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監理行業主要特性及競爭格局分析(附報告目錄)
1、工程監理行業發展歷程
工程監理通常被定義為具有相應監理資質的企業,接受業主單位委托,簽訂監理合同,對某項目承擔相應的項目管理工作,并對承包方的及社會過程進行監控的專業化服務活動。
我國的工程監理制度起源于 1988 年原建設部印發《關于開展建設監理試點工作的若干意見》的通知。開始進行工程監理試點工作以來,工程監理行業已走過 30 多年的發展歷程,前后主要經歷了引進探索,萌生試點階段(1984 年-1992年)、穩步發展階段(1993 年-2003 年)、試行項目管理制度和“項目管理與施工監理一體化”、規范化階段(2003 年-2013 年)、市場配置資源轉型重新定位階段(2014年-2017年),現已全面跨入了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發展的新階段(2017年至今)。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7年工程監理行業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1)第一階段(1984 年-1992 年):引進探索,試點萌芽
1984 年,我國第一個世界銀行貸款工程——魯布革水電站開工,首開工程監理之先河。在建設過程中,原水電部向日本大成公司學習并實行了國際通行的工程監理制及項目法人責任等管理辦法,取得了投資少、工期短、質量好的經濟效果,有效解決了我國建設工程項目中早期普遍存在的工程估算、決算超標,工期延長等問題。同年 9 月,發布了《關于改革建筑業和基本建設管理體制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提出建立有權威的政府工程質量監督機構,至 1988 年7 月創立監理制度前僅地市一級就建立起了 1,736 個工程質量監督站。
1988 年 3 月,新組建的建設部首設“建設監理司”,同年 7 月,原建設部印發了《關于開展建設監理工作的通知》,標志著我國創立并試行建監理制度,明確創立建設監理制度的初衷就是建立一個高智能的咨詢服務業。至 1992 年底,全國累計對 1,636 項、投資額 2,396 億元的工程項目實施監理。
(2)第二階段(1993 年-2003 年):穩步發展階段
1993 年,第五次全國建設監理工作會議召開,工作會議總結了中國 4 年多來監理試點的工作經驗,宣布結束試點工作,標志著中國建設監理制度走向穩步發展的新階段。1993 年,全國已注冊的監理單位達 886 家,從業者約 4.2 萬人。根據原建設部 1993 年第 16 號部長令—《工程建設監理單位資質管理試行辦法》,原建設部首次認定了 59 家甲級資質的監理單位。
1997 年 11 月,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 28 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于 1998 年開始實施,明確工程監理單位劃分為不同的資質等級,經資質審查合格,取得相應等級的資質證書后,方可在其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內從事建筑活動。
1999 年至 2005 年間,我國先后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及《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等行業相關法律法規,推動了我國建設監理行業的穩步發展。
(3)第三階段(2003 年-2013 年):規范化階段
2003 年 2 月,原建設部發布《關于培育發展工程總承包和工程項目管理企業的指導意見》,鼓勵具有工程勘察、設計或施工總承包資質的企業開展工程總承包業務,發展成為具有設計、采購、施工(施工管理)綜合能力的工程公司。
我國工程監理行業蓬勃發展,2005 年,建設監理營業收入達 279.67 億元,建設監理企業單位達 5,927 家,從業人數達 43.31 萬人。但工程監理質量仍缺乏統一的管理規范,導致了工程建設企業質量良莠不齊,業主單位對監理服務存在誤區,行業監管松弛等問題。2006 年 12 月,住建部、國家質檢總局發布《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范》(GB/T50326-2006),該《規范》成為了建立項目管理組織、明確企業各層次和人員的職責與工作關系,規范項目管理行為,考核和評價項目管理成果的基礎依據。2007 年,原建設部先后發布了《工程設計資質標準》《工程監理企業資質管理規定》,使工程監理行業進一步規范化。
2010 年 2 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工程咨詢業2010-2015 年發展規劃綱要的通知》,2011 年 3 月開始執行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中明確將工程咨詢服務列為鼓勵類項目,再次明確了工程監理高智能服務的行業定位。工程監理行業獲得政策紅利,迎來了爆發式增長,2005年至 2013 年建設監理營業收入年復合增長率達 28.24%。
(4)第四階段(2014 年-2017 年):市場配置資源轉型、重新定位階段
2014 年起,受房地產投資回落、制造業投資下滑、房屋施工面積減少等因素影響,我國建設監理營業收入增速開始放緩,2015 年增長率不足 4%,行業迎來市場配置資源轉型、重新定位的發展陣痛期。
工程監理企業發展主要面臨的約束有:人才儲備問題,如各類工程職業資格人數不足及隨之帶來的資質制約;業務渠道問題,工程監理行業中低技術門檻的業務存在極端的同質化競爭,地方保護主義盛行,工程業務也受到一定的地域限制。
(5)第五階段(2017 年至今):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階段
2017 年 2 月,我國印發《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對工程監理行業進行重新定位:①進一步簡化企業資質類別和等級。②培育全過程工程咨詢,政府投資工程應帶頭推行全過程工程咨詢,鼓勵非政府投資工程委托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③全面落實各方主體的工程質量責任,特別要強化建設單位的首要責任和勘察、設計、施工單位的主體責任。④健全企業負責、政府監管、社會監督的工程質量安全保障體系。2017 年 5 月,住建部發布《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開展全過程工程咨詢試點工作的通知》。
全過程工程咨詢為我國監理行業轉型指明了方向,改變了過去工程項目“五方責任主體”(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彼此獨立,無法有效整合的局面,免除了建設單位獲取“碎片化”咨詢服務的高額成本,促使我國工程咨詢服務于國際接軌。相關學者將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過程定義為公式:全過程工程咨詢=立項投資決策咨詢+招標代理+勘察設計咨詢+施工階段監理+項目竣工后評估+全壽命周期后期咨詢,系統形象地總結了全過程工程咨詢對企業的綜合能力要求。
2019 年 3 月,我國發布《關于推進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完善和推進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和實施辦法,標志著經過兩年來的探索和實踐,我國工程咨詢服務已經全面跨入了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發展的新階段。
隨著全國社會投資規模的快速增長,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一大批基礎設施項目、住宅工程、公共建筑建成使用。我國建筑業快速發展、工程項目不斷規模擴大和復雜程度不斷加深,市場對工程監理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我國建設工程監理行業朝著專業化、規范化、現代化的方向穩步發展,建設工程監理行業從業人員隊伍不斷發展壯大,營業收入穩步增長。監理行業的積極參與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建設投資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進程,對保障工程質量、安全生產和全省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通過強化監理管理,我國工程質量總體水平不斷提高,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政府投資控制機制逐步完善,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監理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為國家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2、工程監理的主要行業特性
(1)獨立性和公允性
從法律角度來講,業主、承建商、監理企業是建筑市場平等的主體,各主體間是合同關系。業主與承建商簽訂的是建設工程承包合同。而業主與監理企業簽訂的是建設工程委托合同。這就要求監理單位以自己的名義進行監理,一方面要為業主提供監理服務,維護業主權益,制止承包商或施工方的不規范或不合法行為,另一方面要維護承包商的合法權益,也要制止業主損害承包商利益的不規范和不合法行為。
(2)雙重控制的市場準入制度
我國對工程監理的市場準入采取了單位資質和人員資格的雙重控制,既要求監理單位具有相應的監理資質等級,又要求專業監理工程師以上的監理人員取得監理工程師資格證書。這種市場準入的雙重控制對于保證我國工程監理隊伍的基本素質,規范我國工程監理市場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3)周期性、季節性及區域性
工程監理整體行業的發展與其下游建筑業的發展正向相關。因此,工程監理行業的周期性波動與建筑業周期性波動保持一致的變動趨勢。而建筑業是典型的投資拉動型行業,其發展會受到固定資產投資和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增長緩慢或停滯時,政府大多通過加大固定資產和基礎建設領域的投資來拉動經濟,使得固定資產投資水平保持穩定趨勢。同時,近年來我國整體國民經濟發展水平未出現明顯的周期性波動趨勢。這些因素使得建筑業及工程監理行業呈現出一定的抗周期性特點,未發生明顯的周期性波動。
從化工、石油工程監理行業來看,其發展與石油、天然氣行業的發展正向相關。而我國石油、天然氣行業的整體發展態勢和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受國際油價波動影響,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因此,化工、石油工程監理行業呈現一定的周期性特征。
建設工程監理的季節性主要受下游建筑工程企業預算制度的影響。部分領先企業的主要客戶是以中石化為代表的大型石油、天然氣化工行業企業,這些企業均采取嚴格的預算管理制度,一般工程立項的申請與審批集中在每年的上半年,而工程開工集中在下半年。與此相對應,企業的監理業務收入也集中在下半年,呈現出季節性變化的特點。建設工程監理企業作為服務型企業,對于客戶需求的快速反應能力已經成為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建設工程監理行業為人力密集型行業,其服務具有即時性、現場性的特點,監理單位需要長期派駐人員在項目現場提供監理服務,因此建設工程監理企業業務的實施具有一定的服務半徑,這也導致我國絕大部分建設工程監理企業為區域性企業,業務大多集中于某一省份甚至某一市縣。
3、工程監理行業整體發展現狀
(1)工程監理行業營業收入保持持續穩定增長
2011年到2020年,我國建設工程監理企業營業收入保持增長,營業收入從2011年的1,493.54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7,178.16億元。2020年營業收入較2011年增長380.61%,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9.06%。
2011-2020年我國建設工程監理企業營業收入及增長率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住建部、普華有策
2011年到2020年,我國建設工程監理企業營業收入中工程監理業務收入保持增長,營業收入從2011年的666億元增長至2020年1,590.76億元。2020年營業收入較2011年增長138.75%,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0.15%。
2011-2020年我國建設工程監理企業營業收入中工程監理業務收入及增長率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住建部、普華有策
《工程監理企業資質管理規定》將建設工程監理企業按照資質分為綜合資質、專業資質及事務所資質。截至2020年,全國擁有綜合資質、專業資質、事務所資質的企業分別為246個、9,652個、2個。
(2)工程監理行業從業人員不斷增加壯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20年底,我國建設工程監理行業從業人員達到139.36萬人,注冊執業人員達到40.09萬人。
2011-2020年我國建設工程監理行業從業人員及注冊執業人員數量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普華有策
根據上述圖表,2011年到2020年,我國建設工程監理行業從業人員及執業人員均穩步增長。與2011年相比,2020年建設工程監理行業從業人員增長82.54%,執業人員增長152.94%。我國建設工程監理行業人員隊伍的增長與我國建設工程監理行業收入的不斷增長相吻合。高素質專業人員隊伍的不斷發展壯大,有利于推動我國建設工程監理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4、工程監理行業總體競爭格局
我國工程監理行業企業數量眾多,大多數工程監理企業規模較小且資質較低,業務范圍往往局限于特定細分行業、特定區域,市場競爭較為激烈。隨著我國工程監理行業的不斷發展以及下游客戶對服務質量要求不斷提升,大中型監理公司的優勢開始顯現,因其更齊全的資質、完善的風險控制能力、強大的資金實力和完備的人員儲備,可以通過行業整合、并購,做大做強,同時更易于在行業內建立公信力,樹立行業標桿。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2011年至2020年間,我國建設工程監理行業在冊企業數量變動情況如下:
2011-2020年我國建設工程監理行業在冊企業數量及增長率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住建部
根據上述圖表,我國工程監理企業數量總體呈現上升趨勢,與2011年相比,2020年的工程監理企業數量增加了52.03%。根據住建部公布的《2020年建設工程監理統計公報》,2020年全國共有9,900個建設工程監理企業參加了統計,與上年相比增長16.9%。其中,綜合資質企業246個,增長17.14%;甲級資質企業4,036個,增長7.34%;乙級資質企業4,542個,增長27.44%;丙級資質企業1,074個,增長15.11%;事務所資質企業2個,無增減。
2020年工程監理企業全年營業收入7,178.16億元,與上年相比增長19.75%。其中工程監理收入1,590.76億元,與上年相比增長7.04%;工程勘察設計、工程招標代理、工程造價咨詢、工程項目管理與咨詢服務、工程施工及其它業務收入5,587.4億元,與上年相比增長23.93%。工程監理收入占總營業收入的22.16%。其中40個企業工程監理收入突破3億元,85個企業工程監理收入超過2億元,270個企業工程監理收入超過1億元,工程監理收入過億元的企業個數與上年相比增長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