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力工程行業四大壁壘構成及所處供熱行業發展趨勢
1、 熱力工程行業壁壘
(1)行業資質壁壘
熱力工程類項目大多數采用招投標方式來確定合作關系,其中,對承接業務的企業都有嚴格的資質要求,要求承接企業必須具備相應的資質等級證書。
從事熱力工程設計活動的企業,應當按照其擁有的資產、專業技術人員、技術裝備和勘察設計業績等條件申請資質,經審查合格,取得資質證書后,方可在資質許可的范圍內從事熱力工程勘察、工程設計活動。因此,企業資質給行業新進入者造成一定的資質壁壘。
(2)技術和生產工藝壁壘
熱力工程設計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行業,具有較高的技術門檻。熱力工程設計難度大、技術復雜、精密化程度高,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復合型行業,知識體系涵蓋物理、數學、力學、勘察學等領域,技術集成度高、研發難度大,企業需經過長期的技術積累、人才培育才能深入理解和掌握熱力工程技術的相關知識,從而制作出具有競爭力的設計方案。
熱力工程配套材料制品運用獨特先進的復合工藝,將多種材料復合成制品。沾膠、復合、檢測貫穿于整個生產過程中,需要擁有經驗豐富、掌握工藝訣竅的成熟技工,其中為了達到耐超高溫的技術要求,需要經過一系列復合工藝使得具備高規格的隔熱、保溫功效,同時為了盡可能降低人為差異又在各項工藝中采用自動化程序完成復合。因此本行業對新進入者具有較高的生產工藝壁壘。
因此,從事熱力工程相關業務的企業需要具有多方面的技術知識沉淀及很強的技術集成能力,具有較強技術和生產工藝壁壘。
(3)人才壁壘
熱力工程產業技術涉及面廣、技術難度高,對從業人員提出了較高的綜合素質的要求。比如,管道布局的設計、核心技術開發都要求從業人員具有高水平的軟件、硬件知識,以及豐富的研究開發經驗。圖紙設計方面不僅需要掌握扎實的設計功底,同時還需要掌握物理、數學、力學、計算機等多學科的知識才能勝任。綜合型專業人才的培育必須經過大量的知識體系訓練和長期的行業經驗積累,企業的發展壯大就必須擁有大量的高綜合素質人才作保障。熱力工程設計行業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非常缺乏,使得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成為行業進入者的重要障礙。
(4)經驗壁壘
熱力工程行業的客戶一般是大型電廠以及各大電力集團,企業在參與客戶招投標或承接項目過程中,以往項目的實施情況是客戶考察企業項目運作能力的重要指標。企業需具備在熱力工程設計領域的核心團隊,對行業擁有深刻的理解和豐富的行業積累,以確保企業對項目整體運行情況的有效把控,是項目順利完成的重要保障。同時,這對行業其他新進入者起到壁壘的作用。
2、熱力工程所處供熱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1)技術往更高的效益要求發展
近年來,隨著節能環保法規的不斷完善與監管督查的日趨嚴格,一系列適合我國目前經濟技術發展水平、經濟實用的熱網輸送技術和保溫隔熱技術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
未來,這些技術與集中供熱行業應用場景將更有效集成與融合,突破關鍵技術瓶頸。傳輸距離、溫降、壓降以及能耗等關鍵技術指標將向更高的標準要求邁進。開發先進技術和新型材料,提高設計應用水平,真正實現節能減排與綠色循環經濟將是熱力管網工程設計與配套材料制品的主攻方向。目前,公司正在研究長輸低能耗蒸汽管網第五代技術,向著更高的技術目標奮進。
(2)核能的長距離輸送供熱
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國家從能源供應的安全、經濟和可持續發展角度統籌考慮,重新將核電作為碳達峰的主力能源發展,為核能發展營造了新的政策機遇。
近年來,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運用核能供暖的呼聲日益增高。我國于 2021 年 10月 26 日發布的《關于印發 2030 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中明確提出,積極穩妥開展核能供熱示范。《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嚴格能效約束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的若干意見》中提出,鼓勵采用熱泵、熱夾點、熱聯合等技術,加強工藝余熱、余壓回收,實現能量梯級利用;鼓勵石化基地或大型園區開展核電供熱、供電示范應用。核能供暖作為一項低碳清潔、安全穩定、經濟性好的城市規模化供暖技術,其生產過程中不排放溫室氣體,全壽期碳排放量小,同時具有能量密度高、無間歇性、占地面積小、受自然條件約束少等優點,可有效替代部分燃煤鍋爐,為地方提供穩定、清潔熱源,保障民生工程。
核電發展到今天,已經逐漸超脫僅僅提供電力的角色,拓展到綜合利用領域,公司長輸低能耗蒸汽管網技術為核能供熱的長距離輸送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積極推進長距離核能供熱技術的發展,加快小型模塊化堆、第四代核能系統研發,共同推動核能產業跨越式發展。在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下,核能在供熱領域將有更多發展機遇。
(3)由傳統供熱向智慧供熱轉變
智慧供熱以大數據、云計算以及物聯網技術等應用為基礎,充分利用先進的智能化數據分析技術和方法,全面及時地反映整個熱網的生產運營狀況,對各種關鍵工況進行分析、判斷與預測,并能夠靈活的進行多視角的分析,提供準確、快速的決策依據。解決了供熱行業全過程的復雜性和不確定的問題,提升供熱管理質量,抓實風險管控,提高資源配置,為熱力行業創造新的價值。
目前,供熱管網智能管控、熱網監控及供熱運行管理能力尚未達到理想水平。
管網在運行過程中還存在一系列問題:第一,需要解決大規模、多熱源、多用戶系統運行調度的定量分析和科學決策問題。由于缺少支撐供熱系統運行調度的技術條件,調度人員難以按照各種變化工況條件,及時分析和調整運行方案,不僅造成了能源浪費,更有可能由于供汽品質達不到合同要求而引起和供熱企業的糾紛;第二,需要解決供熱管網運行中質量損失的精細化管理問題。熱網中的質量損失直接意味著經濟損失,管道保溫能力下降、疏水器故障、管網的跑冒滴漏、傳統系統計量誤差大等因素均對管損產生很大的影響;第三,需要解決供熱管網運行過程中的安全性問題,管網在暖管、低負荷及變負荷的工況下,由于水擊影響可能產生供熱管網的位移、振動及應變等意外情況,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第四,需要解決熱網運行后,各種功能模塊產生的海量運行數據的高效統計分析、智能決策判斷問題。僅依靠目前人工數據整理、人工經驗分析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很多人為因素會影響決策的合理性,存在一定的運行安全隱患;第五,需要解決傳統監控系統的功能簡單、局限的問題。目前只能完成一些對熱用戶用汽基礎數據的采集、統計,處理問題的方式效率不高,不能滿足現有供熱行業的需求。
未來,要緊緊抓住智慧供熱帶來的歷史性機遇,充分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瞄準智慧供熱目標,推進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實現科學調度、優化管理、精確計算等創新突破,提升供熱管理水平,解決傳統供熱行業難題,最終實現供熱系統的節能降耗、經濟環保、安全可靠的運行。
(4)存量供熱管道系統的升級改造
我國城市供熱管道具有熱用戶分布區域廣、分支多、范圍廣的特點,隨著熱力管網運行時間的拉長,熱用戶用汽規模的擴大,熱負荷量隨之增大,原有熱力管網需要進行改造升級。現階段,部分城市存量供熱管網存在管道老化、腐蝕嚴重、計量誤差大等問題,造成了管道管損偏大,熱能浪費,降低了管道運行帶來的經濟效益。因此,為了減少能源消耗、降低運行費用、提高運行安全性和經濟性,供熱管道的升級改造與優化運行迫在眉睫。
(5)輸送介質由熱水向蒸汽轉換
目前,全國供熱總量的 80%以上由熱水供熱提供,蒸汽供熱的占比較低,未來蒸汽供熱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蒸汽與熱水的介質性質不同,相同質量流量的蒸汽所攜帶的熱量是熱水的 5 倍,由此看出,蒸汽作為長距離熱量輸送介質更為合適,其熱損失比熱水輸送要小得多。
熱水的輸送要通過水泵驅動,但是水泵需要很大一部分的電能消耗,會造成能源的大量消耗,供熱運行成本中的電費主要就來自于水泵。與熱水供熱相比,蒸汽供熱就不需要水泵的驅動,通過自身的氣體特性,就可以自行輸送,從而把本該消耗的能源節省下來。
中國的地形具有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高低落差大的特點,當熱水供熱管網在地域高差超過 200 米時,憑借自身難以運輸,這時就要通過建設隔壓站、換熱站等措施來解決輸送問題,不僅大幅增加投資,在原有基礎上還要增加運行成本,使得系統變得更加復雜,運行安全隱患也就隨之增加。但是高度變化對氣體的影響微乎其微,蒸汽熱網就能很好地解決高差問題。與熱水供熱管道相比,蒸汽供熱管道更能適應高差變化。
針對熱源距離用戶 15 至 20 公里以上的項目,采用前段蒸汽供熱,通過汽水換熱再供采暖用戶的運行方式可節省大量投資和運行費用,特別適合熱源與城市距離很遠的北方地域。
3、所處行業發展驅動因素
(1)國家出臺多項政策驅動熱力工程所處供熱產業繁榮發展
國家高度重視所處供熱產業發展,近年來出臺了多項扶持產業發展政策,推動行業的大力發展。
2016 年 12 月,我國發布《“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提出了“發展熱電聯產和集中供熱,利用城市和工業園區周邊現有熱電聯產機組、純凝發電機組及低品位余熱實施供熱改造,淘汰供熱供氣范圍內的燃煤鍋爐(窯爐)”。
2016 年 2 月,我國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在試點示范的基礎上,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進區域熱電聯產、政府機構節能、綠色照明等節能工程。明確供熱采暖系統安全、節能、環保、衛生等技術要求,健全服務質量標準和評估監督辦法。進一步加強對城市集中供熱系統的技術改造和運行管理,提高熱能利用效率。”
2018 年 7 月,我國發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加大對純凝機組和熱電聯產機組技術改造力度,加快供熱管網建設,充分釋放和提高供熱能力,淘汰管網覆蓋范圍內的燃煤鍋爐和散煤。在不具備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條件的地區,現有多臺燃煤小鍋爐的,可按照等容量替代原則建設大容量燃煤鍋爐。2020 年底前,重點區域 30 萬千瓦及以上熱電聯產電廠供熱半徑 15 公里范圍內的燃煤鍋爐和落后燃煤小熱電全部關停整合。”
2021 年 9 月 22 日,我國發布《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提出“在北方城鎮加快推進熱電聯產集中供暖,加快工業余熱供暖規模化發展,積極穩妥推進核電余熱供暖,因地制宜推進熱泵、燃氣、生物質能、地熱能等清潔低碳供暖。”
2021 年 10 月 26 日,我國發布《關于印發 2030 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提出“加快推進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節能改造,持續推動老舊供熱管網等市政基礎設施節能降碳改造;積極推動嚴寒、寒冷地區清潔取暖,推進熱電聯產集中供暖,加快工業余熱供暖規模化應用,積極穩妥開展核能供熱示范,因地制宜推行熱泵、生物質能、地熱能、太陽能等清潔低碳供暖。”
2021 年 10 月 29 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開展全國煤電機組改造升級的通知》,提出“推動煤電機組節能提效升級和清潔化利用;開展煤電機組供熱改造;全力拓展集中式供熱需求。著力整合供熱資源,支持配套熱網工程建設和老舊管網改造工程,加快推進供熱區域熱網互聯互通,盡早實現各類熱源聯網運行,充分發揮熱電聯產機組供熱能力。鼓勵熱電聯產機組在技術經濟合理的前提下,適當發展長輸供熱項目,吸引工業熱負荷企業向存量煤電企業周邊發展,擴大供熱范圍。同步推進小熱電機組科學整合,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通過替代建設高效清潔供熱熱源等方式,逐步淘汰單機容量小、能耗高、污染重的燃煤小熱電機組。推動具備條件的純凝機組開展熱電聯產改造。”
國家的政策支持為行業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投融資環境,為供熱行業發展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促進行業發展的同時加速產業的轉移進程,熱力行業有望進入長期快速增長通道。
(2)節能減排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
國家現在提出了建立“節能降耗環保型社會”的 21 世紀發展的重大戰略目標,并從工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予以實施。由于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加快發展階段,能源消耗強度較高,要解決我國能源問題,必須大力推進節能減排,提供能源利用效率。節能是緩解能源短缺,減輕環境壓力,保障經濟安全,科學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3)社會各界的節能環保意識提升
近年來,隨著國內資源過度消耗、大氣污染、生態破壞等問題日益加劇,對居民生活的影響愈發突出。各級新聞媒體對環境污染事件的報道力度以及國家環保宣傳力度的逐漸增強,社會各界對此越來越敏感、關注度越來越高,對于節能環保的意識也在不斷增強。
在此背景下,把節能減排、環境保護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也逐漸成為各級政府的共識,促使政府出臺更多、更嚴格的節能環保政策,為節能環保行業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機會。
4、熱力工程行業基本風險特征
(1)項目管理風險
熱力工程設計涵蓋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施工配合等多個階段。如果企業對這些關鍵節點的把控力度不夠,導致項目的質量下降,效果達不到預定計劃目標,則會影響企業的品牌形象,進而造成客戶群體的流失,最終導致企業業績的下滑。
(2)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
熱力工程行業中的主要原材料之一為鋼材,行業受原材料價格波動的影響較大,若未來鋼材價格短期內大幅上漲,將會打破行業的供需平衡,給所處行業中的企業的資金周轉、經營情況造成不利的影響。
(3)市場競爭風險
近年來,我國供熱行業迅速成長,行業開放性逐漸提高。同時,節能、環保、減排等各項政策指引,對熱力企業提出了較高的環保和安全生產技術要求。供熱行業正處于體制改革、設備更新、技術進步的發展成長階段,行業市場化進程加快,外資、民營等多種經濟成分已進入供熱市場,競爭程度日益激烈。業內企業如果不能具備業內領先的綜合設計能力,則難以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將造成市場占有額下降,并進一步導致企業經營業績的下降,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咨詢《2022-2028年熱力工程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咨詢報告》,同時普華有策咨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十四五規劃、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