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產業之消防與救援設備行業特點及機遇挑戰(附報告目錄)
1、產業發展概況
消防與救援設備是國家應急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要求加強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建設,增強全災種救援能力;加強和完善航空應急救援體系與能力;加強重大災害防治等領域先進技術裝備創新應用。各省市根據自身產業特點和實際需要,也陸續出臺了應急產業的相關扶持政策,對推動地區應急產業發展提出明確要求。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吉林、安徽、江西、山東等十余省市先后出臺了針對本省市應急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將發展應急產業作為穩增長調結構的重要措施,明確了本地區應急產業發展重點,推進區域產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廣東、安徽、重慶、浙江等地結合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和企業轉型需求,將應急產業作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建設形成了一批具備應急科研創新能力,且具有一定規模的應急產業基地。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7年應急產業細分市場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消防與救援行業的發展水平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改革開放前,我國消防救援行業發展緩慢,全國消防產品生產企業數量不足 100 家,且大部分是國家出資建設的國營企業。2003 年國家取消消防產品生產銷售備案登記制度,逐步建立消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消防市場環境發生根本性變革,民營企業開始涉足消防行業,行業發展速度加快。隨著中國國民經濟快遞增長,消防救援產業也逐漸發展成型。2018 年,國家成立應急管理部并組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職能向“全災種、大應急”方向轉變,建立了科學、全面、開放、先進的應急管理信息化體系,加快現代化信息技術與應急管理業務深度融合,通過應急服務平臺進行安全預警防控、應急指揮,全面加強消防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未來,消防與救援設備的產業邊界將繼續拓展,全球市場需求將進一步增大。
根據應急救援工作的需要,消防應急裝備需求發生變化。一是傳統產品的多功能化和智能化需求提升,比如搶險救援車帶滅火模塊;二是從傳統的消防裝備向多種類型產品延伸,尤其是后勤保障車的需求量在不斷增加,包括宿營車、通信指揮車、餐飲車、運兵車等;三是根據大應急的需要,根據不同救援類型,對產品救援的模塊化需求明顯,比如地震救援模塊、化學救援模塊、水域救援模塊、山地救援模塊等。在國家政策支持、新舊動能轉換以及“新基建”等大環境下,信息通信技術、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概念正加速與應急產業融合,新一代智能化、無人化應急產品將逐步替代傳統應急產品。除了國家隊伍的應急救援之外,各大型危化企業、園區自主采購的消防應急裝備也在快速增加。
隨著近年來中國 GDP 的高速增長,城市化進程的穩步推進。消防監管體系逐步完善,社會公眾安全意識的提高,國家及各省市對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的投入持續提高,對消防與救援裝備的需求不斷增加,對產品質量及功能要求不斷提升,為消防救援設備業務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2、行業特點
我國消防行業自建國以來歷經 8 次體制改革,并于 2008 年正式立法,對行業長期穩健發展具有重要促進意義。其次是市場化改革、質量要求、強制性和鼓勵性需求等層面,國內消防政策在各層面不斷健全完善,促進產業長期向好。此外,近年來我國密集出臺了消防行業相關鼓勵政策,也為行業長期發展指明了方向。消防產品向家庭領域的拓展以及智慧消防的快速滲透是未來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2018 年 3 月,我國應急管理部正式成立,將國家安監總局、地震局、森林防火指揮部等 13 個部門的應急救援職責進行整合,成為綜合應急救援部門,“大應急、全災種”也成為新時代的救援處置要求,對產品智慧化、無人化、專業化需求增強,尤其是對高精尖裝備需求量增加。同時,消防應急裝備國產化率進一步提高,為消防應急救援裝備國產替代進口帶來機遇。
3、行業競爭格局
國家基于對消防安全的考慮,對消防應急救援裝備制造行業采取了準入管理制度,消防車生產企業取得相關準入后方可生產、銷售相應的綜合性消防救援移動裝備產品,國內擁有工信部公告的消防車生產企業主要有 30 多家。對于獲得市場準入的合格產品,各家消防車生產企業充分競爭,憑借自身的產品、技術優勢來決定市場地位,行業的市場化程度較高。近年來,隨著我國汽車工業和消防設備制造業整體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消防車產業取得穩步發展,國內消防車生產商已成為我國綜合性消防救援移動裝備市場的主要供應商。當前,國內消防車產業呈現多層次競爭格局,規模較小的消防車生產企業呈現出技術水平較低、品種較為單一以及設計能力較差的特征,大中型消防車生產企業具有較強的技術研發能力、較高的設計技術水平和較為先進的制造工藝流程,能夠自主設計、研發和生產出品種類型豐富、功能多元化以及技術水平較高的綜合性消防救援移動裝備系列產品,較好的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
4、行業規模情況
近年來中國經濟保持全面高速發展,城市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各行各業火災防控難度不斷加大,消防安全形勢面臨嚴峻挑戰。根據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數據,2020 年全國共接報火災 25.2 萬起,死亡 1,183 人,受傷 775 人。隨著國家及各省市積極推進綜合性消防救援設備體系建設,加強消防站及消防部隊裝備配備達標率,我國消防與救援設備市場規模將穩步上升。由于目前國家層面應急救援裝備分類的統一標準以及裝備配備標準仍在制訂中,細分市場規模難以準確預測。根據 2018 年 8 月應急管理部擬定《關于災害防控與應急救援能力建設重大項目和投資方案總體情況》,規劃未來三年國家應急領域信息化和物資裝備建設總投資金額分別不少于 1,068 億元和6,000 億元;按照綜合性消防救援移動裝備占比 5%-10%估算,預計未來三年市場需求可達 300-600 億元。
全球視角來看,北美市場大部分存量綜合性消防救援移動裝備中使用年限已超 10年,更新換代潛在市場規模預計超 80 億人民幣;德國市場因歷年市政投資的積壓可能促使未來幾年市場需求加速;發展中國家城鎮化進程持續加快,消防車新興市場將是未來幾年全球消防車行業規模增長主要動力。
5、行業面臨的機遇
應急產業是國家重點支持的綜合性新興產業。隨著國家對社會各類應急(爆炸、火災、地質、地震、氣象、公共衛生、恐怖襲擊等)救援越來越重視,相關部門陸續頒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應急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政策法規,主要包括《關于加快應急產業發展的意見》《應急產業培育與發展行動計劃(2017-2019 年)》《國民經濟十四五年規劃和 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等,要求加強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建設,增強全災種救援能力;加強和完善航空應急救援體系與能力;加強重大災害防治等領域先進技術裝備創新應用。在國家政策大力扶持的背景下,我國應急產業將出現快速、穩定的增長局面。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工信部發布的《應急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應急產業的重點產品包括登高平臺消防車、舉高噴射消防車、機場消防車、森林消防車等。2019 年我國頒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其中智能化、大型、特種、無人化、高性能消防滅火救援裝備被列為鼓勵類產業。在《中國制造 2025》及《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國家政策中提出重點發展機器人、無人機等高性能設備,積極鼓勵中國企業進行技術及產業創新,上述政策及調整將進一步推動應急產業智慧化、智能化的建設與發展。
6、行業競爭的加劇及技術要求的提升是企業必須面臨的挑戰
消防與救援設備行業內企業較為分散,國家成立應急管理部并組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職能向“全災種、大應急”方向轉變,全面加強消防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未來消防救援設備體系化,智能化趨勢明顯,對行業內企業硬件設備和數字化控制系統要求將不斷提高。
長期來看,行業內競爭也會加劇。此外,應急行業技術演變速度也將不斷加快,而現有企業間競爭的本質就是技術、服務的競爭,如果企業的技術水平不能及時響應客戶的新需求或競爭對手能夠提供性能更好、成本更低的產品,行業內現有領先企業將面臨巨大的挑戰。因此,行業的快速發展、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機遇與挑戰并存,現有企業能否充分利用現有技術優勢推陳出新、提升科研實力,能否充分利用與現有客戶的合作關系不斷深挖客戶需求是決定企業未來能否盈利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