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食玉米種植及加工業發展情況分析
1、行業基本情況
鮮食玉米指乳熟后期和蠟熟初期收獲的玉米。鮮食玉米起源于美洲大陸,在歐洲人進入美洲大陸以后,鮮食玉米迅速發展成為庭院植物,以后逐步擴展為大田作物。20世紀初期鮮食玉米開始商品化,隨后美國不斷擴大鮮食玉米種植面積,并逐步發展成為頗具規模的鮮食玉米加工業國家。鮮食玉米產業已成為繼玉米飼料業和玉米深加工業之后,具有較大發展前景的玉米新興產業。
玉米中含有豐富的鈣、鎂、硒等微量元素和多種維生素,具有一定的防癌、防止血管老化、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等作用,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鮮食玉米中的甜玉米果皮柔嫩、風味鮮美,具有蔬菜、水果、食品、飼料“四位一體”的利用價值,可制成速凍甜玉米穗或粒、罐頭、玉米汁飲料等多種產品;糯玉米普通玉米相比,皮薄無渣,水溶性蛋白、含糖量和鹽溶性蛋白含量較高,并含有大量的維生素E、B1、B2、C、肌醇、膽堿和礦質元素。在發達國家,鮮食玉米被視為一種蔬菜作物,已成為深受消費者歡迎的時尚食品。隨著我國消費水平的提升,無公害、無污染、優質安全的農產品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鮮食玉米以其獨特的營養價值和口感,愈來愈為消費者所歡迎。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0-2026年中國鮮食玉米種植及加工業前景預測報告》
2、我國鮮食玉米發展、種植概況
鮮食玉米品種主要有甜玉米和糯玉米。我國鮮食玉米種植品種南北差異明顯,南方地區主要種植甜玉米,種植面積占全國80%以上,主要集中在廣東和廣西兩省,其中廣東省種植面積約占全國的30%;北方地區主要種植糯玉米,糯玉米種植面積占全國55%以上。
我國鮮食玉米育種研究早在50年代就已起步,相繼育成了北京白砂糖、甜玉1號、甜單1號、吉甜6號、華甜玉1號、綠色超人等甜玉米品種,還有引進品種金子1號、華珍、脆王、金菲、中甜等,部分品種青穗已出口港、澳地區,甜玉米罐頭已打人國際市場。20世紀80年代,甜玉米開始在生產商大面積推廣、應用;近十年我國甜玉米發展速度較快,播種面積從1998年的2一3萬公頃猛增到2008年的近20萬公頃,2014年超過30萬公頃。糯玉米于1908年由中國引入美國,并由此傳播到世界各地。作為糯玉米的原產地,我國糯玉米品種資源十分豐富,目前我國種植的糯玉米品種幾乎全部由國內培育,如中糯1號、中糯2號、煙糯5號、煙糯6號、魯糯玉1號、中糯301、墾粘1號、西星糯玉1號、京科糯2000、花紫等,但這些品種種植面積較少,主要用以鮮穗采食,除用作青食、速凍外,很少用做工業原料。
3、我國鮮食玉米加工業及產品特點
我國鮮食玉米產品主要為速凍糯玉米穗、真空包裝甜糯玉米穗、速凍甜玉米籽粒和甜玉米籽粒罐頭。其中甜糯玉米種植面積77萬公頃,加工形式以真空包裝的整穗加工為主,約占60%,速凍切粒包裝形式占15%,玉米飲料僅占很少比例。糯玉米每年產量約200億穗,其中20%不經加工直接鮮穗消費,30%直接速凍貯藏保濕反季節消費,其余約50%的糯玉米采用蒸煮真空包裝形式加工。
我國鮮食玉米呈現南甜北糯的區域特點。北方地區分布了大量糯玉米整穗加工工廠,東北三省加工工廠較為集中。這些工廠大小不一,加工能力和銷售量相差懸殊。一般大型加工廠甜糯玉米種植定單在1萬畝以上,年加工量3000萬穗以上;而小型加工企業加工量僅有幾百萬穗;南方鮮食玉米加工企業多為小型甜玉米加工工廠,這些企業設備簡單,手工操作多,機動性強。由于國家鼓勵“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我國甜玉米加工企業基本上建于產地地區。
目前我國鮮食玉米加工企業已超1100多家,大型企業占比較少,約為3%左右。規模以上的企業一般是指種植基地達到1萬畝以上的企業。此類企業資產達到0.8億一3億元,擁有萬噸級以上的冷庫,廠房規格可以達到食品級標準,齊全的加工設備,豐富的產品種類,有的企業引進了國外的部分先進設備,加工高峰時期吸納勞動力1500人以上。目前我國甜糯玉米加工工藝已經成熟,但我國行業內設備廠家規模普遍很小,沒有一家設備加工廠能夠完成全套甜糯玉米加工設備的制造,一套完整甜玉米加工設備至少需要購置5個廠家的產品。
4、地區分布與行業集中度
除西藏、青海,全國各地均有種植鮮食玉米,十幾年前主要在沿海省份種植,近幾年發展到中部和西部地區,個別地區也有同行“扎堆”現象,例如河北省東部的唐山、秦皇島一帶聚集了上百家加工企業。河北省北部的張家口地區聚集了約20家加工企業。山西省中北部的忻州地區聚集了約60家加工企業。還有廣東省的惠州、梅州等地區,廣西的河池、南寧等地區行業集中度也較高。
5、行業產值情況分析
6、行業所處階段
目前,我國鮮食玉米市場正處于初步發展階段,鮮食玉米不同于飼料玉米,是高品質的食用玉米,從種子到產品都有著嚴格的要求,鮮食玉米價格基本保持在相對較高水平。鮮食玉米產品除部分用作糧食之外,還能用于養殖、食品、化工、醫藥等產業,部分產品還被用于生產美容護膚品。隨著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優化和市場需求的變化,鮮食玉米生產促進了農產品向高產、高效、優質等方面的發展,發展鮮食玉米產業是現代農業的具體體現。
7、市場銷售、需求情況
我國鮮食玉米行業的銷售渠道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直接聯系外商,這種情況通常是經過長期合作,雙方建立了互信的前提;二是通過省、地、市外貿部門代理出口產品;三是通過內銷代理商在國內銷售;四是直接聯系連鎖超市做內銷;五是信譽好的知名食品加工企業年節檔期直接向各個社會單位批發;六是一些企業在城市建立若干個營業網絡,采取直營模式;七是許多企業在互聯網上通過幾個著名商業網站進行交易。
在品種方面,一些外商根據消費國的需求,由外商提供引進的甜玉米種子,此種情況在福建、廣東和廣西等南方產區較多。在技術裝備和管理方面,一些外商做出口,首先要考察加工企業的廠房設施、技術裝備和管理水平,包括內銷代理和外銷代理均要考察加工企業的企業規模產品規模和產品種類。代理商和大型超市需要穩定充足的貨源,不希望貨物斷檔,規模和產量大、產品品種多的企業占有競爭優勢。
8、新進入者主要障礙
(1)技術壁壘
雖然玉米種植在我國已經成為廣譜化產業,眾多農戶及小型企業均可種植,表面上看沒有較強的技術障礙。但是鮮食玉米與大田作為糧食種植的玉米在種植要求、采收方式等方面要求不同,并且在規模化種植中能保證病害少、高產、科學排期、收獲加工等也需要較高的技術把關和經驗積累。一般企業或個人在大規模種植,產業化發展時很難短時間掌握技術以及管理中的核心要素。
(2)資金壁壘
鮮食玉米行業具有較高的資金壁壘,一方面,基于產品冷凍的特性,生產企業在加工和儲存上需要興建大型生產加工工廠,還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建設大型冷凍及冷藏庫房,建設資金隨著業務量的擴大不斷增長;另一方面,由于本產品的生產加工需要大量人力,產品的原材料種植需要依托大量耕地,近年來人力成本持續上漲,土地租金持續走高,增加先進的生產設備、質量控制設備,都將對企業造成持續成本上漲的影響,具有豐厚資金實力的企業將在市場競爭中占據領先地位,使得后進入者面臨著較高的資金壁壘。
(3)銷售渠道壁壘
鮮食玉米行業在我國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壟斷競爭的市場格局。下游銷售企業在食品安全、產品風味和口感等方面都十分重視,因此,下游銷售企業對產品供應商有嚴格的甄選程序,一旦建立上下游關系,新的供應商很難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