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我國采棉機及國產采棉機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附報告目錄)
1、采棉機應用歷程
上世紀 50 年代,我國就已經開始引進和開發機采棉技術。直到 1996 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始進行“兵團機采棉引進試驗”項目進行機采棉技術和采棉機械的研究和實驗,并且率先引進進口采棉機并開始進行試采和推廣,標志著我國采棉機行業的正式發展。經過近 5 年的不懈努力,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機采棉的種植、采收和加工等諸多環節取得了突破,從 2001 年起,機采棉進入大面積推廣階段,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國內率先成功實現了大面積棉花機械化采摘。伴隨國家對農機購置補貼的跟進,2008 年開始對采棉機進行補貼,2009 年新疆地方開始使用采棉機。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6年采棉機行業供需調查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2011 年至 2017 年間采棉機補貼額度得到大幅提升,國家對采棉機補貼的不斷增長激發了農戶的購買熱情,同時伴隨不斷增長的勞動力成本和日趨減少的農村勞動力等綜合因素疊加,導致采棉機的使用大幅增加。2015 年以來我國采棉機市場開始進入快速成長階段。
2、采棉機行業主要國家及地區發展情況
采棉機作為農業機械化重要的收獲機械類型,在全球范圍內被得到了廣泛應用。全球重點采棉機應用國家發展情況如下:
美國:美國最早在 1850 年就開始從事采棉機及相關技術的研究,并在 1889年由美國發明家坎貝爾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摘錠式采棉機。美國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開始實現了采棉機的批量生產,1964 年就基本上實現了采棉機械化,1975年棉花機械采摘程度達到 100%。目前,美國采棉機保有量處于世界第一位。
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地廣人稀,勞動成本高,棉花生產主要以家庭農場為主,棉花種植屬于規模化種植,棉花機械化程度非常高,一般農場均有購置成套的、完善的從耕整地、播種到收獲的全程機械設備。澳大利亞棉花機采普及較早,目前其機采程度已近 100%。
其他:原蘇聯自 1924 年開始機械采棉技術的研制工作,初期以氣吸式和刷式原理為主,后設計垂直摘錠式采棉機,自 1965 年采棉機得到全面推廣使用,前蘇聯采棉機全部采用垂直摘錠方式,當時產品包括了 14HV-2.4A 型 4 行、HNP-1.8 型 2 行、HVN-1.2A 型 2 行、HVN-1.8 型 2 行等采棉機,1970 年前蘇聯機采棉就達到了 31.6%。蘇聯解體后,作為原蘇聯重要采棉機制造地的烏茲別克斯坦仍生產少量采棉機,但產量規模較少,尚不能滿足當地市場發展需要。
目前,全球大約有接近 30%的棉花實現了機器采摘,全球棉花產區內的美國、澳大利亞、以色列等主要發達國家均已經實現了棉花種植全程機械化,其他發展中國家棉花機采水平均較低。近年來,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棉花采收環節的機械化率也在逐步提升。
3、全球采棉機市場規模分析
2019 年全球采棉機市場銷售收入規模約為 147.8 億元,同比 2018 年增長14.7%。預計到 2025年全球采棉機市場銷售收入將突破300 億元。
2016-2019年全球采棉機市場銷售收入規模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3、未來我國棉花機采率水平將得到進一步快速提升
近幾年,在我國棉花主產區新疆地區的采棉機需求推動下,全國采棉機市場呈現快速發展態勢。數據顯示,2019 年我國采棉機銷量約為 1,000 臺,同比 2018 年增長 35.6%。未來我國采棉機銷量將保持良好增長勢頭,預計到 2022 年全國采棉機市場銷量將達到 1,620 臺。
2018 年,我國棉花機采率水平在 30%左右,新疆棉花機采率水平約為 37.97%。可見我國棉花機采率和發達國家差距十分明顯,未來擁有良好發展空間。《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等國家相關政策均提出到 2025 年全國棉花機采率將達到60%,相比當前水平將提升一倍。可以看出,未來我國棉花機采率水平將得到進一步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