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檢測行業主要特征及主要發展趨勢(附報告目錄)
1、第三方檢驗檢測服務行業的定位
檢驗檢測服務是通過專業技術手段對檢驗檢測對象進行的檢測、檢驗、測試、鑒定等活動,還包括產品質量、計量、認證和標準的管理活動。
根據檢驗檢測機構的屬性,可以將檢驗檢測機構分為政府檢驗檢測機構、企業內部實驗室、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三類。政府檢驗檢測機構主要服務于政府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職能,業務主要涉及市場準入、監督檢驗檢測、CCC 認證、生產許可證等方面。企業內部實驗室主要為輔助自身的研發工作及滿足自身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需求。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則以公正、權威的非當事人身份,根據有關法律、標準或合同進行檢測活動。
由于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的非當事人身份,出具的檢測數據具備獨立性和公正性,已被市場廣泛接受。政府部門檢測相關的人力資源有限,將檢測工作外包給專業的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可以減少政府人力投入,避免大量的重復性實驗室建設;隨著檢測產品的種類、檢測指標數量越來越多,企業內部實驗室無法快速滿足檢測需求,將檢測工作委托給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企業可專注于產品的研發和生產,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的優勢將進一步顯現。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7年第三方檢測行業細分市場調查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2、第三方檢驗檢測服務行業的主要特征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整理
(1)公信力是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的立身之本
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獨立于供需雙方和監管雙方進行檢測活動,檢測結果要能夠為報告的需求方和監管方所接受,要求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具備相當的公信力,為雙方提供真實、獨立的監測數據。保持公信力是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開展業務的基本要求,也是立身之本。
(2)品牌依賴度較大
由于檢測必須具有獨立、公正、客觀的屬性,檢驗檢測機構的品牌代表了該機構的市場公信力、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直接影響著市場接受程度,檢驗檢測機構的品牌依賴度很大。優秀的品牌憑借其較高的市場認可度,享受品牌溢價,有利于維持較快速發展。
(3)客戶分散、單筆交易金額小的碎片化特征明顯
檢驗檢測行業的下游涉及眾多領域,幾乎涵蓋了各個行業,如工業、農業、采礦業、日用消費品制造業、建筑業、汽車制造業、電子電器行業、醫藥行業等等。檢驗檢測行業的客戶眾多,可以是各個行業的參與者,也可以是政府部門或個人消費者等,因此具有客戶數量多且客戶群體廣泛的特點。一般而言,檢測主要通過抽樣進行,被測件相對于整批次的產品而言占比極小,單次檢測費用對于產品整體價值較低,客戶對于檢驗檢測服務的價格敏感度也較低。
(4)重資產屬性
檢驗檢測機構需要投入建設專門的實驗室、購置大量檢測試驗設備,如電磁兼容實驗室需要千萬級資金投入,重資產屬性明顯,因此,為滿足日益增長的檢驗檢測需求,檢驗檢測機構需要增加對檢測設備及實驗室的投入,雄厚的資本實力有助于其快速發展。
(5)檢驗檢測機構本地化發展
由于被測件有運輸半徑的限制,如環境與可靠性試驗,超過一定的運輸距離可能發生被測件變質等情形,因此下游客戶主要選擇當地的檢驗檢測機構,檢驗檢測機構有明顯的本地化特征。根據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統計數據,2019 年全國 74.44%的檢驗檢測機構僅在本省區域內提供檢驗檢測服務,“本地化”色彩仍占主流。大型檢驗檢測機構為打破服務半徑的約束,多采用在不同地區設立實驗室等分支機構的方式拓展業務。
3、行業發展趨勢
(1)檢驗檢測行業進一步市場化
我國檢驗檢測行業起步較晚,在檢測事業發展初期,政府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各級政府部門設立事業性質的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承擔了監控產品質量、保障消費者安全、支撐政府監管的角色,奠定了我國檢測事業早期發展的基礎。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產品種類不斷豐富、服務形式不斷創新,催生了豐富多樣的檢測認證需求,推動了我國認證認可檢測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在“簡政放權”和“放管服”的政策紅利之下,事業單位制檢驗檢測機構數量持續減少,民營檢驗檢測機構數量持續增加,民營檢驗檢測企業數量占比從 2013 年末的 26.62%上升到 2019 年末的 52.17%。在《全國質檢系統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檢驗檢測機構政事分開、管辦分離、轉企改制等措施將持續推進,民營檢驗檢測機構的占比將進一步提升。
相對于企業自檢,第三方檢驗檢測具有如下優勢:①第三方檢驗檢測具有規模效應,檢測成本低于企業內部自檢;②在產品研發階段,將檢驗檢測交由第三方規避了企業內部的利益沖突;③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的自由化程度較高。隨著我國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專業化提升、規模化整合、市場化運營取得成效,國內第三方檢驗檢測市場取得快速發展。
(2)行業集約化發展
目前我國檢驗檢測行業集中程度較低,呈碎片化競爭格局。從檢驗檢測機構人員規模分布來看,2019 年就業人數在 100 人以下的小微型檢驗檢測機構數量占比達到 96.49%;從收入規模分布來看,2019 年我國規模以上(營業收入 1,000萬元以上)檢驗檢測機構數量僅占全行業的 13.17%,2019 年涉及檢驗檢測業務的 11 家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合計為 195.75 億元,占當年全行業收入的比例僅為6.07%,行業碎片化特征明顯。
從國內外檢驗檢測企業發展歷程看,檢驗檢測機構需要通過新設實驗室、并購優質標的的方式擴大規模、擴張服務網絡。目前國內檢驗檢測行業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小檢驗檢測機構難以負擔高額的固定資產支出、在建工程投入、對外投資等資本支出,大型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可以借助資本市場以較低的費用進行融資,在綜合化擴張和推動行業整合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從而推動行業向集約化方向發展。近年來,我國規模以上檢驗檢測機構在數量上和比例上均呈上升趨勢,也反映了行業的集約化發展趨勢。
(3)檢驗檢測行業將進一步向信息化方向發展
新一代互聯網及大數據技術為信息化創新發展提供了新動力,目前歐美國家已廣泛應用 LIMS(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等信息化系統來實現實驗室的自動化、標準化、規范化、智能化,可將實驗室的業務流程、人員、儀器設備、標準方法、文件記錄、項目管理、客戶管理等因素有機結合,為實驗室高效運作以及各類信息的存儲、分析、報告和管理提供平臺,并可對實驗室的各個環節進行全方位的量化和管理。近年來,我國也出臺了《認證認可檢驗檢測信息化“十三五”建設任務與行動計劃》等政策和指導意見,為檢驗檢測行業創新服務模式、增強服務能力提供了必要的政策支持。未來,我國檢驗檢測行業有望建立 LIMS 的統一規范,網絡通信技術、大數據分析等多種信息化技術在檢驗檢測行業深入應用。
4、行業的進入壁壘
(1)資質壁壘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的規定,為社會提供公證數據的檢驗檢測服務機構,必須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對其進行評審,具備《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準則》要求的主體、人員、場地、設備、管理體系和其他六個方面的條件,方可取得 CMA 資質。根據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相關規定,檢驗檢測服務機構必需滿足 CNAS-RI01《檢驗機構認可規則》,方可取得 CNAS資質。此外,從事軍用裝備和民用飛機產品檢驗檢測業務的機構,還需要取得相關軍用產品或民用飛機的檢驗檢測資質。
(2)技術壁壘
檢驗檢測服務涉及的專業范圍廣,對于提供檢驗檢測服務的機構而言,一方面需要熟悉產品的設計過程,另一方面需要對產品的性能、質量特性有深入的理解,同時還需要掌握各類產品的檢測技術,尤其是軍用裝備對于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測試性、安全性、環境適應性均有較高要求。因此,針對某一類產品的檢測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技術,考慮到不同產品之間的相互影響,檢測多種類產品對檢測技術的綜合性運用需求更高。
綜合性檢驗檢測機構能夠一站式滿足客戶多樣性檢測需求,需要檢驗檢測機構具備較強的跨行業、跨專業技術能力,同時,還需要不斷進行新項目、新技術的開發。對于產品特性的掌握以及跨行業、跨專業技術的融合以及熟練掌握設計檢測標準、編制試驗大綱的能力,需要較長的時間積累,形成了較高的技術壁壘。
(3)資金壁壘
檢驗檢測行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企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構建實驗室及采購專業檢測儀器設備,實驗室規模和儀器設備的數量決定著企業的業務承接能力;同時,部分檢驗檢測項目有時效性要求,檢驗檢測機構為突破服務半徑的制約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布點,擴大規模;此外,受軍工客戶預算管理和結算周期較長的影響,以軍用裝備檢測為主要業務的檢驗檢測企業對營運資金的需求量較大,因此存在一定的資金壁壘。
(4)客戶壁壘
從事軍用裝備和民用飛機產品檢驗檢測服務的客戶壁壘很高。除了要取得開展業務的必要資質外,還需要接受客戶較長時間的考察以及試驗資質、實驗室環境、人員情況等方面嚴格的評審,通過現場評審的供應商才可進入軍工單位的合格供應商目錄,只有進入合格供應商名錄的單位才有資格為其提供檢驗檢測服務。軍用裝備和民用飛機產品的檢驗檢測服務機構往往要在產品的方案設計及定型階段介入,因此,客戶一般不會輕易更換供應商。此外,出于安全、保密及成本等因素考慮,客戶更不會輕易更換供應商。
(5)品牌壁壘
檢驗檢測機構的品牌和公信力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檢驗檢測機構作為提供技術服務的機構,其出具檢測報告的公信力對品牌影響較大,良好的品牌影響力有助于檢驗檢測機構提高其市場占有率。對檢驗檢測機構來說,品牌影響力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依賴于檢驗檢測機構檢測技術能力、檢測質量和檢驗檢測服務,行業新進入者往往難以在短期形成品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