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信息化行業競爭格局及四大發展趨勢、五大壁壘構成
1、政務信息化行業競爭格局
政務信息化相關應用直接對接各類黨政用戶,在軟件設計的非功能性需求方面極其強調可靠性、穩定性、健壯性、安全性,這種天然的需求導向使得國外軟件廠商難以參與中國政務信息化領域競爭。各類黨政用戶對于軟件供應商的專業化程度要求較高,行業準入壁壘較高,而國產軟件廠商相對更容易把握相關政務系統的核心需求與構建思路。目前,政務信息化行業主要參與者以本土企業居多,性價比相對更高、個性化定制能力強的國產政務信息化軟件提供商在未來仍將是我國各類黨政用戶的優先選擇。
我國政務信息化行業的企業數量較多,市場競爭較為充分,各細分領域經過多年成長,一批各具優勢的頭部企業已逐漸成熟。同時,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持續應用到政務信息化建設領域并加以有效整合,以及在信創產業發展等政策驅動下,我國政務信息化行業的市場容量將持續擴張。
我國電子政務發展指數走勢分析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2、政務信息化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1)智慧政務是政務信息化發展的重要方向
隨著新興信息技術的快速迭代,政務信息化不再簡單追求業務流程的信息化,而是更加關注政務管理、社會治理的智能化,著力于集中、整合、共享數據資源,實現智能化決策,逐步向智慧政務發展。智慧政務即智慧化的電子政務,是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通過監測、整合、分析、智能響應,實現各職能部門的各種資源的高度整合,形成透明、高效、敏捷、便民的政務辦理與管理模式。智慧政務是政務信息化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提高執政能力的重要手段,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推向縱深的關鍵環節,對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服務效率和透明度,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具有重要意義。
(2)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將持續助力政務信息化行業發展
為了實現我國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解決核心技術關鍵環節的對外依賴問題,信創產業已上升至國家戰略,開始進行整體布局,“2+8”體系中自主創新信息產品持續升級,市場活躍、業績增長、標桿項目頻出。我國信創產業已形成了以國家和科研機構為引導,諸多企業共同實踐并積極突破的新局面,國家持續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信創產業發展可期。政務信息化領域仍有優化空間,信息化建設需求旺盛,在政策導向下,信創戰略高度的升級、生態體系的搭建和產品競爭力的提升將催化黨政端持續推行國產化。在信創戰略下,安全化、可控化和自主系統化的要求將繼續釋放黨政領域潛在的采購需求,國內政務信息化市場潛力較大。
(3)下游需求推動政務信息化行業發展
政務信息化軟件產品受客戶需求升級、行業政策變化、外部技術升級等因素影響,存在持續升級換代的需求,通常每隔一段時間會進行一次版本換代升級,因客戶臨時需求發生的個別功能升級則發生周期更短。因此,政務信息化產品業務中下游客戶對業務的需求在產品生命周期內是持續的,也為行業內企業帶來了持續的收入。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及政策理念的不斷發展,未來具備新技術融合應用能力以及跨系統協同整合能力的軟件企業將逐步獲得更大市場份額。
(4)專業化運營將得到更多重視
目前,我國各級政務服務平臺整合了大量政務系統和應用,沉淀了數量龐大、價值密度高的數據資源,電子政務運營逐漸成為我國各級黨政用戶在政務服務工作上的常態化內容,從數據、內容、服務等方面都逐步走向專業化、產品化和場景化。專業化運營將得到更多重視,通過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實現數據驅動下的治理與協同,幫助各級黨政用戶持續提升整體運營效能,建設協同高效、服務精準和管理科學的政務信息化平臺。
3、行業壁壘
政務信息化的應用軟件需求復雜,需要軟件供應商具備較強的客戶需求管理能力,以及在產品結構的設計水平、開發技術等方面均有較高的要求。對于市場潛在進入者,由于其缺乏行業業務經驗、產品和技術水平不成熟、沒有高質量樣本客戶等多方面的限制,面臨的行業進入門檻較高。
(1)行業經驗和知識積累壁壘
行業經驗和知識積累是取得政務信息化領域競爭優勢的重要方面。政務信息化軟件和客戶的業務融合程度很深,解決方案提供商除必須擁有專業技術人員之外,還需要對客戶的業務流程、管理體制、網絡及基礎環境有較深入的了解,這些知識和經驗是在為客戶的長期服務中沉淀總結和積累形成的。先進入者往往對政務信息化領域的業務規則、業務模式、業務特點等有著獨到的認知及深厚的積淀,并在其競爭領域積累了大量的用戶基礎、豐富的成功案例,從而樹立了良好的市場品牌形象,這些行業經驗與知識積累往往會對政務信息化領域的新進入者形成較高的壁壘。
(2)產品與技術服務壁壘
軟件行業作為技術密集型產業,行業進入需要一定的技術門檻,專業技術的積累和不斷創新是推動政務信息化領域企業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產品和技術服務是公司在長期的服務過程中,通過不斷了解和滿足客戶需求而持續研發形成的,公司在政務信息化領域已經掌握了工作流引擎技術、移動應用框架技術、統一 APP 平臺技術、數據采集平臺技術及容器云管平臺技術等多項技術。新進入者想開發出具備行業競爭力的產品,除了必須具備技術人員和研發投入外,還必須經過一定的開發周期和對行業情況的深入了解。成熟穩定、符合客戶需求的軟件產品和技術,以及符合客戶要求的服務體系是軟件提供商的核心競爭力。
(3)合作關系壁壘
一般來說,政務信息化軟件提供商通過長期的技術服務和市場推廣擁有穩定成熟的客戶群,新的行業進入者由于市場經驗與成功案例缺乏,很難在短期內培養出穩定的客戶群體。政務信息化軟件提供商通過長期的系統開發與技術服務,與客戶建立了高黏性的合作關系,合作關系更換成本較高,這一特征給新進入的競爭者造成了較大的障礙。從客戶角度來看,政務信息化領域天然具有的安全性、穩定性導向也致使下游客戶對軟件提供商產生路徑依賴,傾向于與軟件提供商保持長久的合作關系。
(4)人才壁壘
軟件行業屬于人才密集型行業,研發人員在人員構成中占有很大比例。政務信息化領域技術涉及面廣,對行業人才提出了較高的綜合素質要求。綜合型專業人才的培育不僅需要扎實的計算機知識,還需要長期的細分行業經驗積累,對業務場景與行業發展動態具有深刻的理解,以快速響應客戶需求變化,企業參與競爭必須擁有大量的高綜合素質人才作保障。特別是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持續應用,新進入者想要吸引足夠的行業人才,可能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才能達成目標。
(5)資質壁壘
軟件行業的市場參與者開展相關服務往往需要各類資質,包括 CMMI、信息系統集成資質等,評定流程往往耗時較長,評定時主要關注申請企業的技術水平、管理水平、行業經驗等方面,是對企業綜合實力的考核與評價,資質的獲取是主管部門和授權單位對企業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的認可,需要長時間的積累。相關資質的評定也對潛在市場參與者進入政務信息化領域構成了較高的壁壘。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咨詢《2022-2028年政務信息化軟件行業市場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同時普華有策咨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十四五規劃、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