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用疫苗行業產業鏈分析及行業特點、競爭格局(附報告目錄)
1、行業產業鏈
禽用疫苗行業產業鏈主要包括上游原料供應商、中游禽用疫苗生產企業、下游禽養殖場戶三大環節。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中國禽用疫苗行業市場調研及“十四五”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1)上游行業
禽用疫苗行業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種蛋(SPF蛋、非免蛋)、培養基、血清、佐劑、酶類等,原材料來源具有易得性,市場供應充足,所以行業內企業不存在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情況,且原輔料成本占營業收入比例相對較低,加之動物疫苗行業利潤率較高,因此原輔材料價格波動對企業利潤影響較小。
(2)下游行業
禽用疫苗行業的下游為禽養殖業,中國是畜禽業養殖大國,養殖經濟動物的群體數量大。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截至2019年,全球禽肉產量13,165萬噸,其中中國的禽肉產量全球排名第二,占比16.10%,僅次于美國,但在人均消費量上與其他國家仍有較大差距。
另據歐盟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肉類總產量達3.372億噸,與2019年基本持平,其中,雞肉和羊肉產量實現增長,抵消了豬肉和牛肉產量的下降。在雞肉方面,總產量為1.326億噸,實現小幅上漲,但漲幅為1960年以來的最低記錄。
禽用生物制品的主要免疫動物包括雞、鴨、鵝、鴿等,其中雞肉和鴨肉在禽肉中消費占比超90%。受養殖經濟性和動物生長特性影響,我國的肉雞的集中度和標準化程度較高;而肉鴨以農戶家庭散養為主體,散養量占比超70%。由于雞群的集中化養殖程度高、養殖密度大、得病后影響大,我國禽用疫苗的免疫對象以雞類為主。
從雞肉消費層面看,白羽肉雞和黃羽肉雞占我國雞肉消費量的90%,其他肉雞約占10%。其中,白羽肉雞產業在肉雞品種改良和養殖技術等方面已經較為成熟,平均養殖周期40天左右,標準化和規模化程度更高,根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我國白羽肉雞屠宰量前十的企業年出欄量占比達56%;黃羽肉雞因養殖周期平均在60天以上、單位養殖成本高等原因,規模化養殖程度低于白羽肉雞。
雞肉相對于牛肉和豬肉等紅肉產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熱量”的特點,健康食品的消費理念推動著消費者肉類消費結構改變,近年來雞肉占比逐步提升,2018-2019年受非洲豬瘟影響,雞肉作為豬肉消費的替代產品也使得消費量進一步提升。同時,我國養殖行業正處于規模化加速期階段,產業集中度持續提升,規模化養殖場戶對于生物防疫的重視程度更高,對疫苗的需求也更大,禽養殖行業景氣度和產業集中度的不斷提高推動著禽用生物制品行業持續擴容。
2、禽用疫苗的行業特點、競爭格局
(1)禽用疫苗領域的行業特點與競爭格局
a、禽用生物制品銷售額情況
2020年,禽用生物制品共有215種產品生產銷售,銷量1,883.6億羽份/億毫升,銷售額72.78億元。銷量同比增加281.24億羽份/億毫升,增幅為17.55%;銷售額同比增加11.17億元,增幅為18.13%。其占生物制品總銷售額的比重從2019年的52.05%下降到44.83%,同比下降7.22個百分點。
2015-2020年我國禽用生物制品銷售額在生物制品銷售總額中的占比
數據來源:中國獸藥協會、獸藥產業報告、普華有策
b、禽用疫苗領域的市場規模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我國家禽養殖行業的行業集中度總體呈現上升的趨勢,從而增加和推動了禽用疫苗領域的市場需求和發展。
2015-2020年我國禽用疫苗市場總體銷售規模
數據來源:中國獸藥協會、獸藥產業報告、普華有策
由于禽的生長周期相比豬更短、養殖技術難度相對更低、單場投資門檻也相對較低,所以國內的禽養殖相比豬養殖發展起步更早、更成熟,規模化程度也更高、免疫程序也更為規范,我國家禽產能處于上行周期,對禽用疫苗需求不斷增加,2015-2020年我國禽用疫苗市場復合增長率為14.75%,高于獸用生物制品行業整體增速。
自2018年國內非洲豬瘟疫情暴發以來,中國養豬行業遭受重創,2019-2020年養豬行業整體產能大幅下降,進而雞肉承擔起平衡肉類供應的重任,家禽產品替代需求增長強勁,市場供不應求。
完整的肉雞產業鏈包括育種群系→曾祖代種雞→祖代種雞→父母代種雞→商品代肉雞。肉雞代際間具有很高的杠桿作用,一套祖代雞最終可擴繁至5,000只商品雞以上。
從時間來看,T0時期引入的祖代雞雞苗對應第一批商品代雞的供應時間為T0+60周,對應的最后一批商品雞的供應時間為T0+126周。即T0時期引入的祖代雞苗會影響此后60周-126周商品代肉雞的供應。
根據中國畜牧業協會數據,截至2020年底,白羽肉雞方面,祖代雞存欄(在產+后備)163萬套,父母代存欄(在產+后備)6,074萬套;黃羽肉雞方面,國內祖代雞存欄量(在產+后備)153萬套,父母代存欄(在產+后備)4,302萬套,祖代雞和父母代數據均處于歷史較高水平。我國家禽產能整體處于上行周期,預計2021年禽用疫苗行業將繼續保持增長。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家禽出欄量為155.7億羽,隨著雞產業鏈上肉雞價格、雞苗價格、雞產品價格均上漲維持高位,禽類養殖景氣度提升,養殖企業補欄積極性提升,禽用疫苗的需求量也將進一步提升。隨著疫苗市場滲透率的不斷提升,按照禽類防疫費用1元/羽計算,長期來看,禽用疫苗市場潛在空間可超百億元。
c、強制免疫禽用疫苗和非強制免疫禽用疫苗的市場格局
常見的家禽疫病包括禽流感、雞新城疫、雞傳染性法氏囊病、雞馬立克氏病、傳染性支氣管炎等,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屬于國家強制免疫疫病。
2020年,禽用強制免疫疫苗銷量94.38億毫升,同比增加5.84億毫升,增幅6.60%;禽用強制免疫疫苗銷售額24.23億元,同比增加5.68億元,增幅30.62%。
2015-2020年禽用強制免疫疫苗銷售額
數據來源:中國獸藥協會、獸藥產業報告、普華有策
2015-2020年我國強制免疫禽用疫苗與非強制免疫禽用疫苗市場份額對比
數據來源:中國獸藥協會、獸藥產業報告、普華有策
d、主要非強制免疫禽用疫苗的銷售情況
2020年,非強制免疫禽用疫苗中銷售額相對較大的包括:雞新城疫、禽流感(H9亞型)二聯滅活疫苗(La Sota株+F株)、雞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二聯活疫苗(La Sota株+H120株)、雞新城疫活疫苗(La Sota株)、雞傳染性鼻炎(A型)滅活疫苗、雞新城疫滅活疫苗、雞傳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B87株)、雞新城疫活疫苗(Clone30株)、禽流感滅活疫苗(H9亞型F株/SY株)、雞痘活疫苗(鶴鶉化弱毒株)(細胞苗)。上述疫苗2020年銷售情況如下:
數據來源:中國獸藥協會、獸藥產業報告、普華有策
e、禽用活疫苗與滅活疫苗銷售規模
根據疫苗中的抗原是否可繁殖,禽用疫苗可分為活疫苗和滅活疫苗。
2015-2020年禽用活疫苗和滅活疫苗的銷量及銷售額
數據來源:中國獸藥協會、獸藥產業報告、普華有策
統計顯示,2020年的禽用生物制品中活疫苗與滅活疫苗銷售額均有明顯上升。2020年,禽用活疫苗銷售額為16.34億元,同比增加了1.48億元,增幅9.96%。禽用滅活疫苗銷售額為50.14億元,同比增加了8.56億元,增幅20.59%。
(2)禽流感疫苗行業
a、禽流感疫病概況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簡稱,是由A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以禽類為主要侵害對象的人畜共患傳染病。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由H5或H7亞型毒株引起,傳播速度快、致死率接近100%,由于其傳播快、危害大,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列為A類動物傳染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
禽流感病毒感染后或表現為輕度的呼吸道癥狀、消化道癥狀,死亡率較低;或表現為較嚴重的全身性、出血性、敗血性癥狀,死亡率較高。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直接感染人類,并造成死亡。
自2004年起我國對高致病性禽流感逐步實施全國強制免疫,截至目前,高致病性禽流感仍屬于全國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病種。
b、禽流感疫苗的情況
2004年至今我國強制免疫的重組禽流感病毒疫苗的種毒一直隨著市場變化更新,從單苗、二價苗、三價苗,受到產品升級的影響,產品價格也有所提升。我國重組禽流感病毒疫苗由農業農村部批準的具有禽流感疫苗研發資質的科研機構進行研發,目前主要有哈獸研和華南農業大學研發的產品。基于全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防控的需要,由哈獸研或華南農業大學將相關產品轉讓給農業農村部指定的企業進行生產。禽流感病毒易發生變異,哈獸研的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和華南農業大學根據禽流感病毒的變異流行情況持續進行禽流感疫苗種毒的更換,且種毒更換需經農業農村部批準后方可交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定點生產企業生產。目前,行業內經農業農村部指定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生產企業共11家。
2018-2020年不同生產廠家禽流感批簽發數量情況如下:
數據來源:國家獸藥基礎數據庫、普華有策整理
c、農業農村部關于高致病性禽流感定點生產企業的認證標準和監督要求
由于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傳染性強、危害性大的動物疫病,屬于我國實施強制免疫的病種。為加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生產企業管理、規范市場秩序、確保疫苗質量、保障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有效開展,由農業農村部指定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生產企業并進行管理。縣級以上獸醫主管部門依法對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生產企業進行監督檢查。根據農業部2016年11月11日印發的《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生產企業設置規劃》的通知,關于高致病性禽流感定點生產廠家的認證標準如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生產企業涉及禽流感活病毒操作的生產區域、質檢室、檢驗用動物房、污物(水)處理設施以及防護措施等應符合生物安全三級防護要求,2020年11月30日前未達到要求的,依法注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產品批準文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