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及中國智能輸送裝備行業概況及前景預測報告(附報告目錄)
1、行業概述
智能輸送裝備起源于傳統的物料搬運輸送機械和倉儲機械,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大規模、快節拍、柔性化生產制造的要求,傳統的物料搬運輸送機械、倉儲機械與信息技術逐漸結合,自動控制技術和信息技術成為輸送系統技術的核心,智能輸送裝備行業應運而生,并主要在汽車、工程機械等制造業生產線以及立體倉庫、物流配送分撿、立體停車系統等現代服務業得到普遍應用。
智能輸送裝備是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操作與控制的連續輸送系統,它是先進制造技術、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在輸送裝備產品上的集成和融合,實現物料及工件在指定方位間定時、定速、定點輸送以及控制其在預設空間方位完成升降、搖擺、傾斜、翻轉等指定動作的一套完整的物流體系。智能輸送成套設備是各類大型生產線、傳輸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提高生產(運輸)效率、提升產品工藝水平、降低生產能耗、充分利用人力資源,實現制造和物流環節智能化、柔性化的關鍵。與傳統的物料搬運輸送機械、倉儲機械相比,智能輸送裝備具有可控制的程序,具有感知、分析、推理、決策和控制功能,可以實現自動輸送、動態顯示、自動認址、自動積放、故障自診斷、遠程監控等功能,能滿足連續化、快節奏、智能化的輸送要求。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6年智能輸送裝備行業市場調查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智能輸送裝備是一項涉及多學科、跨領域的綜合行業,產品集中并融合了多項學科技術,由于其下游行業使用環境、生產(物流)工藝各異,供應商須根據客戶個性化需求量身定制相應的輸送系統。該行業要求供應商具備卓越的研發設計能力、施工管理能力,以及穩定的產品性能和產能規模。智能輸送裝備一般包括空中輸送系統(如自行小車懸掛輸送系統、鏈式懸掛輸送系統、空中摩擦傳動輸送系統、懸掛滑撬輸送系統等);地面輸送系統(如板式輸送系統、地面鏈式輸送系統、輥子輸送系統、地面摩擦傳動輸送系統 RGV、AGV 等),以及自動化控制系統、信息系統等。
2、國際行業發展狀況
國外的智能輸送裝備供應商主要集中在歐盟、日本、美國等制造業發達國家地區、典型的代表企業如德國西門子公司、杜爾公司、AFT 公司、伊斯曼公司,日本大福株式會社,以及美國 ASI 公司等。
國外供應商的智能輸送技術分別代表了其所在領域的國際水平,其中以德國公司為主體的廠商已經形成了品種齊全、技術先進、專業分工明確、成熟的制造供應鏈體系,是世界智能輸送裝備行業的領先者。
3、國內行業發展狀況
智能輸送裝備行業在我國屬于新興行業,起步較晚,它是從改革開放后成套引進國外自動化生產線而逐漸發展起來的,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隨著制造業快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而迅速發展。國家對智能輸送裝備行業在產業政策上沒有準入限制,本行業的市場化程度較高,市場競爭較為充分。我國智能輸送裝備業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以及國家技術支持,也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強研發設計能力,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系統集成供應商與整體方案解決商,在針對國內客戶與合資客戶的智能輸送裝備市場中能夠與國外企業展開競爭。而且國內企業充分發揮本土企業成本、服務方面的優勢,針對客戶的個性化需求設計出性價比高的自動化裝備,在較短時間內交付客戶并提供長期周到的售后服務,從而在針對國內客戶與合資客戶的智能輸送裝備市場中,相較國外企業具備更有利的優勢。在這一批具有較強研發設計能力,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國內系統集成供應商與整體方案解決商之外,我國的智能輸送裝備業還存在著數量眾多、規模小、技術弱的從事簡單加工服務或生產低價單機產品的邊緣企業,它們在加工費與單機價格上展開激烈的競爭,往往只能獲取較低的利潤率,它們的價格戰不會對具備定價話語權的國內智能輸送裝備龍頭企業的盈利造成不利影響。
目前國內智能輸送裝備行業競爭格局分為三個層次:其一是具備整體工程設計、總包能力的國際知名企業;其二是具備較強的智能輸送成套設備研發設計能力,且具有生產、安裝調試及售后服務綜合能力的國內優勢企業;其三是不具備產品研發設計能力,或研發設計能力不強的眾多本土企業。
由于受到資金、技術、人才和發展歷史等因素的影響,國內從事智能輸送裝備行業企業多數規模較小、產品設計開發能力較弱、整體競爭力不強,多數企業只能從事非標準化程度不高、相對定型的成套設備的生產與服務,缺乏系統集成的技術與經驗。經過多年的項目經驗積累以及通過與國際知名企業合作的機會,部分國內優勢企業在自主研發、成套設備設計、空間整體布局等多方面均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力,逐漸縮小了與國際知名企業之間的差距。
近年來,隨著以汽車及工程機械為代表的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的大幅度拉動以及持續的技術升級改造,智能輸送裝備行業得到了長足發展。
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從傳統的機械功能發展到自動化智能輸送的水平,智能輸送成套設備主要應用于汽車整車及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行業的焊接、涂裝、組裝和總裝全自動生產線,并可廣泛農業機械、家電、煙草、倉儲物流、機場物流、摩托車、食品、醫藥、冶金、建材等行業領域。
4、有利因素
(1)政策大力支持
本行業屬國家鼓勵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法規和政策,從投融資體制、產業技術、知識產權保護、組織與管理等多方面為本行業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扶持,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伴隨著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新興產業的決定》的頒布,明確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方向,并指出智能制造裝備的發展是“以數字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技術”為核心目標。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發揮產業政策導向和促進競爭功能,更好發揮國家產業投資引導基金作用,培育一批戰略性產業。”,“實施智能制造工程,構建新型制造體系”進一步強調重點支持裝備制造業發展,加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這使得本行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得到進一步增強。
(2)產業變革促進行業水平不斷提升
智能輸送是傳統制造技術向先進制造技術轉變過程中出現的先進制造模式,為傳統的工業生產及倉儲物流等相關行業帶來了革命性的產業變革,這種變革代表著科技進步的發展方向,具有逐步深入和可持續性,為本行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歷史性的機遇。
近幾年來,隨著輸送技術的不斷進步,在物料輸送過程中運用智能輸送方式來優化生產工藝、縮短制造時間、提高勞動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以滿足各行業的應用需求。同時,下游行業對智能輸送成套設備的智能化、柔性化、成套化要求日益提高,推動了智能輸送裝備行業整體水平提升。智能輸送技術的發展與現代科學技術、整體工業水平息息相關,特別是與信息學科、機械工程學科的發展緊密相連。現代科學技術前沿具有明顯的時域、領域和動態特性,而智能輸送技術發展的總趨勢是數字化、智能化、精密化、集成化,這種趨勢與工業自動化行業的發展趨勢相吻合。
(3)核心技術日益成熟
智能輸送裝備是典型的機電一體化產品,產品關鍵機械零部件的改良優化與產品控制系統的升級換代推動著自動化裝備技術的提升與性能的完備。目前各大成套設備供應商與整體方案解決商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通過不斷加大技術研發力度,逐步積累了智能輸送裝備設計所需的相關核心技術,全面提高自動化裝備的技術附加值,為智能輸送裝備行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