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巡檢行業發展現狀、面臨機遇及發展趨勢預測(附報告目錄)
1、智能巡檢行業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
(1)智能化巡檢已成為輸電線路巡檢的主要模式
輸電是電力系統整體功能的重要組成環節,通過變壓器將發電機發出的電能升壓后,再經斷路器等控制設備接入輸電線路來實現。按結構形式,輸電線路分為架空輸電線路和地下線路,其中架空輸電線路由線路桿塔、導線、絕緣子等構成,架設在地面之上,是目前輸電線路采用的主要形式。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7年中國智能巡檢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可行性評估分析報告》
架空輸電線路具有距離長、分布廣的特點,且線路設備長期露置在大自然的環境中運行,容易遭受各種氣候條件的侵襲(如雨雪、冰凍、污穢、雷擊等),以及其它的外力破壞(如機械撞擊桿塔或拉線基礎、樹竹傾倒碰撞導線、鳥獸造成的接地短路等),因此線路出現故障的機會較多,而且一旦發生故障,需要較長時間才能修復送電,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為了保證輸電線路的安全運行,需加強線路的巡視和檢查,隨時發現設備的缺陷和危及線路安全運行的因素,以便及時檢修消除隱患,并制定安全措施。
傳統的電力巡檢主要依靠人工巡視,綜合運用感官及部分配套的檢測儀器對相關設備及桿塔等進行簡單定性判斷為主的檢查,除存在勞動強度大、巡線效率低等缺陷外,還具有巡檢不到位,巡檢結果難以數字化展現等問題。近年來,隨著無人機技術、數據處理技術、軟件技術的發展和在巡檢領域的深入應用,目前電網已形成了“直升機/無人機巡線+激光雷達掃描+數據處理分析+數據應用與可視化展示” 的智能巡檢業務模式,可有效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巡檢效率、擴大覆蓋范圍、并數字化展現巡檢結果,對提高電網運行安全性、穩定性以及運行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2)政策支持下智能巡檢行業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
2020 年 2 月,國家電網設備部下發了《關于印發 2020 年設備管理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提出要“加大輸電線路巡視無人機推廣應用力度” 與“推進輸電線路通道可視化建設” 。
2019 年 9 月,國家電網設備部下發了《國網設備部關于印發架空輸電線路激光掃描技術應用管理規定(試行)的通知》,首次明確規定了不同等級、類型的特高壓線路、通道的激光掃描周期:
不同等級、類型的特高壓線路、通道的激光掃描周期
線路、通道類型 | 激光掃描周期 |
特高壓密集通道 | 1年1次 |
特高壓直流線路 | 2年1次 |
重要輸電通道 | 2-3年1次 |
500kV 及以上電壓等級線路和 500kV 以下電壓等級重要輸電線路 | 4-5年1次 |
其他線路 | 由各省公司自行確定,不得超過 10 年 |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隨著智能巡檢業務模式持續推廣、技術應用的逐步深化,在行業政策的推動下,輸電線路智能巡檢領域對無人機產品、數據掃描、數據分析處理、軟件開發、技術服務的市場需求有望不斷提升,相關企業將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
2、智能巡檢行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1)面臨的機遇
1)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的大力扶持
電力能源是保障生產生活穩定運行的基礎性能源,受到我國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近年來,我國不斷出臺一系列相關產業發展政策,如《關于促進智能電網發展的指導意見》 《電力發展“ 十三五” 規劃( 2016-2020年) 》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 2019 年本)》 《泛在電力物聯網 2020 年重點建設任務大綱》等,從電網建設規劃、投資、稅收、技術研發等多層面,給予本行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同時也在深入發展智能電網的基礎上,提出建設電力物聯網和數字電網,為電網行業未來發展提供重要的方向引導。
2)電力物聯網、數字電網的建設為智能巡檢行業提供良好發展契機
電力物聯網和數字南網的建設使得我國電網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水平將進一步提升,對各環節的硬件設備、數據處理、軟件開發等產品和服務的市場需求將相應增加,為智能巡檢行業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市場機遇。
3)技術創新進步推動行業持續發展
電力行業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行業,技術創新是驅動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力量。一方面,生產制造智能電表、用電信息采集終端等智能電力產品所涉及的生產設備、零部件、材料工藝、軟件技術等均在不斷升級進步,促進了行業制造水平和生產工藝的不斷提升;另一方面,在電力物聯網和數字電網建設持續推進的背景下,智能控制、通信技術、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先進技術和其他學科知識與行業將進一步深化融合,促使行業產品及服務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以及應用場景進一步拓展。綜上,多層面技術的創新與應用,將共同推動行業長期、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是智能巡檢行業面臨的重要發展機遇之一。
(2)面臨的挑戰
高端復合型人才儲備有待提高:電網領域的產品及服務融合了多學科、多領域的技術,對研發和技術人員的背景、專業知識儲備深度和廣度、行業經驗均有較高的要求。隨著行業產品功能的持續升級、技術的不斷進步,企業需持續不斷的進行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以保證自身的競爭優勢和市場地位,在技術研發、生產運營等方面高端復合型人才的儲備還需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