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因素看電子元器件流通行業發展機遇
在傳統電子元器件流通領域,根據是否取得原廠授權,分銷商通常可分為授權分銷商、獨立分銷商(通常也稱為“貿易商”)等,具體情況如下: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整理
1、電子元器件流通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
(1)國家產業政策支持,為電子元器件流通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證
在電子元器件分銷領域,由于產業互聯網對推進全鏈條升級改造和協同創新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陸續出臺包括《關于加快推動制造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基礎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 年)》、《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 年)》等在內的產業政策,希望能夠推動采購、生產、流通等上下游環節信息實時采集、互聯互通,提高生產制造和物流一體化運作水平,助力中小微企業成長,鼓勵支持利用產業互聯網提升實體經濟經營效率。國家產業政策支持,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證,是國家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大舉措。
(2)電子元器件下游需求的不斷增長,為電子元器件流通行業發展提供了良好支撐
電子元器件行業是電子信息產業的基礎支撐性產業,整體市場規模龐大,門類極為豐富。近年來,隨物聯網(IoT)、電動汽車、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電子元器件具備極為廣闊的市場前景。以半導體產業為例,根據 WSTS 數據,2020 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達到 4,404 億美元,預計 2021 年、2022 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到 5,510 億美元、6,065 億美元,未來仍將保持高速增長,電子元器件下游需求的不斷增長,為分銷行業及與產業互聯網的深入融合提供了良好支撐。
(3)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推廣,為電子元器件流通行業發展提供了新技術基礎
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成熟與應用,促進了傳統產業鏈各環節的改造重塑,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催化劑。在現階段,新興技術的發展將有助于更好的打通交易信息流的關鍵環節,實現產業鏈整合優化,提升交易的質量與效率。未來,隨著產業與新興技術的深度融合,將不斷催生出新應用和新業態,為電子元器件分銷領域與產業互聯網融合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促使不斷向集約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4)國產電子元器件品牌的崛起,為電子元器件流通行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市場發展機遇
近些年,我國將大力發展以電子元器件產業為代表的電子信息基礎產業納入國家級的重大產業戰略。在國家政策及市場需求的推動下,我國電子元器件制造業逐步從低成本優勢向成本、質量、性能等方面并重的方向發展。經過多年的發展,通過技術合作、創新研發、產業并購等方式,我國本土電子元器件企業已在電子元器件的制造和設計領域積累較好的競爭力,促使我國也逐漸從電子元器件的消費、生產大國向設計研發和制造強國轉變。隨著產業設計及制造市場的不斷發展,電子元器件行業國產替代進程正迅速加快,上述契機將有力帶動領域內國產替代業務的發展,推動行業進一步發展。
2、電子元器件流通行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1)服務應用場景待挖掘
目前,電子元器件分銷領域與產業互聯網的融合仍處于從分銷交易到綜合服務升級的階段,服務開發程度整體偏弱,應用場景仍亟待挖掘。未來,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業內企業將依托底層技術,從產業需求側梳理產業互聯網的建設方向,深度開發和挖掘出具有實際價值、解決實際問題的產業互聯網應用,最終打造完善的產業鏈集成服務體系,以不斷提升與鞏固自身在產業鏈中的地位。
(2)復合型人才缺乏
在電子元器件分銷與產業互聯網的融合發展上,由于涉及工業、信息通訊等多學科領域知識的交叉融合,需要大批既精通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又知曉工業知識、業務流程、企業管理模式、決策程序等產業信息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目前,相關人才尤其是復合型人才匱乏的情況仍普遍存在,加之人才的培養周期較長,對未來行業發展會形成一定挑戰。
4、電子元器件流通行業五大壁壘構成
(1)專業人才壁壘
電子元器件分銷與產業互聯網融合涉及到 IT、通信、產業鏈等諸多領域,對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部分崗位往往需要互聯網技術、產業鏈知識兼備的復合型人才。由于目前我國產業互聯網行業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市場上人才供給并不充分,復合型人才大多集中在行業領先企業中;同時,高素質復合人才需要在長期技術研發和市場競爭中培養,新進企業難以在短期內培養出一批既深入理解垂直細分產業,又掌握相關技術的人才團隊。因此,電子元器件流通行業具有較高的人才壁壘。
(2)技術壁壘
一方面,產業互聯網在服務電子元器件分銷及相關制造業領域時,其建設與運用涉及網絡通訊、軟件工程、系統集成、信息安全等各方面的基礎性技術支持,及與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多領域技術的跨界融合;另一方面,產業互聯網立足于垂直產業,業內企業需在深刻理解電子元器件分銷及相關產業特征、商業模式、信息技術等基礎上,有效整合各類設計、生產和市場資源,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的高效對接與協同創新,確保互聯網及相關技術在不同場景中的深度融合應用。因此,如何將互聯網技術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加快數字化轉型,并全面拓展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供應鏈管理、遠程運維、客戶服務等產業鏈環節中的場景應用,真正實現為產業賦能,成為對行業新進入者的壁壘。
(3)數據壁壘
數據與業務場景的有效結合,是提升產業互聯網服務電子元器件分銷在內的實體經濟研發、生產、流通等各個環節效率的關鍵,也是綜合競爭力的重要來源。在電子元器件分銷與產業互聯網融合領域,大數據可以應用于用戶需求挖掘、物料匹配、產品替代推薦、交易授信、物流倉儲、生產制造等全業務流程的多個場景中,實現對用戶需求的精準把握,高效匹配供需資源,提高運營效率。大數據的積累與應用能力已經成為業內企業競爭的關鍵要素。
數據資源的積累需要以一定的業務規模為基礎,并依賴長期的沉淀和探索,根據業務發展的需求,在運營產生的海量大數據中提煉出覆蓋產品信息、市場需求信息、供應商信息等多方面、多維度的高價值關鍵數據資源,形成標準化的數據庫資源。對于行業新進入者而言,很難在短期內獲得海量優質數據資源的積累。因此,電子元器件流通行業具有較高的數據壁壘。
(4)資金壁壘
在電子元器件分銷與產業互聯網融合領域,企業開展的基礎是相關系統和架構,形成市場競爭力的核心是包括數據中臺、協同制造、倉儲物流、供應鏈金融等配套服務水平。新進入者一方面需要在業務運營初期投入大量的資金,搭建完善的技術架構并不斷迭代更新,另一方面,在經營的過程中需要持續在配套服務等領域加大投入,構建企業護城河。除此以外,新進入者在初步布局后,將直接與已積累大量客戶資源、具備規模效應的行業先行者競爭,面臨前期無法盈利或盈利難以維持后期正常運營投入的境地。因此,電子元器件流通行業具有較高的資金壁壘。
(5)規模壁壘
在電子元器件分銷與產業互聯融合領域,企業的盈利能力與所能連接的上游供應能力和下游客戶資源有密切關系。通常只有當企業達到一定經營規模,企業才能夠實現盈利。同時,行業還具有較為顯著的“馬太效應”特征,大量的供應商與客戶將吸引更多的用戶聚集,隨著時間的推移將促使業內領先企業持續擴大優勢。另外,隨著供應商與客戶的逐漸增多,業內企業將可以快速積累產業鏈各環節的海量數據,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打通產業鏈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并在此基礎上通過不斷拓寬業務領域、提升服務水平的方式增強用戶粘性。
對于新進入者而言,由于運營前期需投入大量的開發和運營費用,再加上用戶拓展難度較大且耗時較長,導致企業發展初期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另外,運營前期數據匱乏,缺失增強產業洞察、資源整合等服務能力的核心動力,也加大了其持續吸引用戶的難度。因此,電子元器件流通行業具有較高的規模壁壘。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咨詢《2022-2028年電子元器件流通行業發展格局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同時普華有策咨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十四五規劃、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