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午夜亚洲WWW湿好大_野外做受三级视频_国产老熟女狂叫对白

相關推薦
網絡設備制造行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分析(附報告目錄)
發布日期:2021-07-07 10:59:01

網絡設備制造行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分析(附報告目錄)

1、行業發展特點

網絡設備制造行業主要呈現以下幾個主要的發展特點:

(1)技術更新換代快,柔性智能制造能力不斷增強

近年來,網絡通信技術從 3G、4G 向 5G 快速發展更迭,帶動網絡設備產品傳輸帶寬、速率的快速更新換代和升級,進而對網絡設備制造商的設備、管理、人員和軟件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隨著人力成本的逐漸提升、品牌商對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要求的不斷提升以及國家對智能制造的大力支持,網絡設備制造企業通過加大技術研發、投資自動化生產設備、引進智能管理信息系統的方式以謀求自身綜合實力的提升,提高自身的柔性智能制造能力,以滿足多品種、多批次的客戶需求。

(2)行業產品應用領域廣泛,品牌商存在細分市場差異

網絡設備作為信息化建設的基礎設施層,行業應用領域具有較高的覆蓋性。隨著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政府、金融、教育、能源、電力、交通、中小企業、醫院、運營商等各個行業進入了信息化建設及改造的階段,為其帶來了持續穩定的市場需求。廣泛的行業應用為網絡設備品牌商、制造商帶來了差異化的細分市場,不同的品牌商、制造商針對不同應用領域在產品設計及研發過程中重點針對細分市場的客戶群體進行定向研發設計,在技術指標、軟件應用、產品外觀等存在專業化差異。

(3)品牌商與制造商粘性較高,形成“共生經濟”

網絡設備制造商一直深耕實體經濟,圍繞電子產品制造領域的市場需求,持續開展工藝技術提升、生產效率提升、產品品質提升和供應鏈服務優化工作。經過多年的發展,品牌商與制造商之間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分工與合作,由于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較大,制造商與下游品牌商的粘性較強。同時,下游客戶出于維護自身的市場競爭力的考慮,也會對制造商進行一定的客戶排他性的約束。因此,行業內各制造商的客戶集中度普遍較高,雙方保持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有利于形成互利共生的局面。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7年計算機網絡設備制造行業細分市場調查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2、行業面臨的機遇

2-210FG05923517.png

(1)我國政府鼓勵和支持網絡及信息技術的發展,并通過一系列產業政策推動互聯網行業的有序發展,加快各行業的信息化建設,加快網絡升級換代,奠定了國內網絡設備市場的持續增長趨勢

信息通信業是全面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行業,一直以來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020 年以來,中央會議多次提及“新基建”概念,會議要求出臺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支持政策,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加快 5G 網絡、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新基建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為網絡設備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動能。

根據《國家信息化發展評價報告(2019)》,中國在信息產業規模、信息化應用效益等方面獲得顯著進步,信息化發展指數排名在近 5 年快速提升,位列全球第 25 名,首次超過 G20 國家的平均水平。中國信息化在網絡基礎設施、終端設備普及率、關鍵核心信息技術創新、信息化人力資源儲備等方面的快速發展,將推動網絡設備制造行業的持續發展。

此外,工信部和發改委公布《信息產業發展指南》等相關產業政策,將加快制造業集聚區光纖網、移動通信網和無線局域網的部署和建設,實現信息網絡寬帶升級,這都將帶動網絡設備行業的發展。

(2)信息化建設在多領域投資規模持續擴張,線上線下業務融合的趨勢加快了對企業級網絡設備的市場需求

政府部門信息化建設投資具有較大的市場規模并保持穩定增長,截至 2020年 6 月,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 7.73 億戶,“橫到邊、縱到底”的一體化政務服務體系初步建成,根據《2020 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顯示,我國電子政府發展指數為 0.7948,排名從 2018 年的第 65 位提升至第 45 位,達到全球電子政務發展“非常高”的水平。

教育行業信息化建設投資近年來保持了高速增長,2020 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 2.82 億在校生普遍轉向線上課程,教育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在線教育與教育信息化相互促進發展,未來線上線下融合成為教育行業發展的主流趨勢。

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是未來蓬勃發展的巨大市場。國內企業已經基本實現了基礎的信息化和互聯網化,隨著企業網絡應用和業務流程的深度融合,企業開始建立內部管理的信息化系統,使信息化和網絡化逐漸深入到企業的核心業務應用中,例如 ERP 系統、CRM 系統、OA 系統及視頻會議等,極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工作績效,成為企業提高內部競爭力的主要途徑之一。此外,受疫情影響,遠程辦公用戶需求集中爆發,用戶規模呈現井噴式增長,根據 CNNIC 的資料顯示,2020 年智能移動辦公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 375 億元,增長率為 30.2%。為滿足遠程辦公對于視頻清晰度、信息時延、服務器并發處理等核心性能的需求,多種相關信息基礎建設持續加速。遠程辦公將有望成為常態化運營工具,是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手段。

(3)各類移動互聯網應用不斷推陳出新及蓬勃發展,帶動移動互聯網流量逐年高速增長,增加對網絡設備等互聯網基礎架構設施的需求

近年來國內各類移動互聯網應用不斷推陳出新及蓬勃發展,從基礎的社交通訊、搜索查詢、新聞瀏覽、游戲娛樂,到網絡購物、網絡金融、網上支付,再到教育、醫療、交通等公共服務的互聯網化,移動互聯網塑造了全新的社會生活形態,并在國內形成了規模龐大的手機網民。根據《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 2020 年 6 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 9.32 億,增長率連續三年超過 8%,手機網民占全體網民的比例為 99.2%。

隨著手機網民數量與在線時長的不斷增長、移動互聯網應用的快速發展及信息承載形式的不斷升級,根據工信部《2020 年通信業統計公報》,2020 年,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消費達 1,656 億 GB,比上年增長 35.7%。全年移動互聯網月戶均流量達 10.35GB/戶·月,比上年增長 32%。網絡設備作為移動互聯網最大的流量接入及傳輸工具,與移動互聯網流量增長保持同步市場需求。

隨著未來的社會信息化進程持續加快,承載信息的載體呈現出“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的發展路徑。其中視頻作為信息承載的一種形式正變得越來越普遍,且隨著視頻分辨率的不斷提高,單個視頻所占用的數據流量也越來越大。根據工信部的數據,2020 年前三季度,移動互聯網累計流量達 1,184 億 GB,同比增長33.5%。其中,通過手機上網的流量達到 1,127 億 GB,同比增長 27.6%,占移動互聯網總流量的 95.2%。移動互聯網流量及手機網民的快速增長及普及,帶動移動互聯網流量逐年高速增長,促進了網絡設備的市場需求和持續投資。

(4)寬帶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為網絡設備行業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我國寬帶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為網絡設備行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截至 2020 年 9 月,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的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總數達 4.76 億戶,同比增長 5.8%,比上年末凈增 2,682 萬戶。其中,光纖接入(FTTH/O)用戶 4.45 億戶,占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總數的 93.5%。

同時,網絡提速效果顯著,100Mbps 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達 4.2 億戶,占總用戶數的 88.2%,占比較上年末提高 2.8 個百分點;千兆寬帶服務推廣加快,1,000Mbps 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達 425 萬戶,比 2019 年末凈增 338 萬戶。截至 2020 年 9 月末,移動互聯網用戶達 13.38億戶,全年凈增 2,040 萬戶,占移動電話用戶的 83.68%,其中 4G 用戶達 12.92億戶,全年凈增 1,097 萬戶。

隨著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數量的持續增加以及帶寬的不斷提高,數據傳輸量和傳輸速度也大幅增加,帶動網絡設備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

(5)品牌商持續擴大的電子制造服務外包需求保障了網絡設備制造行業的穩定

隨著全球電子制造行業的不斷發展,整個產業鏈逐漸呈現出品牌商和制造服務商專業化分工的行業格局。品牌商為了迅速擴大產能、降低生產成本及縮短新產品開發周期,逐漸把產品生產制造和開發設計環節外包,其業務重心轉向新產品開發、品牌管理與市場營銷。品牌商持續擴大的電子制造服務外包需求,保障了網絡設備制造行業的穩定。

企業級網絡設備的電子制造服務商除提供制造業務外,還提供產品設計、工程、測試以及物料采購等一系列服務。因此,品牌商出于競爭和長期發展的需要,通常會與制造服務商建立并保持穩定的合作關系,以保證其優質穩定的供應鏈,雙方的合作關系粘性較強,替代成本較高,在合作良好的前提下,一般合作規模會逐年增長。網絡設備產業鏈的專業化分工格局,為網絡設備制造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3、行業面臨的挑戰

(1)人口紅利優勢逐步喪失,國內用工成本不斷上升

行業用工需求持續增加,近年來特別是 2020 年新冠疫情影響,國內部分地區制造企業出現“用工荒”、“用工難”等情況,導致行業內企業生產穩定性受到影響;同時,用工成本逐年上升導致人工成本的增加,從而對行業利潤水平產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雖然目前行業內企業將通過提高制造自動化水平逐漸減少用工,但用工問題仍在一定時期內對行業發展產生影響。

(2)行業核心人才稀缺

網絡通信技術不斷推陳出新,需要企業投入較大的研發成本,培養引進高端研發技術人才。與此同時,網絡通信設備企業需要同時具備一定技術基礎及企業運營能力的高端管理人才來有效組織生產,提高企業管理效率。上述兩類高端人才的培養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目前人才的短缺問題將會是限制行業發展的不利因素。

(3)與國際知名廠商相比,國內制造服務商的綜合實力仍有欠缺

與國際知名電子制造外包服務廠商相比,目前國內制造服務企業在資金實力、技術水平、生產規模及知名度方面仍有不足,具體表現為新技術研發能力較弱,單個企業的生產線數量較少,能夠提供產品制造服務的領域相對單一,大規模融資渠道也較少,進而制約了公司經營規模的迅速擴張。

4、主要網絡設備品牌商情況

(1)思科(Cisco)

思科成立于 1984 年,總部位于加利福尼亞州圣何塞,是全球網絡設備市場的領導者。思科生產了世界上第一臺交換機和路由器,并始終在全球網絡設備市場保持領先。目前,思科為客戶提供集成網絡的解決方案,涵蓋設計、生產、銷售基于互聯網協議(Internet Protocol)的網絡產品及其它通信和 IT 產品及服務。根據思科 2020 年度財務報告,其 2020 財年的營業收入為 493 億美元,其中美洲地區的收入占比為 59.4%,歐洲、中東和非洲(EMEA)地區的收入占比為 25.7%,亞太、日本和中國(APJC)地區的收入占比為 14.9%。

(2)新華三(H3C)

新華三為原華三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3 年,最早系華為和美國3Com 公司的合資公司,一直為全球網絡設備市場的領先廠商。2016 年,紫光股份(000938)完成了從惠普公司收購新華三 51%的股份,成為新華三的控股股東,并將其更名為新華三集團有限公司。新華三定位于 IT 基礎架構產品及方案的研究、開發、生產、銷售及服務,擁有完備的路由器、以太網交換機、無線產品、網絡安全產品、服務器、存儲設備、IT 管理系統、云管理平臺等產品系列。根據紫光股份 2020 年度報告,2020 年度新華三營業收入為 367.99 億元。

(3)華為

華為成立于 1987 年,總部位于中國深圳,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解決方案供應商,在網絡設備領域也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華為在電信運營商、企業、終端和云計算等領域構筑了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優勢,為運營商客戶、企業客戶和消費者提供有競爭力的通信技術解決方案。根據華為 2020 年度報告,華為2020 年度營業收入 8,914 億元。

(4)星網銳捷

福建星網銳捷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6 年,總部位于中國福州,是國內網絡設備、網絡終端、視訊產品、信息化軟件等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商,2010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星網銳捷 2020 年度營業收入為 104.04 億元,其中企業級網絡設備收入為 64.00 億元。

(5)邁普技術

邁普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2 年,注冊資本為 2.34 億元,總部位于中國成都,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企業,是國內主流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企業級網絡設備及行業應用與服務提供商,主營業務為研發、生產、銷售企業級網絡設備并為客戶提供智能化、差異化的行業應用與服務,產品與服務廣泛應用于金融、電信、政府等政企客戶。

5、主要網絡設備制造商

(1)工業富聯(601138.SH)

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于 2018 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是全球領先的智能制造服務商和工業互聯網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產品涵蓋通信網絡及移動設備、高精密機構件、云計算相關設備、科技服務(含精密工具、工業機器人及工業互聯網相關服務);核心研發投向包括 5G、AI、工業大數據、高效能運算(HPC)、智能制造及精密工具等領域。根據工業富聯公告的年報信息,2020 年度營業收入 4,317.86 億元,凈利潤 174.27 億元。

(2)臺達電子(2308.TW)

臺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71 年,為全球提供電源管理及散熱解決方案,業務版圖橫跨消費性電子、汽車電子、工業自動化、樓宇自動化、醫療、通訊和再生能源等領域。達創科技為臺達電子下屬專門經營網絡通訊設備的公司,曾于 2007 年在港交所上市并于 2009 年完成私有化,目前為臺達電子的控股子公司,隸屬于基礎設施事業部。根據臺達電子公告的年報信息,臺達電子 2020年度營業收入 2,826.05 億元新臺幣,凈利潤 273.84 億元新臺幣。

(3)明泰科技(3380.TW)

明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3 年,總部位于臺灣新竹,前身為友訊科技(D-Link)的代工生產事業部,2020 年第一大股東友訊科技退出導致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主營業務為網絡通訊設備的研發、制造與服務,主要產品包括LAN/MAN 網絡設備、無線寬帶網絡設備、數字多媒體設備和智慧傳感器等。根據明泰科技公告的信息,2020 年度營業收入 321.71 億元新臺幣,凈利潤 7.25億元新臺幣。

(4)智邦科技(2345.TW)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88 年,總部位于臺灣新竹,主營業務為以太網和無線設備的研發、設計和制造,主要產品包括網絡交換機、網絡應用設備、網絡接入設備、寬頻網絡設備和無線網絡設備等,其中網絡交換機為核心產品,2019 年度營業收入占比為 68%。根據智邦科技公告的信息,2020 年度營業收入544.63 億元新臺幣,凈利潤 50.49 億元新臺幣。

(5)恒茂高科

湖南恒茂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5 年,注冊資本為 7,200 萬元,是一家網絡通信設備制造商,主要產品包括交換機、路由器及無線 Wifi 接入設備、網卡等,主要客戶為 D-Link 等。根據湖南恒茂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公告信息,2020年營業收入 5.89 億元,凈利潤 0.54 億元。

(6)共進股份(603118.SH)

深圳市共進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8 年,于 2015 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致力于寬帶通信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聚焦于寬帶通信終端設備、移動通信和通信應用設備。根據共進股份公告的年報信息,2020 年度營業收入88.42 億元,凈利潤 3.44 億元。

(7)劍橋科技(603083.SH)

上海劍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6 年,于 2017 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主營業務為基于合作模式(主要為大客戶定制的 JDM 和 ODM 模式)進行家庭、企業及工業應用類電信寬帶接入終端、無線網絡與小基站、交換機與工業物聯網基礎硬件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以自主品牌進行高速光組件與光模塊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根據劍橋科技公告的年報信息,2020 年度營業收入 27.09 億元,凈利潤-2.66 億元;

(8)卓翼科技(002369.SZ)

深圳市卓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4 年,于 2010 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主營 3C 及智能硬件等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與銷售服務,產品涉及網絡通訊類、消費電子類及智能硬件類等領域,核心客戶包括華為、小米、三星、360 等國內外知名品牌商。根據卓翼科技公告的年報及公告信息,2020 年度營業收入 30.41 億元,凈利潤-6.08 億元。

6、行業壁壘構成

(1)技術研發壁壘

網絡通信技術是無線電技術、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軟件技術等的綜合應用,主流網絡通信設備每五年左右就面臨升級換代,技術驅動現象顯著。客戶對產品的傳輸速率、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不斷提高,要求網絡設備制造商必須具備較強的研發設計能力,達到更高標準的技術研發、工藝制造、品質管理和生產控制要求,實現產品的快速升級及技術創新。

(2)資質認證壁壘

網絡設備品牌商較為集中,思科、新華三、華為、星網銳捷等通信設備行業知名品牌商占據了八成以上的市場份額。網絡設備制造商要成為上述知名品牌商的合格供應商,必須在技術研發、工藝制造、品質管理、生產控制、售后服務等多方面經過嚴格且多層次的考核認證;同時,制造商還需要通過產品評審、試供貨等環節才能進入量產階段,對本行業新進入者形成了較強的資質壁壘。

(3)資金壁壘

網絡設備制造行業屬于資金、技術密集型的行業。行業新進入者需要購置生產設備、廠房等固定資產,建設投資規模較大,前期技術研發也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同時,制造商為了保證能夠及時響應下游品牌商的供貨要求,一般會根據對客戶需求的預測適量提前備貨,因此對企業資金周轉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這對新進入企業而言存在一定的資金壁壘。

(4)業務合作壁壘

對于制造商和品牌商而言,雙方達成長期合作需要經過嚴格且多層次的認證和考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和時間成本。品牌商如果頻繁更換供應商則需要重新進行設計、研發、認證、測試等,導致雙方浪費成本投入且耗費時間。

因此,雙方形成良好合作以后,制造商與品牌商一般會形成較高的合作粘性,雙方之間未發生重大異常事故,一般會維持相對穩定的業務合作關系,使得本行業的新進入者面臨一定的業務合作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