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肉行業競爭情況及四大發展有利因素分析(附報告目錄)
1、我國素肉市場競爭不充分
素肉行業在國內才剛剛起步,整個市場相當分散,由大量中小規模企業構成大多數企業占比低于3%,缺乏龍頭企業。素肉企業間競爭不充分,且素肉行業并沒有直接和主食肉類形成直接競爭。還處在傳統型植物蛋白素肉階段,這類素肉多以豆粉、豆粕、大豆蛋白、小麥蛋白等為原料,通過擠壓膨化方法制取,實際口感與肉制品相比有一定差距,不能滿足消費者對口感的需求,暫時并不能夠替代肉類消費。但國內公司已經開始大量投入研發,逐步掌握核心技術,引領素肉藍海。2019年,雙塔食品推出了豌豆蛋白素肉月餅,首次涉足素肉領域,填補了國內豌豆蛋白素肉領域的空白。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0-2026年中國素肉行業投資前景專項報告》
大豆的重要性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2、我國素肉行業原料較為豐富
從原料成本上看,植物肉原料是以大豆、豌豆等豆類品為主的拉絲蛋白,而全球大豆蛋白加工近50%在中國,主要以山東、河南地區為主。這在成本上為中國素肉提供了多種便利及可能。中國擁有豐富的大豆、小麥、魔芋及食用菌資源,每年出產大豆1200萬噸、魔芋40萬噸、食用菌1700萬噸,產量均居世界前列。然而豐富的資源背后也存在著大量的滯銷及浪費現象,通過發展素肉制品產業,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中國大豆等植物資源優勢,變廢為寶,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彌補中國在動物蛋白資源方面的匱乏和不足,使其作為動物蛋白的良好補充,成為動物肉的良好替代品。
我國豆腐、腐竹、豆皮等傳統素食發展歷史悠久,素肉作為素食中的一個新產業,將會隨著素食產業發展而不斷進步。目前,關鍵是要通過新技術研發應用,生產出更加安全、營養、美味的傳統豆制品,讓傳統豆制品重新煥發出活力。
3、有利因素
(1)產業政策支持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指出,加快建設產業特色明顯、集群優勢突出、結構布局合理的現代食品加工產業體系,形成一批品牌信譽好、產品質量高、核心競爭力強的大中型食品加工及配送企業。到2020年,傳統食品加工程度大幅提高,食品加工技術水平明顯提升,全國食品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速度保持在10%以上。
(2)素肉受益非瘟疫情
非洲豬瘟疫情爆發以來,能繁母豬存欄量、生豬存欄量持續下行,雖然近幾個月開始環比增長,但仍需時日。
從能繁母豬存欄率變化與豬價走勢分析來看,能繁母豬存欄量是豬周期的先行指標。能繁母豬存欄量同比增速見底后,意味產能去化充分,則生豬價格到達底部開始反轉;當能繁母豬存欄量同比增速到達高點,說明產能補充過多,生豬價格到達高點。本輪產能去化幅度超過歷次豬周期,并且受到非洲豬瘟疫情影響散養戶補欄難度大、復產成功率低,因而本輪豬周期中豬價漲幅更高、持續時間更長。
我國肉類消費結構中豬肉占比超過60%,對豬肉依賴性較強。并且我國豬肉消費量占全球豬肉消費總量的50%,以自產為主,對進口依賴小。如果豬肉供給量長期得不到緩解,豬肉供給缺口將分攤其他肉類,包括禽肉、牛羊肉以及素肉。
(3)素肉可以減少對資源的浪費和對環境的污染
畜牧業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中的比例接近15%,超過所有汽車、卡車、飛機、火車和船舶的排放總和,是溫室氣體最主要的來源。如果改從植物中直接獲取蛋白,就可以跳過動物養殖過程,因而緩解溫室效應。同時,素肉可以節省畜牧養殖中消耗的大量土地、糧食和水資源。與制作標準牛肉漢堡相比,制作Beyond Burger的過程中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90%,水資源消耗減少99能源消耗減少46%,土地使用量減少93%。
(4)以歐美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健康與環保意識強,素食主義盛行
在對美國千禧一代選擇無肉飲食原因的調查研究中,51%的受訪者是出于身體健康的原因選擇素食主義,還有32%的受訪者因為環境保護的意識選擇吃素食。從2008年到2015年,美國素食主義者的人數從700多萬增長到1000多萬,占比從3.2%增長到3.4%。2015年9月2016年8月,打著“素食”和“純素食”概念的產品數量,比五年前各自增加了25%和257%257%,素食概念不斷深入人心成為全球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