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托盤行業發展概況及四大壁壘分析(附報告目錄)
1、 行業發展概況和趨勢
托盤是用于集裝、堆放、搬運和運輸的基礎平臺,是現代物流作業的基本單元。托盤現已廣泛應用于生產、運輸、倉儲和流通等領域,被認為是 20 世紀物流產業中兩大關鍵性創新之一。托盤的生產和消費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更與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息息相關。隨著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的快速增長,經濟總量的迅速增加,社會消費總額的增長與工業經濟的發展,托盤的使用量自然會隨之增加。此外商品流通的繁榮,帶來商品的生產、搬運、運輸、儲存的作業量增長,對托盤市場的需求也快速增長。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6年倉儲物流行業全景調研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
物流技術裝備與產品的發展方向是標準統一、節能、環保、高效。這一點,在近幾年有關托盤的政策文件中已經反映了出來。2005 年 6 月,為了加強托盤的規范化管理,經國家標準化委員會批準,由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托盤專業委員會牽頭,成立了由交通、鐵道、包裝等行業部門聯合企業構成的托盤修訂課題組,開始對《聯運通用平托盤主要尺寸及公差》等三項托盤國家標準進行修訂。課題組組織力量對我國的托盤標準化現狀進行了深入調研,檢索了大量相關資料,向廣大托盤生產企業、用戶企業和相關部門、機構廣泛地征求了意見,先后召開了五次修訂工作會議,最后參照國際標準、國外經驗,結合本國實際,確定將我國原有的六種規格標準,縮減為 1200×1000 和 1100×1100 兩種,1200×1000 為優先推薦使用標準規格。該標準 2007 年 10 月 11 日得到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批準,于 2008 年 3 月 1 日起正式在全國范圍內實施。
推動托盤標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有了托盤規格標準,托盤的質量檢驗檢測的標準也提到議事日程。目前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托盤專業委員會已經在大量市場調研基礎上編制了這方面的相關標準,并已經上報到國家相關部門,預計新的標準也將很快批復。 通過建立托盤標準體系,借助托盤作為物流基礎平臺的作用和托盤在物流作業中的關鍵作用,可以極大地促進叉車、貨架、卡車、物流周轉箱等標準的改進,促進物流標準的系列化與系統化。
物流總額是指第一次進入全社會物流系統的貨物總價值,由于現代物流信息不對稱,社會物品流通環節眾多,導致了中國現代物流運作中出現貨物周轉次數多,倒運次數多,滯留在全社會物流系統環節的貨物總值高的現象。長期以來中國社會物流總額的增長速度遠遠高于 GDP 的增長速度,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數據顯示,2019 年達到298萬億元,2020年前三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為202.5萬億元。當然,物流系統的貨物總值高,也表明在物流系統中流動的貨物多,貨物的搬運、存儲、運輸的量十分巨大,帶來的對托盤的需求自然巨大。
企業主要產品之一的托盤必須用堆垛機、叉車、托盤搬運車實現貨物搬運,因此托盤的生產與銷售自然與搬運設備呈現聯動發展得趨勢。近年來,與托盤密切相關的這些物流技術裝備獲得巨大發展,據中國工業車輛分會統計數據,十多年來中國叉車產銷量從 2001 年前后的每年兩萬多臺發展到目前每年產銷 50 萬臺以上,這些大量的叉車存在,帶來包括托盤在內的相關配件的旺盛需求。
2014-2020年前三季度CITA會員單位機動工業車輛總銷售量
資料來源: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工業車輛分會、普華有策
自動化立體庫是托盤集中應用的場所,主要應用高質量的塑料托盤或木托盤。中國自動化立體庫建設從 1975 起步,1975 年至 1985 年第一個十年:處于起步階段,增長極為緩慢,到 1980年代中期總共只建設了不足 10 座自動化立體倉庫,北起院研發了國內第一座自動化立體倉庫;1985 年至 1995 年 是自動化立體庫發展的第二個十年,這一期間,自動化立體庫的優勢被更多的企業所認知,市場需求開始增加。德國德馬泰克公司、日本大福公司、村田公司,瑞士 Swisslog公司等國際上先進的物流系統集成商的部分技術被引進國內。1995 年至 2005 年:第三個十年,市場需求與行業規模迅速擴大,技術全面提升。在這 10 年中,現代倉儲系統、分揀系統及其自動化立體庫技術在各行業開始得到應用,尤其是醫藥、食品、煙草、汽車等行業更為突出。2005年至 2015 年,中國物流系統技術與裝備進入第四個十年,這 10 年是中國物流技術與裝備獲得大發展的時期,以昆船物流、北京起重運輸機械研究院、今天國際、太原剛玉、北京高科、新松機器人、沈飛、自動化所、六維等為代表的中國國內企業異軍突起,自動化立體庫市場飛速發展。
2、行業競爭格局
目前,我國塑料托盤行業競爭激烈。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產品結構不合理,中低檔產品比例過高;第二,部分產品出現結構性、階段性過剩;第三,技術創新能力不強,新增長點尚未形成。
塑料托盤行業競爭激烈、市場化程度較高。目前,中國塑料托盤企業數量眾多,由于塑料托盤產品的同質性,大部分企業很難在產品上取得差異化的競爭優勢,且國內企業生產的大部分產品為中低檔型產品,廠家的議價能力較低,由此,行業內上規模的企業數量不多。
3、 行業壁壘
(1)技術壁壘
塑料托盤行業和塑料中空容器行業作為處于產業鏈中游的制造業,其利潤空間相對有限,只有不斷提高技術研發水平,才能夠具有持續創新能力和差異化競爭能力,才能夠保證產品質量的可靠與穩定,才能夠在成本控制、安全環保方面取得競爭優勢。同時,隨著下游客戶對供應鏈管理要求的日益提高、生產技術工藝的升級,也要求塑料包裝企業提高自身產品的技術含量,高水平的行業技術不僅能夠滿足客戶的基本需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客戶實現和改善設計構思,甚至通過技術、工藝的創新而創造新的市場需求。
(2)政策壁壘
塑料托盤和塑料中空容器的原材料主要為 PE(聚乙烯)和 PP(聚丙烯),產品成本中原材料的占比較高,由此,上游行業對塑料托盤行業的發展影響較為明顯。隨著我國各行業的發展,國內 PE 和 PP 的產量不足以滿足本國需求,需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的原料。2017 年 7 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對國內廢塑料的進口量形成了明顯的沖擊。進口量的減少帶來了國內供給不足,由此帶來原材料價格的上升,給擬進入本行業的企業直接產生了進入壁壘。
(3)資金壁壘
從事塑料托盤的生產和銷售需要大量的流動資金作為支撐,主要是用于原材料的購買和模具的開發。塑料托盤行業中,原材料的成本效應較為明顯,一般材料成本占營業成本的 80%以上,若企業需要生產批量的托盤產品,需購置大量的原材料,由此需要大量的資金。同時,為了企業的長久發展,企業一般愿意與大型的集團企業達成合作,向其供應托盤產品。大型企業客戶的資金回籠較慢,由此帶來了資金鏈的緊張。為了開發新的市場,企業需要不定期的根據客戶的需要,研發不同的模具以適應客戶的需求。一套模具的研發需要前后投入大量的成本進行設計、制作和試用,為了滿足不同客戶的定制需求,企業可能還需要經常研發新的模具已生產塑料托盤,由此也需要大量的資金。模具的單一造成的是企業產品線的單一,由此,為了企業的發展,企業必須要有充足的資金支撐原材料和模具的資金需求。
(4)客戶壁壘
塑料托盤行業以及塑料中空容器行業的規模經濟效益十分明顯,而長期穩定的大規模訂單是塑料制品生產企業實現經濟規模的必要條件。國內外塑料包裝容器行業的龍頭企業普遍具有一個共同特征,即擁有穩定的優質客戶并伴隨客戶共同成長。要成為行業內的優勢企業,必須擁有核心客戶,而贏得客戶必須依靠自身在技術、管理、質量等方面的綜合優勢。出于產品質量和供應鏈穩定性的考慮,大型知名企業對供應商的選擇一般非常謹慎,通常需要經過嚴格、漫長的認證程序才會選定合作伙伴,而一旦確立合作關系,出于保證產品品質穩定的目的,下游客戶通常選擇與主要供應商長期合作;同時,由于塑料包裝容器運輸半徑對成本、供貨及時性的影響相對較大,也決定了下游客戶與主要供應商之間會形成一種緊密的相互依托、共同成長的共贏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