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電子設備行業發展特點與市場化程度(附報告目錄)
1、航空電子設備概述
航空電子設備主要包括:飛控系統、雷達系統、光電探測系統、座艙顯示控制系統、機載計算機與網絡系統、火力控制與指揮任務系統、懸掛物管理系統、綜合數據管理系統、通信系統、電子戰系統等,是飛機環境感知、信息處理、信息計算以及操縱控制的保障設備。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0-2026年航空電子設備行業競爭格局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
航空電子設備主要分類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航空電子系統是飛機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幾十年的發展中,系統結構不斷演變,經歷了一個從分立式、聯合式、綜合化到高度綜合化的發展過程。這些結構的發展大體上是由飛機總體設計要求所決定,由具體的航電設計技術來實現。
20 世紀初到 20 世紀 50 年代是分立式階段,所有的航電子系統都是獨立的,每一個航電子系統單獨完成某個特定的功能。雷達、通信、導航等設備各自均有專用且相互獨立的天線、射頻前端、處理器和顯示器等,采用點對點連接。分立式航電系統不存在中心計算機對整個系統進行控制,對航電系統的操作相當復雜,飛行員需要通過駕駛艙內的控制板和儀表盤分別獲取每個分立的航電子系統信息,然后完成相應的操作與控制。分立式航電系統專用性強,缺少靈活性,難以實現大量的信息交換,任何改進都需要通過更改硬件來實現。隨著飛機性能的提升,需要增加越來越多的子系統,對飛機的控制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分立式航電系統與相應的線纜一一對應,隨著航電子系統的增加,線纜數相應增加,飛機的重量大大增加,制約了飛機的經濟性。
各主要設備介紹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第二代航電系統為聯合式結構,針對分立式航電系統線纜的連接方式,美國空軍萊特實驗室采用了數據傳輸總線的方式以及各類標準的物理接口,提出聯合式航電系統架構,使得所有的航電系統可以通過數據總線進行傳輸,簡化了設備間的連接關系,大大降低了線纜的重量和體積,提高了飛機的經濟性。同時,聯合式航電系統將顯示和控制進行了綜合,減輕了飛行員負擔,提升了飛機性能。不過隨著航電系統的復雜性不斷提高,聯合式航電系統也出現了局限性,其只是簡單的綜合了顯示控制,同時總線帶寬較低。
針對聯合式航電系統的局限性,萊特實驗室在 20 世紀 80 年代提出“寶石柱”航電系統架構,即綜合式航電系統架構,具有更大范圍的綜合信號處理和顯控功能,真正實現了航電系統的功能綜合,這一代系統的主要特征是可以用少量模塊單元完成幾乎所有的信號與數據處理,實現了目標、地形及威脅等數據高度融合。綜合式航電系統由通用數據處理機組成,將不同系統的信息處理和飛機接口功能綜合起來,完成數據處理和任務管理功能。綜合式航電系統是模塊化航電系統架構,每個模塊都是高度綜合化、通用化。通用模塊的使用提升了航電系統的可靠性和經濟性。
20 世紀 90 年代開始,萊特實驗室在“寶石柱”航電架構的基礎上,進一步將綜合化、模塊化概念向前推進到射頻和信號處理領域,提出了“寶石臺”計劃,即先進綜合模塊化航空電子 IMA 架構,該架構最大限度地減少綜合射頻模塊的數量,進一步減輕重量和大幅度降低噪音,同時,該系統將改進互聯網絡的設計,并支持自動目標識別和發射控制等功能。IMA 架構采用商用貨架產品(COTS)和開放式架構等手段,大大降低了航電系統的成本,提高了飛行系統的可靠性,同時由于維修的簡化和通用模塊易于采購,大大降低了飛機的維修成本。
航電綜合系統架構不斷改進,使航電綜合系統的水平迅速提高,在航電系統對飛機整體性能影響日益擴大的同時,航電系統的硬件成本占戰機出廠總成本的比例也在直線上升,從 20 世紀 60 年代的 10.00%到 80 年代的 30.00%,如今航電系統成本已升至 40.00%-50.00%,航電系統無論從重要性還是成本構成方面均已成為飛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軍工電子行業以電子信息裝備的研發、生產為核心,已建立健全包括整機、系統、模塊、電子元器件等層級豐富、專業門類齊全的科研生產體系。
2、行業特點
(1)客戶集中度高且層級關系明確
軍工電子產業鏈大致可分為軍方、主機廠、分系統商、核心模塊供應商、元器件供應商,相互之間的業務層級明確,從上而下依次傳遞產品需求,從下至上依次交付合格產品。在我國現行國防工業體系下,各大軍工集團占有支配性地位且專注于各自領域,整機和系統級產品一般由軍工集團及下屬單位負責。軍工電子產品,尤其是應用于現代化武器作戰平臺上的核心電子組件和小型系統級產品,一般為定制化產品,客戶明確且高度集中。
(2)產品研發難度大,研制周期長,附加值高
軍品的研制與生產需經過立項、方案論證、工程研制、定型等階段,從模塊到整機各層級的研發均遵循上述流程,研發過程嚴謹,研發周期長,而且只有核心模塊、系統依次定型后,整機方可定型。對軍品研制環節中的企業而言,不僅要面對本企業的研發風險,還要共同承擔產業鏈整體的研發定型風險。同時,為保障軍事領域的先進性,通常要求應用最 先進的科研成果,而軍品具有定制化特點,無法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導致研發投入及生產投入均很高。考慮到研發風險、研發投入、產品的先進性,軍品定價均認可產品的高附加值,以保證軍工企業持續研發能力及技術的先進性。
(3)上下游之間合作關系穩定
軍工行業資質、技術等壁壘較高,且基于穩定性、可靠性、保障性等考慮,軍工產品一般均由原研制、定型廠家保障后續生產供應。此外,由于整機、系統、模塊乃至核心元器件間存在兼容性問題,因此整機一旦定型即具有較強的路徑鎖定特性。如果已定型產品生產過程中,因所用元器件及模塊停產、進口部件不再供貨等各種原因需要更換相關部件,則需要逐級履行嚴格的報批、驗證程序,經批準后方可更換。因此行業上下游之間合作關系穩定。
3、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化程度
由于行業的特殊屬性及其特殊的地位,航空工業集團作為我國軍用航空飛行器的國內唯一生產商,承擔了相當于軍機原始生產商的角色,加之其設計、研發、組裝、定型、保障等一體化的生產模式,使其在軍機配套市場占據技術優勢、渠道優勢與客戶優勢。同時由于軍機的特殊性,國防建設的要求我國軍機飛機制造商具備完整的飛機生產能力。所以航空工業集團下屬相關單位發揮各自優勢,形成了完整的飛機產業鏈的供應體系。在我國軍用航空器機載設備領域,航空工業集團下屬相關單位無論在整機制造還是機載設備研制領域,均具有相當的優勢。但隨著我國國防配套體系改革的不斷推進,競爭性采購已經是國防采購的一個主要改革方向。一批第三方民營企業,憑借自身的技術積累與體系建設,進入軍機的配套保障市場, 逐漸成為我國軍機配套保障產業鏈上的重要環節。
軍工電子行業進入壁壘較高,行業外潛在競爭對手較難進入,行業市場化程度較低,主要是因為:嚴格的科研生產許可審查條件和審查流程對新進入者形成了較高的資質壁壘;由于涉及技術領域的尖端性和廣泛性、產品定型程序的復雜性、對產品質量要求的嚴格性,行業對擬進入企業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軍工企業對配套商的選擇有一整套縝密的認證程序,配套廠商通過其認證并進入其合格供應商名錄有一定的難度,形成了市場壁壘;軍品前期研發周期長、研發投入大、研發風險高,而營業收入較少,對新進入企業有較高的資金壁壘。
此外,主機廠主要根據軍方訂單生產,生產和銷售都具有很強的計劃性特征,各級配套商依據上級單位的計劃生產和銷售,同樣具有很強的計劃性,產品銷售價格受市場供求關系波動的影響較小,行業市場化程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