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作物營養產品行業發展趨勢前景及市場規模分析預測(附報告目錄)
作物營養產品,或稱“肥料”,主要用以為植物生長提供良好營養環境的物料,是植物生長過程中高度依賴的“營養品”。作物營養產品產業鏈主要分為“原材料-基礎肥生產-二次加工-銷售”等環節。
1、全球作物營養產品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作物營養產品屬于傳統的資源密集型產業,隨著全球耕地面積下降、人口逐步增加,作物營養產品需求總體呈現穩定增長的態勢,尤其以發展中國家需求最為活躍。目前,化肥濫用導致的環境問題備受各國關注,多國推行新的監管制度限制了常規肥料的濫用,因此,國際農化巨頭高度關注精準施放、生物肥料、特種肥料等新型產品。
受世界農業供需格局影響,作物營養產品作為農耕畝產的有力保障,施用量保持穩定增長態勢。2020 年全球作物營養產品市場規模為 1,627 億美元,2015 年以來年均復合增長率 3.5%,亞洲和非洲地區市場增長明顯。預計至 2025 年市場規模達到 1,943 億美元,2020 至 2025 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3.6%。品類方面,基礎肥中氮肥長期以來為規模最大的細分品類,2019 年市場占比約為 46%;隨著市場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生物質肥行業正在快速發展,有望保持年化 10%以上增速高速增長。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7年作物營養產品產業鏈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2015-2025年全球作物營養產品市場規模分析及預測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2、國內作物營養產品行業市場規模分析
我國耕地面積總體有限,但作物營養產品單位面積施用量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約為英國的 2.0 倍、美國的 3.7 倍、澳大利亞的 9.4 倍,核心原因是基礎肥用量過大、比例失衡、復合率低,且農戶為保證施肥效果過度施用,缺乏科學指導。行業格局方面,我國作物營養產品行業準入門檻不高、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導致企業間格局分散、競爭白熱化,其中尤以氮肥和磷肥兩種基礎肥料產能過剩情況較為嚴重,而鉀肥因上游資源不足又需要大量進口。
2015 年中國作物營養產品市場規模為2,352 億元。2020 年市場規模已擴張到 2,912 億元。預計至 2025 年市場規模達到 3,191 億元,2020 年至 2025 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1.8%。
3、作物營養產品行業發展趨勢及前景
(1)生物質肥料
生物質肥料未來有望快速發展。生命科學和新型納米材料等技術,為農業生物質肥料發展提供了全新途徑和技術支撐,并將推動相關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成長,例如,利用合成生物學制備微生物次生代謝產物以預防病毒性疾病;利用農作物微生物組和合成菌群構建生態穩定的多菌種復合微生物肥料等。生物質肥料使用減少了傳統化肥的用量及減少污染,而通過微生物之間或與植物之間的互作來增強植物的抗病與抗逆能力,對于提高農作物品質及產量、延長農產品的采收期和自然保鮮期均有著重要意義。農業生物質肥料的成功產業化將改變農業生產嚴重依賴化學肥料和藥物的現狀,并提升產量,從而逐步改變產業結構,應用前景廣闊。
(2)發展智慧農業
數字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改變經濟社會活動,面對新的歷史機遇,各國紛紛將數字經濟作為推動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農業數字化是未來長期趨勢,近年來,許多國家和地區都開始大力扶持并推動農業農村的數字化轉型發展,在政策制定中充分關注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建設、電子商務、人工智能等國際前沿領域。我國農業農村數字基礎環境正在不斷完善,過去 10 年基礎設施、農業物聯網、農業“互聯網+”等領域已經獲得可觀成就。但我國農業農村數字化仍然存在諸多發展瓶頸,如農村網絡仍然相對落后、數字農業推廣成本高、數字化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專業人才缺失等,亟待變革創新。
(3)行業集中度持續提高
近年來,全球范圍內大型的種子和植物保護產品公司經歷了一系列的并購浪潮,促進了行業的整合。截至目前,植物保護產品和種業市場主要由下列農業科技集團領導:先正達集團、拜耳、巴斯夫和科迪華。
然而,中國的農業投入品行業仍然高度分散。從國際行業發展趨勢來看,科技的不斷現代化發展,最終必然使得行業走向并購整合,擁有先進技術和研發能力、商業化能力優異且資本雄厚的公司有望成為行業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