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新媒體行業發展趨勢及發展機遇、市場規模、發展前景
由于新聞信息傳播行業具有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作用,國家需對行業的發展進行管理,相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政策用于規范行業發展,同時規定進入相關行業需具備一定的許可證書。不斷完善的監管制度和政策法規,一方面保證了行業的規范發展,促進了行業的合法、合規運營服務;另一方面也形成了較高的行業準入壁壘,對行業競爭格局產生影響。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1、行業發展趨勢
(1)新媒體信息傳播服務行業繼續維持高速發展
隨著技術發展和人們消費習慣轉移,以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為代表的傳統媒體日漸式微,而以 PC 終端和移動終端為代表的新興信息傳播媒體日益興盛,推動新媒體信息傳播服務行業進一步發展。
根據 CNNIC 統計,截至 2022 年 6 月,我國互聯網網民數量達到 10.51 億人,手機上網網民數已達到 10.47 億人。有著龐大用戶群的 PC 終端和移動終端迎來黃金發展期,新媒體信息傳播服務行業的市場成長空間巨大。
(2)新聞內容成為行業核心競爭點
無論是紙媒時代、PC 時代還是移動時代,無論渠道發生何種變化,內容之于新聞資訊行業始終是最關鍵的競爭要素之一。在當今信息傳播渠道競爭日益激烈,傳播速度繼續加速的背景下,用戶對于權威、客觀、及時新聞資訊的需求不斷提高。
目前,市場各家媒體對于優質內容的爭奪戰已經打響,日后必將更加激烈。未來,具有流量、數據資源、資本實力的大平臺將匯聚更多媒體資源,優質新聞內容將逐漸向大平臺傾斜。先發制人、擁有資源的新聞資訊平臺將更可能獲得優質內容資源,具備一定優勢。
(3)移動化趨勢明顯,入口和媒體多元化
隨著人們生活和工作節奏加快、時間碎片化程度提高以及社會群體流動性增強,信息傳播受眾將更多地利用零碎的時間來獲取信息。移動終端便捷性和易于攜帶等特點可以使用戶在一天當中多次獲取信息,大大優化了用戶體驗。信息傳播服務的移動化趨勢還將持續發展,并成為未來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入口和媒體更加多元化,最終實現“萬物皆媒”。智能硬件,物聯網快速發展,裝有傳感器的一切非媒體“物體”,都可能成為信息傳播的媒介,隨時、隨地挖掘新聞信息并實現傳播,新聞入口將變得更加多元化。通過云技術、可穿戴設備、智能硬件、汽車、家居等物品,將連接起信息傳播的兩端,新聞的獲取將呈現更加碎片化的特征。
(4)技術變革將對行業發展產生更深遠影響
技術變革將繼續深入影響新聞媒體領域的發展。目前,技術正在重塑行業生態,顛覆新聞行業生產傳播的傳統格局。
①改善新聞采集方式及用戶獲取新聞的使用體驗。無人機、VR/AR 技術正逐漸在新聞領域投入應用,將新聞信息數據采集,以及新聞報道形式提升到新的發展水平。全景式、沉浸式的新聞報道更具吸引力,比單純文字、廣播或視頻報道更有視覺沖擊力,極大提升用戶獲取新聞資訊的使用體驗。目前,國內媒體已經開始多次嘗試 VR 技術。
②提升新聞生產和信息分發效率。機器新聞的出現和大規模使用,將極大地提升新聞生產的效率,推動新聞生產的自動化發展;基于算法的新聞內容生產,通過精準推薦,篩選用戶感興趣的信息,提升了信息分發的效率。
(5)信息的跟蹤和監測日趨重要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和網民規模的擴大,公眾通過各類網絡渠道對政治、經濟、社會、醫療等各類新聞熱點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訴求的熱情日益高漲。由于網絡信息的快速流動,一些缺乏理性的網絡言論很容易在短時間內被放大和傳播,對所涉政府及企事業單位的聲譽帶來極大的不利影響。隨著未來互聯網內容的持續增長,信息的跟蹤和監測將變得日趨重要。
(6)正面輿論引導的新格局逐步形成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逐漸普及,新聞輿論也進一步影響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國家對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企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鞏固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輿論支持。因此,正面輿論引導的新格局正逐步形成。
蓬勃發展的互聯網日益成為信息集散地、輿論策源地與思想交鋒主陣地,對宣傳思想工作產生了重大影響。通過網絡新媒體向公眾發布重大事件、重要決策、最新政策正成為我國政府引導輿論導向的常態性工作。國家綜合性媒體作為正面輿論引導的核心平臺,肩負的宣傳任務將在廣度和深度上擴展,呈現縱深發展態勢,正面引導的宣傳作用日趨重要。
2、行業面臨的機遇
(1)國家產業政策支持行業的發展
2014 年,我國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支持文化企業發展的通知》,強調國家財政和地方財政應安排文化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完善政策扶持體系,采取貼息、補助、獎勵等方式,支持文化產業發展。
2017 年 5 月,我國印發《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強調發展壯大網上輿論陣地。遵循網絡傳播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加快網絡媒體發展。加強重點新聞網站、網絡廣播電視臺等主流網站集群傳播能力建設,發展移動互聯網“微傳播”體系,支持符合條件的網站上市。扶持一批主流媒體所屬網站和新媒體,加大國有資本和社會力量投資互聯網文化領域的引導和規范。
2021 年 9 月,我國印發《關于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的意見》,指出要加強網絡空間思想引領;統領互聯網內容建設,推動、創新理論走深走心走實。加強重點理論網站、公眾賬號、客戶端建設,緊密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特別是新時代國家事業發展新變化新成就,有針對性地開展網上理論宣傳活動。精心做好網上重大主題宣傳,加強網絡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打造“現象級”傳播產品。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對信息傳播服務行業的各項政策支持,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充分的政策保障,也為企業的不斷壯大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2)信息傳播技術和基礎建設的進步為行業發展創造了基礎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我國互聯網和移動電信基礎建設獲得了極大的發展。近年來,我國互聯網網民數量和互聯網滲透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截至 2022 年6 月,我國網民規模達 10.51 億,互聯網普及率達 74.4%;手機網民規模為 10.47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為 99.6%。
在資本和用戶需求的共同推動下,近年來互聯網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獲得了長足發展,配套的信息分類和數據挖掘技術也呈現出迅速演變的態勢,信息傳播的交互性和實效性得到完善,信息傳播渠道不斷拓寬,呈現方式日益多元,這些都有利地推動了企業業務的拓展。
(3)受眾對網絡新媒體信息傳播服務的認知和接受程度提高
隨著各類媒體傳播渠道的出現和終端用戶的使用習慣變化,多元化的信息傳播服務和產品獲得了終端用戶更多的認可。新成長起來的年輕用戶則直接通過互聯網接受新聞資訊,互聯網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近年來手機用戶的增加,為公司拓展新媒體相關業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國家級機關、各大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在內的各方都開始重視互聯網信息的輿情跟蹤及新媒體業務托管等服務,客戶消費觀念的轉變給新媒體整合營銷業務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增長空間。
3、行業面臨的挑戰
(1)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不均衡
互聯網的普及程度與區域經濟水平密切相關。受經濟發展和社會信息化水平制約,我國互聯網呈現出西部基礎設施建設慢于東部,農村互聯網普及率低于城鎮的特點。不均衡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態勢對互聯網信息傳播行業的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2)保障宣傳推廣效率與互聯網用戶體驗的維護
過度的互聯網營銷一定程度上降低用戶體驗。由于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的碎片化時間利用及全場景滲透,互聯網廣告在提升營銷推廣效率的同時,也可能影響用戶使用應用程序或媒體的體驗。例如部分媒體為了追求互聯網廣告變現,盲目地提高廣告填充率,或頻繁、惡意地推送廣告,給用戶造成不良的使用體驗,甚至導致用戶流失。因此,維系營銷推廣的覆蓋效率以及廣告受眾的用戶體驗之間的平衡成為互聯網廣告行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咨詢《2022-2028年網絡新媒體行業市場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同時普華有策咨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十四五規劃、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