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狀體行業市場規模、重點企業競爭分析(附報告目錄)
1、人工晶狀體行業發展分析
人工晶狀體(Intraocular Lens,或縮寫為IOL)是III類醫療器械,屬于高值醫用耗材,綜合了材料、機械、光學和精密加工等前沿技術,是全世界用量最大的人工器官。人工晶狀體的核心技術包括材料、光學與結構設計、加工工藝等方面。復明性白內障手術向屈光性白內障手術的轉變推動了人工晶狀體材料、光學與結構設計等方面的發展進步。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0-2026年全球及中國人工晶狀體行業深度調查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1)材料方面
材料合成經歷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硅膠(silicon)—親水性丙烯酸酯或水凝膠(hydrophilic acrylic or hydrogel)—疏水性丙烯酸酯(hydrophobic acrylic)的發展歷程。其中PMMA是硬式材料,用于制造非可折疊人工晶狀體;后三種為軟式材料,用于制造可折疊人工晶狀體。人工晶狀體“從非可折疊”發展到“可折疊”是行業內的一大進步,能夠有效降低手術切口,減小病人的創傷和痛苦,提高手術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前市場上人工晶狀體材質主要為親水性丙烯酸酯和疏水性丙烯酸酯,二者之間比較,疏水性丙烯酸酯材質在降低后發性白內障(PCO)、眼內植入長期穩定性、力學機械強度等方面較親水性丙烯酸酯材質具有優勢,是目前國際市場上主流的人工晶狀體材料。
(2)光學方面
光學設計是人工晶狀體實現功能性應用的核心技術。隨著生命的延長和老齡人口的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白內障患者不僅滿足于手術后能復明,而且要求手術后視力能滿足各種治療功能與生活需求,如閱讀,駕駛,戶外運動等,產生了在進行白內障手術的同時對人眼進行球差矯正,散光矯正,老花糾正等的臨床需求,白內障手術也由復明性手術向屈光性手術發展。過去5-10年,國際人工晶狀體的發展重點是各類屈光性人工晶狀體,用于使人眼術后獲得最佳的視覺質量,恢復年輕時的視力。人工晶狀體的光學設計經歷了“球面-非球面-環曲面(Toric)-多焦點-可調節”的發展歷程。
(3)其它方面
除此之外,為了滿足臨床實際需求,人工晶狀體及白內障手術有以下優化方向及發展趨勢:
預裝技術:將人工晶狀體預先裝載在推注系統內,手術中不需要進行人工晶狀體的現場裝載,直接推注,操作簡便,步驟統一,能夠避免晶狀體劃傷、手術污染等問題,是目前國際人工晶狀體的發展趨勢。
微創化發展:隨著現代超聲乳化手術、顯微手術、粘彈手術等手術方式的變革,人工晶狀體的材料、設計、植入系統的不斷完善,白內障手術日益朝著微創化方向發展,目前常規的手術切口是2.2~3.0mm,微切口一般是指2.2mm以下,最小的超乳切口可達1.8mm以下。
精準化發展:人眼是一個精確的光學系統,人工晶狀體的設計日益高端化、精準化,對白內障手術的精準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飛秒激光和術中測量系統輔助手術是白內障領域熱門的發展方向,幫助醫生完成切口制作、精確撕囊、低損傷碎核、術中導航等操作,提高手術的精準度,但這些設備大都價格昂貴,在病人的普適性、手術環節的簡單化方面仍有待改善,普及率較低。
個性化發展:人眼具有個性化特征,不同人種、不同地域的人眼存在統計學差異,理想的人工晶狀體也應是個性化的。現有的人工晶狀體僅在屈光度、柱鏡度是可做選擇的,其它的參數基本為統一設計,未考慮人種、像差、眼部結構尺寸等方面的個體化差異。行業內個性化的需求一直非常明確,但受到人工晶狀體的生產工藝和醫療器械監管制度的限制,實現個性化定制十分困難,有大量的研究機構正在研究人工晶狀體的3D打印技術,最新的進度顯示,3D打印技術在實現人工晶狀體的光學成像性能、生物安全性方面仍然存在巨大瓶頸。同時真正的個性化在理論預期與實際效果方面的探討和相互印證之路還非常漫長。
2、我國人工晶狀體市場規模增長分析
2012年全國白內障年手術量達145萬例,至2018年約為370萬例,2012至2018年我國白內障手術量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6.90%。白內障手術滲透率提高,推動我國市場容量人工晶狀體不斷擴大。普華有策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人工晶狀體行業市場規模達到25.78億元,同比增長率為5.18%。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非急診手術影響較大。預計2021年之后人工晶狀體行業恢復正常增長率,增長率在10%左右。
2016-2019年我國人工晶狀體行業市場規模增長分析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3、人工晶狀體主要競爭企業分析
目前,人工晶狀體主要的先進技術由國際四大眼科醫療器械公司,包括愛爾康(美國)、強生(美國)、博士倫(美國)、蔡司(德國)掌握,這四大公司也占據國際人工晶狀體市場的主要份額。根據愛爾康公司的報告及估算,2017年全球人工晶狀體市場中,愛爾康市場份額占31%,強生占22%,博士倫占6%,蔡司占4%,以上四家共占63%全球市場份額。目前國內主要競爭企業為昊海生科、愛博諾德、河南宇宙人工晶狀體研制有限公司及珠海艾格醫療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