的領域也愈發廣泛,需要產品研發企業具備強大的技術橫向遷移能力,以快速響應行業和客戶的新品需求。在此背景下,新進入者難以在短期內建立可靠的研發團隊并完成相關技術儲備和突破,從而形成了較強的技術壁壘。
(2)人才壁壘
智能硬件行業屬于人才密集型行業。一方面,智能硬件的研發涉及眾多領域的基礎理論和前沿技術,涉及結構、硬件、軟件、嵌入式、協議堆疊、樣機生產、測試、認證、包裝等技術及環節,所以,一個完整的智能硬件研發團隊需要系統工程師、結構工程師、軟件工程師、硬件工程師、射頻與基帶工程師、電子工程師、聲學工程師、測試工程師、項目經理等綜合型復合型人才;另一方面,智能硬件產品的更新迭代周期普遍較短,為了快速響應市場需求,需要企業具有大量創新能力強、工藝技能高、項目經驗豐富的研發人員和項目管理人員,而技術團隊的組建需要企業花費較長的時間和較高的成本來培養。新進入者由于自身積累不足,人才儲備少,不利于培養專業技術團隊和招聘外部人才,從而形成了較強的人才壁壘。
(3)客戶認證壁壘
智能硬件研發服務型企業在進入國際知名品牌客戶的供應鏈體系之前,通常需要經過嚴苛的供應商認證程序。品牌客戶重點考核供應商的軟硬件技術水平、有無成功的知名客戶項目交付經驗、是否具有科學的項目管理和獨立交付能力等。一般而言,客戶會通過內部專業團隊評審、外部機構考核、現場實地檢查等多種程序,從研發實力、財務狀況、運營規模、質量體系、環境保護、用工環境等多維度對供應商進行考核。考核一般要經過數月時間,對于國際知名客戶,認證周期更長,驗證標準也更為嚴格。
一旦通過下游優質客戶的認定,成為其合格供應商,為保持供應體系的穩定性,下游客戶一般會和供應商建立穩固的長期合作關系。新進入者由于行業經驗、產品質量、品牌聲譽和服務能力等方面的限制,短期內難以進入下游客戶的供應鏈體系,從而形成了較強的客戶認證壁壘。
(4)客戶先入壁壘
智能硬件研發服務型企業根據終端品牌客戶的定制化需求,向其提供定制化研發服務及交付產品,相關服務及產品具有典型的定制化、個性化、工藝多樣化等特點。在定制化研發服務的合作模式下,先入供應商能夠充分地理解客戶的需求和產品研發過程中的痛點、難點,能夠更高效滿足客戶后續產品升級迭代的需求,客戶更換先入供應商的轉換成本高且周期長。出于成本及效益考慮,客戶往往不會輕易更換供應商,以保證其產品品質及供給的穩定性。因此,企業一旦成為下游品牌客戶的合作供應商,就與客戶達成了相對穩定的合作關系,且該等合作關系的排他性較強,從而形成了較強的先入壁壘。
(5)管理壁壘
智能硬件產品具有種類豐富、定制化程度高、工藝復雜、工序繁多等特點,需要產品研發企業具備較強的研發管理、工藝管理、品質管理、生產管理、供應鏈管理等綜合運營管理能力。研發管理體系完善、產品設計能力強、測試優化效率高、試制調試能力強、供應鏈整合能力強等都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也是企業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能夠始終貼近客戶需求的根本。一個架構合理、高效運轉的綜合管理體系需要企業在長期經營過程中不斷積累并持續改進和完善,特別是與下游全球知名企業長期磨合才能形成更為高效、滿足下游需求的管理體系。新進入者由于自身經驗不足,無法快速形成系統高效的綜合運營管理能力,從而形成了較強的管理能力壁壘。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咨詢《2022-2028年智能硬件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同時普華有策咨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十四五規劃、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