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智能裝備制造產業鏈結構及競爭格局分析(附報告目錄)
智能制造裝備是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重點發展方向。汽車工業是對智能裝備制造業要求最高的領域之一。汽車智能裝備制造可以分為整車制造裝備和零部件制造裝備,廣泛應用于汽車制造沖壓、車身成型、涂裝和總裝四大工藝環節。總體而言,四大環節智能裝備系統及其關鍵零部件,仍依賴工業發達國家,中國汽車制造智能裝備市場目前仍以外資占主導地位。因此,2017 年工信部、發改委和科技部出臺《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先進裝備是建設汽車強國的重要支撐,大力發展汽車工業先進制造裝備。
1、汽車智能裝備制造產業鏈結構分析
汽車制造智能裝備產業鏈上游包括工業機器人、機加工件、金屬材料等核心設備及原材料,汽車制造智能裝備因應用場景不同,裝備細分種類較多,因此上游原材料存在一定差異;下游主要系汽車整車廠及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汽車制造智能裝備部分核心設備與核心技術,可以應用于航空、醫療等行業。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6年汽車智能裝備制造產業深度調查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汽車制造智能裝備產業鏈結構圖
(1)上游行業
工業機器人、其他核心設備及部件如平衡機、機器視覺、傳感器等,技術壁壘較高,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以四大家族為代表的歐、日系企業占領,其他核心設備及部件市場仍以杜爾、西門子、法孚、寶克等外資公司主導為主。
A、車身成型系統產品需要使用大量工業機器人,輕量化車身全自動組裝線中,對各種新材料車身連接方式的仿真和參數設置,以及相應的軟硬件技術系核心技術;車輪裝配與檢測系統,及其他整車總裝系統領域,以自主設計的各類非標設備為主,個別搬運、傳輸等非核心工位使用單臺機器人;整車下線檢測系統使用機器人較少。
B、本行業所需的各類元器件技術較為成熟,產品供應充足,價格隨其市場供求關系及其基礎材料價格的變動而波動。
C、金屬材料主要系鋼材料,主要用于自制加工件,呈小批量、多批次的特點,經過供應商打磨、簡單切削處理,因此采購單價一般高于大宗交易價格。
(2)下游行業
下游行業主要為汽車整車廠及一級供應商。汽車工業是一致性、標準化程度最高的行業,智能制造裝備作為汽車整車廠核心生產設備,整車廠商對其供應商實施嚴格的供應商認證制度。自動化生產線供應商只有進入供應商列表,才能具備供應資格。汽車整車廠商與自動化生產線供應商一般形成穩定的長期合作關系,具有客戶黏性。
2、汽車制造智能裝備行業競爭格局
(1)整體市場競爭格局
汽車行業整車制造的沖壓、車身成型、涂裝、總裝四大工藝,總體為外資集成商主導,在動力總成、車身制造、總裝設備、柔性沖壓、高效精沖、高端涂裝線等領域外資占有絕對優勢,國內集成商從焊裝環節開始滲透、突破,逐步發展。
(2)車身成型市場競爭格局
從整體競爭格局來看,在白車身焊裝領域,庫卡、柯馬、ABB 等外資企業仍然在車身成型領域占據主要市場份額。該等企業在技術、品牌和資金實力方面設計與技術優勢明顯。近年來中國企業通過海外并購與持續研發,在白車身焊裝生產線領域提升較快,埃夫特等企業通過并購實現技術趕超;廣州明珞、瑞松科技通過自主研發實現市場開拓。在輕量化車身成型領域,中國本土企業差距十分明顯。本土企業中僅有少量廠商具有批量供應能力。
(3)總裝及下線檢測市場競爭格局
①汽車總裝配線總裝工藝是汽車整車制造的最終環節,涉及汽車整體設計,整車裝配系統生產較為復雜,技術含量較高,目前整車裝配及下線檢測系統市場仍以杜爾、西門子及寶克等外資公司為主。中國本土廠商在細分領域逐步實現突破,如總裝車間領域,中汽工程,如動
力總成裝配領域,豪森股份、先惠技術(688155.SH);在動力檢測領域,華依科技、中國汽研(601965.SH)。賽赫智能設備在上述領域均逐步實現突破。
②總裝檢測系統在汽車四大工藝環節中具有核心作用。總裝檢測涉及對各環節自動化裝配結果及主要零部件性能進行判定,直接決定汽車能否下線,受到汽車整車廠工藝技術部門重視。因此,國際主要工業自動化公司如西門子、杜爾,將總裝檢測作為其核心業務。
③在車輪裝配和檢測領域,車輪裝配、檢測與汽車安全直接相關,根據統計,高速公路上的交通事故中,46%是由于輪胎發生故障引起的,賽赫智能設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平衡檢測算法、均勻性檢測算法、四輪定位檢測算法、視覺處理算法等核心技術,實現車輪裝配、車輪和輪轂檢測系統的國產化,在中國市場實現進口替代,并在收購 IWT 后,將核心技術應用到北美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